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喀什地区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A.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B.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C.“勤奋好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D.校运动会上小吕得了冠军,就对同伴侧目而视,颇有一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

  • 2、下列文学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十分典型,他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B.《简•爱》是法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卧床养病期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最终著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D.《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通过祥子的变化,作者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piē) 下(huī) 立(chù) 强不舍(guō)

    B.广(mào) 塌(dān) 解(pō) 自惭形(huì)

    C.妖(ráo) 汹(yǒng) 风(sāo) 成吉思(hàn)

    D.喃(ne) 冠(miǎn) 飘(yì) 顿失滔(tāo)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作者柯蓝,当代散文家、小说家。

    B. 《成功》选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C. 《乡愁》选自《白玉苦瓜》,作者是台湾著名教授诗人余光中。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

    D. 《绿》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温州的踪迹》,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这篇短小的叙事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阿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何焉 间:参与

    B.神弗也 福:赐福,保佑

    C.必以情 情:情况

    D.夫大国,难也 测:推测,估计。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分人 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B.忠属也 辍耕垄上

    C.战长勺 欲有求我也

    D.登轼望之 望之蔚然深秀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历史背景是齐鲁长勺之战。

    B.曹刿开门见山地指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明他对这次的战斗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熟悉。

    C.庄公的无知与曹刿的多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足见其为君昏庸无能。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词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月夜忆舍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当时,杜甫和几个弟弟正分散各地,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B.首联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凄凉图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C.颔联在对比中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D.“戍鼓断人行”与后面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互照应,也使全诗脉络连贯,条理清楚。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有时  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敞开你善感的心扉,尽情领略自然的美好。白居易借莺、燕传递浓浓的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龚自珍借花抒怀,极富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而那“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是让你如痴如醉。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人生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陈绍龙的《胎记》,完成下面小题。

    胎记

    ①“胎记在腰,骑马挎刀。”儿时,我妈在给我洗过澡之后,常常会拍一下我的屁股说这话。我妈喜悦满格。后来,我自己照镜子发现,我妈讲的胎记只是一颗并不清晰的痣,甚至连痣都不算,只是一个小黑点,而且,这个黑点“在腰”也很牵强,是长在屁股上方。这个发现几乎对我是一个打击,好像“骑马挎刀”的前景一下子暗淡了许多。“胎记在腰,骑马挎刀。”我奶奶也是喜悦满格。她们不断地说“胎记在腰”,我也便跟着自信起来。“屁股上方”也是腰,而且,奶奶还能隔着我的衣服,准确地摸到那个黑点的位置,我近乎惊讶。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妈也能准确地找到那个点,我父亲也能。

    ②奇了,怪了!这个困惑纠缠了我整个的童年。

    ③我常独自去摸自己的腰,去找那个黑点。“硬硬的,还在。”就这感觉。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一直纠缠着我不放。想着逝去的奶奶和父亲,想着年已古稀的我妈;在我近些日写“乡愁绘本”的时候,我去摸这颗痣,却无厘头地想着去寻找故乡的胎记,去摸故乡的腰。反复地摩挲,我真的一下子就摸到那颗痣了,是一颗一点也不模糊的“毛痣”。

    ④一片竹林。

    ⑤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一方竹林让故乡雅致起来。

    ⑥以竹当简,我哪里是穿越那么远呢?不过,我们会在竹上写字,把竹都当成写字版。在竹上写字一般都用套被针。大针,我妈说叫“一号针”,在我妈的针线盒里,“一号针”是最粗的了。套被针便宜,三分钱一根,一个鸡蛋也能换两根。我妈是猜不出鸡窝里怎么老是少鸡蛋的了。时间一长,我倒替我妈着急了。她不会想到我会拿鸡蛋去换“笔”的。套被针的短处是刻字的时候不得力,常常是在竹上刻了几个字之后,由于用力,拇指和食指上会凹下去很深,甚至留下血印,刻字力道把控不好,也易断。

    ⑦针锥最好,它有把,刻字要省力得多。这会让我放纵起来,不断地在竹上写字,直至把针锥上的针写折为止。针锥上的针,也是套被针,这针是镶在把里的,中间有锥型的三瓣咬合金属。这个金属体又是嵌在一个金属箍内的。换针很麻烦,要用钳子把三瓣咬合金属帽子卸下来,装上针,再镶进箍里。我们自然是不会换套被针的。针断之后,悄悄地把针锥把放回我妈的针钱盒里,装着无事人。果然,我妈在农闲时找针锥纳鞋底的时候,发现针断了,也没猜出这事是我干的。这又让我替我妈着急了一回。

