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家善于用语言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是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好了!我中了!”那是吴敬梓笔下的范进;”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是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
B.诗歌注重语言的凝练。余光中的“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写出了无法排解的家国愁绪;毛泽东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出了诗人伟大的抱负。
C.“序”“记”“表”都是古代的文体。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好友重修岳阳楼所作的记文,《出师表》的“表”是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议论性文章观点要鲜明。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点明了观点,如《敬业与乐业》;有的文章则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论证、阐释,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宿”我国古代指星座,共分三十二宿。
B.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等。
C.“团结”是中国人民夺取抗疫斗争重大胜利的精神密码。(这个句子有语病)
D.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要练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想要写出一篇动人的文章,绝非一挥而就的事情。
B. 加拿大政府非法扣留华为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其帮助美国阻制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企图昭然若揭,中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C. 川航3U8633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航班机长刘传健临危不乱,安全驾驶飞机迫降成都双流机场,这大快人心的喜讯让每一名乘客的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
D. 旦增尼玛凭借《喜马拉雅的孩子谜一样的天边流浪记》摘得2018年中国好声音冠军,他的成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平日一点一滴寸积铢累的结果。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的两棵菩提树。
②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
③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
④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
⑤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①⑤③②④ D. ④③②⑤①
5、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 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
【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6、古代诗歌阅读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更深”二字,既点明了时间,也为全诗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B.“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透”字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C.从描写的角度看诗的前二句是俯视, 表现了深夜的安宁和大地的静谧。
D.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2】“今夜偏知春气暖”中的“偏知”字是什么意思?说说它的妙处。
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落实“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材料2】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强调:学校可以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体验与平常不同的生活。
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田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了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的要求,需要你就本次综合性学习“走进田间”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内容。请你从“五育”(德、智、体、美、劳)的不同方面设计出三项具体的活动内容。
【2】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动员会上,需要你谈谈中学生“走进田间”的意义。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120字)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3)蒹葭采采,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5)《陈涉世家》中最能反应陈胜叛逆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8)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木头开花
叶瑞芬
①走出商场大门,迎面扑来蒙蒙的细雨。看着雨势渐大,张伟没有回商场楼上的办公室,而是返身走到一楼的铺面。他惊奇地发现,员工阿木居然还在店里。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商场晚上是不许留人的,而这个来自大山里的男孩正在灯下默默地画着图纸。
②阿木见到张伟进来,连忙支起身子。“对不起,我知道这个时候我不该在这里,可是……”阿木语带尴尬地说道。
③张伟理解地笑笑,他以为正值青春年少的阿木肯定是跟女朋友吵架了才会下班不走的。
④门外的雨越下越密集,张伟的愁烦也跟着泛上来。原以为挺过了几年前那场金融危机,自己的家具店能够幸存下来必能迎来转机,然而眼下店里的生意却每况愈下,再不升级转型恐怕只能坐以待毙了,怎么办呢?
⑤“旧的商机消失后,新的商机肯定会出现……机会机会,我的机会在哪里?”烦恼的张伟抛开手机,从橱柜里拿出一瓶红酒,准备邀阿木一起喝一杯。
⑥“别画了。”张伟斜睨着阿木手中的笔,带点嘲笑的语气说,“再怎么画,也画不出钞票来!”
⑦阿木憨憨地笑笑:“伟哥,俺这画不是给人看的,是给自个儿看的,外人还真看不懂哩。”
⑧“什么画还留着自己看?”张伟的好奇心升起来。
⑨“俺这是图纸,只要按着图纸做,木头也可以开花的。”
⑩“这么神奇?”张伟立马找来工具箱扔到阿木面前,“你这就叫木头开个花给我看看!”
⑪不消片刻,奇迹发生了,阿木手上的边角木料经过一番锛刨斧锯后,居然成了一朵玫瑰形状的木头花儿,在那里娇娇俏俏地盛开着。张伟大喜,拍着阿木的肩膀问:“你怎么会懂这个?”
⑫阿木憨憨地笑道:“我打小就喜欢侍弄木头,所以我爸才把我的名字改为阿木。这些木头也确实跟我有缘,别人要弄很久的活儿,我依着自己画的图画,不用很久就能摆弄出来。我那女朋友正是看上了我这一点,当时我就是用这样一束盛开的木玫瑰把她哄回来的。本来咱俩谈得好好的,可是她父母非要我买房子才肯把她嫁给我。”说着阿木的脸又红了。
⑬“单凭你这手绝活,不用三年你肯定可以买大房子了。”张伟连声赞叹,忽然灵机一动说道:“这样吧,我出店铺,你出技术,咱们试试合伙经营,你看看我满店铺的家具,为什么都不好卖,我想缺的正是你这别具创意的装饰吧,比如这张大床,要是床头加上一圈永不凋谢的玫瑰,你说结婚的人怎么会不喜欢买?比如这张书桌,配上一个同样质地木做的台灯灯座,会不会更吸引人一些?”张伟说得兴起就要与阿木立即痛饮一番。
⑭阿木赶忙拦住,劝道,“咱们留着庆功的时候再喝吧,时候不早了,我来当代驾送您回去吧!”
⑮张伟惊奇地说:“你还会开车?”
⑯阿木又憨憨地笑:“我来城里快三年了,要跟上你们这些当地人的节奏,我哪敢偷懒啊?”
⑰果然不出张伟所料,不到半年,他和阿木联手开办的家具店生意红火,客人源源不断地涌来,只为弄一个带着花朵的木头家具回家去,甚至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也慕名而来,与他们签订协议,大批量订购家具,以满足越来越多客户的需求。
⑱阿木日夜不停地赶工,他的锛刨锯斧用坏了一批又一批。连女朋友也顾不上理会了,一门心思想着:木头木头,快点儿开花吧!
⑲在阿木忙活的时候,张伟也没闲着。有一天,张伟高高兴兴地把一套三居室大单元的钥匙放到阿木面前时,阿木知道,他的木头真的开花了。
(有删改)
(1)根据全文,体会张伟的感情变化,填写下表。
情节 | 张伟的感情变化 |
① | 嘲笑 |
阿木说画是留给自己看的 | ② |
③ | 赞叹 |
二人联手,生意红火 | ④ |
(2)找出第⑲段在前文中的一处伏笔,并分析其作用。
(3)赏析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张伟斜睨着阿木手中的笔,带点嘲笑的语气说,“再怎么画,也画不出钞票来!”
②阿木手上的边角木料经过一番锛刨斧锯后,居然成了一朵玫瑰形状的木头花儿,在那里娇娇俏俏地盛开着。
(4)标题“木头开花”有什么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而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数字,掷地而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都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写出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开头引用的一首古诗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4】文中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文中的“吾不如”与我们常说的“自卑、自暴自弃”有无区别?为什么?
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文一)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
(文二)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祝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溯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1】文一为说明文,文二为议论文,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文二第三自然段中用“端午奇妙游”“龙舟祭”两个事例所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哪一篇文章中?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12、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
(1)材料:
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题目:__ 让 __ 长久。
要求:可以表现家庭生活,抒写亲情;可以表现校园生活,表达对学校的热爱的情感,对老师和同学的留恋之情;可以表现个人生活,表达对知识、读书、理想、追求的思考和感悟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繁华大街上,随处可见“××美容院”。人们往往只关心外在的美丽,而忽略内心的美容。不要只注重外表美容,多给自己的心灵美容。你会发现,外在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美却能感染到人的内心!!请记住那句熠熠生辉的名言,“人不因为美丽而可爱,而因可爱而美丽”。
请以“给心灵美容”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