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具有速度快、全覆盖诸多优势的5G网络,将会明显地增强我们的生活质量。
B.为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C.某学校构建的优秀传统文化“12345”育人新模式,正在区域文化的百花园中开花、生根、结果。
D.据文旅局发布的消息,2019年黄金周全市接待游客的总量首破2000万人次。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清代小说家。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C. 《水浒》作者吴承恩,描写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3、下面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置身在瘦西湖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B.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这篇文章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 他对工作一向任劳任怨,勇挑重担。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于1933年写的一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
B. 《水浒传》中的吴用被称为“智多星”,张顺被称为“浪里白跳”。
C. 艾青诗歌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
D. 作为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刻画了鲁智深、武松、林冲、鲁肃等一大批好汉形象。
5、阅读文言文《西湖七月半》选段,完成小题。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②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舣(yǐ):通"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止见篙击篙(_____) (2)席其上(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入 舟 速 舟 子 急 放 断 桥 赶 入 胜 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4】下列对上文与《湖心亭看雪》内容比较理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篇文章都在描写西湖,从体裁上来看两篇小品文,都属于游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写景上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粗线条地写景。
B. 《湖心亭看雪》重在描写一处湖心亭;同时,两文的季节也大不相同,《西湖七月半》是讲夏天,《湖心亭看雪》是讲冬天,故浏览人一多一少,对比鲜明。
C. 两篇文章都在写浏览西湖的经过,两文都只写夜游西湖,但《西湖七月半》重点描写西湖七月半晚上热闹的情景,而《湖心亭看雪》重点描写西湖看雪景的经历和见闻。
D. 《西湖七月半》着重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享受西湖美好生活的乐趣,而《湖心亭看雪》则用独往表现作者孤高的情趣。
【5】上文写文人雅士在众人散尽后享受西湖月夜的清雅情趣,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心境?
6、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 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链接一: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选自艾青《太阳》)
链接二:
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选自艾青《给太阳》)
(1)《太阳的话》一诗中,“你们”指的是 ,“我”指的是 。如果配乐朗读这首诗,你会选择什么风格特点的背景音乐?简述理由。
小贴士:背景音乐的风格特点如大气磅礴、悠然恬静、慷慨激昂、清冷悲壮、轻快活泼等。
(2)《太阳的话》有两句诗空缺,请你仿照横线前的句式完成创作。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
(3)读诗要把握意象,体味情感。结合以上诗句,探究“太阳”这一意象的内涵,并结合诗句分析艾青借助“太阳”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今年是诗人艾青诞辰111周年。在《艾青诗选》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阅读发现和感受,哪一项说法不准确?( )
A.我发现艾青的诗歌创作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中的色彩非常丰富。
B.我觉得艾青的诗非常讲究诗句的韵脚,追求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具有工整美。
C.我喜欢艾青的诗,觉得他的诗歌语言不追求华丽,也不晦涩深奥,十分自然晓畅。
D.我尤其喜欢艾青前期的诗歌,诗中具有雄浑的力量,充满了真诚的感情和浓烈的情思。
7、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某校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理解内涵]“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说你对“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解。
【2】[寻找人物]语文书中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举出一例。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3】[探究材料]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2018年上半年,“芯片”一词因中兴事件而成为网上热词,向来不关注芯片的人们突然发现,原来芯片这类底层技术是如此地依赖进口!这一事实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暴露出中国在核心技术包括芯片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现状,也让国内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拥有蓬勃且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赶超,形成了完整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建设、装备、运营、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以及高铁装备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跨越式自主创新之路。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高铁创造辉煌的业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伟大成就。
【4】[放飞梦想]我们青少年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放飞青春的梦想。根据下面一段材料,请你说一说对“青春”的感悟,不少于30字。
(材料)习近平指出,青春的花朵,要靠奋斗浇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广大青年一定矢志艰苦奋斗。
8、 古诗文积累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②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③而现在, ……(《乡愁》/余光中)
④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⑤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孟子两章》)
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算好“年新“账
①岁末年初,“年薪”又成热词。没有谁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关心年薪、期盼涨薪 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但对真正的有态者来说,比年薪更应当、亦更值得关注的,是“年新”—走过年,盘点知识本领、工作事业、人品官德有哪些新风貌新作为,继而做好来年的“年 新”预算,甚是必要。
③有位女作家到邮局取稿酬,营业员好生羡慕:“您会写文章啊,真了不起!”女 作家谦虚地说:“会写文章有什么用,头发都白了,”邮局营业员随口应道:“可是,我 不会写文章,头发也会白啊!”所谓“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头发变白谁也无力抗拒 再怎么“美容”“养生”,终拖不住日头向西。但在长年龄的同时努力求“年新”,不虚度 年华,不空耗此生,则是每个人都可以主观掌控的。
④人作为万物之灵,是“带着任务”降生人寰的。这任务就是“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贵任”。追求“年新”,实则是履行人生的贡任。有人说得好,养生是为活“ 但活着不是为养生。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无疑应当彻悟人生的真正价值,竭力跑 好属于自己的神圣一程,不可以停步跑偏。吾国吾氏“站起来”“富起来”了,这是前人 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现国家“强起来”,便是我们这一代的人生责任。
⑤扛起这样的人生担当,离不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作风。当今时代发展似高铁般风驰电掣,任何人“走过的桥”吃过的盐”再多,都没有固步自封的资本。过去讲“经验的一半是失误”,现如今经验的一半可能成错误。所谓“老马识途 蒙着眼都能回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过去再成功的实践经验都可能成为明日黄花再厚实的知识老本都会很快坐吃山空。要实现人生价值,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拿 出古人震萤映雪、悬果刺股的劲头,学而不厌,奋力开新。
⑥换个角度,追求“年新”也是对生命长度的廷伸。科学实验证明,人之衰老主要 是因脑细胞死亡。而人一生所启用的脑细胞,仅占其总数的1/4,且在活动前提下每天都有新细胞产生。著名漫画家方成年愈九句写过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 作画写文章。养生只有一个字:忙。”这正应了那句格言:“不学便老而表”。在学习和工作中讨生活的人,不会察觉老之将至。许多大师级人物,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 他们的长寿多是追求“年新”的结采。
⑦“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每个人其实都免不了有一些坏习惯和老毛病。经常“三省吾身”,剪一剪歪枝病叶、扫一扫心理卫生、清一清灵魂浊气,彻底去掉里里外外的斑施点点、跌了“跤”但没有白跌,吃了“塹”但没有白吃,勇于纠偏正向,能够过改错,也不失为实实在在的“年新”。
⑥两千多年前,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从“三十而立”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每过十年便跃上一个新境界。今天的人们应当追求这样的“登梯人生”----年长一岁努力登高一步。 (选自《人民日报》)
【1】文章开篇为什么要从“年薪”谈起?