    ⑧一般我们只是在竹上刻自己的名字,也会写“秋老根是大坏蛋”之类的长文。秋老根发现了,他哪里饶人,紧接着就在我的“长文”旁以牙还牙,写上我的名字后,加上一个“大坏蛋”。估计我们也想不出更多的词,想到了也未必会写。那会小,斗大的字也没识一箩筐。有人写,有人和,唱和之间,不也儒雅了许多。“大坏蛋”无恶意,有点像现在人玩手机给个“点赞”。人长,竹长,字也长,节节高,那些字写得原本就很丑,长大的字就更滑稽。有好些年,我们会到竹林里去,对着“大坏蛋”们笑。站在这些长大的字面前,就像站在哈哈镜前面一样。这些字们个个奇形怪样。隔字望人,糗的哪里是字,似乎是我们整个的童年。

    ⑨遍地的竹叶堆在竹林里,“沙沙沙”,像沙发,也像地毯,我们坐在上面,也躺在上面。阳光努力地向竹林里张望,竹逗它,风逗它,还有密布在竹叶上面的斑鸠们的翅膀也有麻雀、白头翁们的翅膀。遮天蔽日,阳光像是怎么努力,也是钻不进来似的,只在我们脸上洒几个光点,一晃,便又倏地逃开。我们就这样惬意地躺在竹林里的竹叶上。阳光远遁,原本是不用闭目的,我们还是装着陶醉的样子,仔细地听一园的鸟鸣。斑鸠是低音部的,麻雀的叫声像是竹笛,黑乌鸦叫声有点野,粗粗的,野雉是冷不丁“嘎”地吓你跳,接着便是扑翅的声响,它的出场和入场都有动静。鸟归林。我也多半会被野雉吓下醒,从竹林音乐会里走出来,从竹林里走出来,回家吃饭。

    ⑩苇不过墙,竹不过沟。故乡人十分了解竹子的脾性,在竹林周围挖了条沟,竹子都很乖,待在用沟围成的园子里,一天天地绿。这块绿色的斑块总是很葱郁。它是故乡的一颗痣,一颗毛痣。思绪如风,如阳光,一任摩挲,呓语呢喃。

    “胎记在腰,骑马挎刀”。马老,刀钝,锋芒不再。那天我忽然想起这句老话来,试着去解问那个纠缠我整个童年的谜题。我妈坐在院内,阳光好像也跟着依偎在她的眼镜框边打盹,受了惊扰,在我妈坐起的时候,一晃一晃地来了精神。

    “呵呵,怕你丢了呗……”我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像是释然了,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丢了。我却是眼晴发涩。妈妈是孩子的故乡。竹林深处,我们永远都是故乡的孩子。努力记住一颗痣,我们才不会从故乡走失。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胎记

    我的情感

    腰上的黑痣

    (1)

    竹上的刻字

    (2)

    (3)

    对家乡的热爱

    【2】第⑨段中划线部分的表述内容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3】请结合⑤~⑨段内容分析第⑤段中“雅致”的丰富内涵。

    【4】有一种语言学观点认为,话语的不确定性,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了让听话者对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有哪些理解。

  • 10、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一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垦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1)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2),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3):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4),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1选文中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填写顺序正确的。

    A. 沾沾自喜  喜形于色  过分自傲  不自量力

    B. 不自量力  沾沾自喜  喜形于色  过分自傲

    C. 喜形于色  过分自傲  不自量力  沾沾自喜

    D. 不自量力  沾沾自喜  过分自傲 喜形于色

    2对画横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反问句,发人深省,批评人类无休止地挖掘地下矿藏是自毁式的破坏开发行为。

    B.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C. 警醒人类:无限制的索取,总有一天人类将自食其果。

    D. 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批判了人类的幼稚无知。

    3对各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①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们提出“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B. ②通过分析人类自身智慧的发展和认识史来说明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及行为是错误的、可笑的,因此我们要谦虚,敬畏古人。

    C. ③对人类的贪婪和残酷进行批判。

    D. ④说明类智慧较之自然智慧是十分渺小的,因此人类没理由狂妄的宣称“征服自然”

    4下列语言风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叙平实,娓娓动听

    B. 观点明确,用语准确

    C. 说明条理,逻辑严密

    D. 富有哲理,生动形象

     

  •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平

    ①袖子指着床边那面墙上的窗户对爷爷说:“爷爷!我想把上面那扇窗户开低一点。”袖子的目光里,充满了渴望。

    ②爷爷叹了口气,说:“请人改一扇窗户很麻烦,要花不少钱,爷爷没钱请人改窗户。”爷爷又说:“等爷爷有钱了,就请人来改窗户。”

    ③袖子感到很失望,可她不怨爷爷。

    ④三年多以来,十五岁的袖子一直躺在床上,一间小屋,就是她全部的世界。小屋只有一扇窗,很小,开得太高,袖子根本够不着。那天上午,她让爷爷把她抱起来,那小小的窗口令袖子眼前一亮;曾经熟悉的河滩,长高了的苦楝树,苦楝树下奶奶的坟……这一切,勾起了她三年前快乐的回忆。苦楝树的叶子黄了,开始掉落,袖子问:“爷爷!是冬天了吗?”爷爷说:“再过几天就入冬了。”

    ⑤爷爷放袖子躺下,端来熬好的药让袖子喝。喝了药,袖子问:“爷爷!我的腿会好起来吗?”