【2】文章⑤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具体指什么?
【3】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看,人为什么要追求“年新”?
10、①近来“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不胫而走,这原是个比喻的说法,有人却误以为诗歌真在远方。某些当代诗人写诗,惟恐沾染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更有一位青年诗人傲然宣称“我的诗是为五百年以后的读者写的”。他们力图从空间和时间上追求“远方”,创作的诗歌远离生活,很难引起共鸣。诗歌果真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吗?
②《诗经》中的古代歌谣,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民间情歌,还是“昔我往兮,杨柳依依”等征人怨语,都是直接描写眼前境遇。一些诗人身临远方,他们的诗歌仍是写身边情事。试读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平沙莽莽”的大漠是 “远方”了,但当岑参和西征将士未来之前,那大漠和人们毫无关系,哪有诗歌?
③当然,诗人想象力非凡,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李白常想象腾身青云,但读他的诗可知,当他飞上华山云台峰,对着仙人长揖时,还是忘不了苦难的人间!李贺擅长吟咏幽冥世界,可他的诗也充满对人间温馨爱情的向往。可见,充满烟火气的人间生活,是诗人驰骋想象后无法忘怀的牵挂。
④现实中确有不少事使人心烦意乱,所以李白大喊:“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然而“人间”就是由人群组成的,即使能逃离,又能在何处找到归宿?科学家称太阳系外有几颗宜居的行星,可一旦人们奔赴那里,立刻会形成新的“人间”,烦扰也会接踵而至。况且大地本是人类的家园,东方传说女娲抟土造人,西方传说耶和华用泥土造亚当,还告诫:“你本是泥土,必归于泥土。”人类注定世代离不开泥土,诗人也是凡胎泥身,又怎能离开人间?
⑤金圣叹这样定义诗歌:“诗非异物,只是人人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话耳。” 如此看来,诗歌当然源于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皆有诗意。我家住在南京城墙外的一条陋巷中,小区外沿街开着洗车店和小饭馆,可谓货真价实的红尘市井。可是我傍晚出去散步,抬头一望,青紫色的钟山峰影映入眼帘,朱湘《有忆》中的诗句便涌现脑海。陶渊明说得好:“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远”,诗歌就在眼前,又何必舍近求远?
(选自《新华日报》2017年11月3日,有较大删改)
【1】文章第①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2】下面的材料可以作为③④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原因。
【材料】《水调歌头》中,苏东坡断然拒绝白日飞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概括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11、山不过来,我过去
①我们有很多人常常习惯于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若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
②但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别人,谈何容易!而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时,我们的指责会越来越多,戾气会越来越重。最后,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变成牢骚满腹、埋天怨地的“怨妇”。
③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尝试反思自我,改变自己。
④思维角度一变,便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心结烟消云散,世界豁然开朗。细思量,你甚至还会欣喜地发现尝试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
⑤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每一步自我的改变,都是最好的修心养性,是积极心态的加油站。你的抑郁情绪因此而改变,心情舒畅,信心满满。消极拖延的毛病因此而消失,你会走在时间的前面。你尝试着改变易怒易烦的习惯,做到“肚中能忍万般事,哈哈一笑天地宽”。
⑥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在孙权的悉心劝导下,尝试着改变自己,才赢得了鲁肃的赏识,与之“结友而别”。新时代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种核心竞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我,适应他人。因为这样你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领你的团队披荆斩棘。
⑦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善于自我反省并改变的曾子,终成一代贤人。个人如此,企业也是一样。阿里巴巴文化“六脉神剑”之一是“唯一不变的是改变”,“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如今能做到国内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在于一直坚持“产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信念。 这都体现了不断改变自我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正内驱力。
⑧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了这样一种思想,梦想之路就会更宽阔。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从指责别人的习惯引出话题,第②段则提出了改变别人有难度且于己无益的观点。
B.⑤—⑦段从心态、人际关系和成长三个方面来谈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有理有据。
C.第⑦段主要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论证了“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的观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论述了尝试改变自己的好处,逻辑严谨。
【2】第⑧段划横线的句子“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含义是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