    ⑥这话,袖子已经问过无数次了。

    ⑦“会好起来的。”爷爷每次都这样说。

    ⑧袖子开始很相信爷爷的话,可天天喝药,腿还是一点都没有好转,她就有些不相信了。可她又知道爷爷不会骗她,爷爷那么爱她,咋会骗她呢?所以袖子还是每天乖乖地喝药,她不想让爷爷失望。

    ⑨可是,袖子心里太孤独了。

    ⑩每隔几天,爷爷就会把自己的手机给她,让她和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说说话,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袖子心里总是很激动。前不久,一个小学时的伙伴来看袖子,袖子知道了一件新鲜事;手机可以微信聊天,还可以视频。于是,袖子向爷爷要来手机,让小伙伴教她,袖子想和爸爸妈妈视频一下。小伙伴说:“这个手机是老年机,智能手机才可以视频。”

    爷爷问袖子的小伙伴:“智能手机贵不?”

    小伙伴说:“一千多元就可以买。”

    日子还是老样子。袖子日复一日躺在床上,她太孤独了,就想象着外面的世界,想象着窗外的河滩,那个曾经的乐园……

    “窗户再低一些该多好啊!”袖子想。

    袖子突然发现爷爷爱喝酒了,每天早晨和中午都要喝,喝完,就出去了。爷爷的身体不好,爸爸妈妈在家时,一直劝爷爷少喝点酒。袖子心疼爷爷,说:“爷爷!您少喝点酒。”爷爷笑了笑,说:“天冷,喝点酒暖和。”

    那天中午,爷爷回来得有些晚,给袖子端药进来时,袖子发现爷爷的嘴唇被冻得发乌,脚上穿着一双雨靴,湿漉漉的,裤腿卷得老高。袖子问:“爷爷!您在干啥呀?”

    爷爷微微一笑,说:“我在河里看见一条大鱼,下河去逮,鱼却跑了。”

    袖子说:“爷爷!这么冷,逮啥鱼呀?感冒了咋办?”

    爷爷说:“是有点冷。袖子,你快喝药,我出去喝点酒。”

    成天待在屋里,袖子不知道外面的变化,只是感觉到越来越冷。这天傍晚,爷爷给她换了一床厚棉被,袖子顿时感觉暖和了很多。突然,爷爷摸出一样东西递给袖子,说:“袖子!给你的。”

    袖子一看,是一部崭新的智能手机!

    袖子心里一喜,继而又有些不安,问:“爷爷!您哪来这么多钱呀?”

    爷爷咧开嘴笑了,说:“你爸妈寄回来的。”又说,“袖子!你放心吧,他们寄了很多钱回来。”

    第二天,爷爷又请了人来改窗户,那是村里手艺最好的泥瓦匠。窗户的位置改得恰到好处,袖子靠在床头上,就可以看见外面的河滩、树、飞过的鸟儿……

    袖子的世界,一下大了许多,生动了许多……

    但袖子不知道的是,爸爸妈妈并没有寄很多钱回来,他们平常寄回来的钱,都用来给她买药了。余下的,要等工程结束之后才拿得到。入冬后的一个多月,爷爷都在屋后冰冷刺骨的河里背石头,一块块背上来码在路边,有人来收。就这样,袖子有了可以微信聊天和视频的智能手机。

    那时候,爷爷不能给袖子改窗户,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13期,有删改)

    15.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主持人向大家推荐了小说《窗》。

    (1)一个好的结尾,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更有深度、余味。如何创作一个好的结尾呢?老师在活动中指出:好的结尾要与文章整体思路和行文风格一致,有时还会照应文中的某个情节。请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在文章末尾的横线处把结尾补充完整。

    (2)本次“小说故事会”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阅读下面语言提示和写作要求,写一篇作文。

    《半颗良心》中伍尔德被孩子的哭声扯住了脚步,那是孩子的哭声触动了伍尔德的心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触动我们心灵的又何止声音呢?一个故事,一道风景,一缕阳光,一首歌曲,一张笑脸……这些都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请以“触动我心灵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信息的真实校名、地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