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抚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妞--嫁给了祥子 B.晁盖--三打祝家庄

    C.张飞--挑灯战马超 D.孙悟空--大闹黑风山

     

  • 2、从文学常识的角度看,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顾茅庐—《出师表》 温故知新、舍生取义—《孟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 《故乡》—小说 《藤野先生》—散文 《敬业与乐业》—议论文  《看云识天气》-说明文

    C. 香菱、刘姥姥—《红楼梦》 星期五 —《鲁宾逊漂流记》 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

    D.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聊斋志异》—蒲松龄   《儒林外史》-吴敬梓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红(fēi)       (jìn)       (yíng)       伤痕累(lěi)

    B.盘(huán)       席(yán)       (xuè)       妄自薄(fěi)

    C.芽(pēi)       (móu)       塌(tān)       为一谈(hǔn)

    D.水(chàn)       手(duò)       (lěi)       负箧曳(xǐ)

  •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加快脚步 不断发生 襟怀坦荡 庄严肃穆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2019年1月,短视频《啥是佩奇》一经发布,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神经。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C.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解说:这个句子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佳木而繁阴_______(2)伛偻提携_______(3)杂然而前者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A.泉香酒洌 B.人不知不愠

    C.临溪 D.太守归宾客从也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至于/负者歌/于途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山间之四时也”的“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天时不如地利”的“时”指天气时令。

    C.“非丝非竹”与“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竹”义同,“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

    D.“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选文写了禽鸟、游人、太守三者之乐,但其乐趣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写出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2】词的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请你参与“文学部落”主题活动。

    (1)下面是活动的部分内容,请按要求修改。

    征文启示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校文学社拟举办“阅读伴我成长,经典启迪心灵”主题征文。活动要求:(1)参赛文章应切合征文主题,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2)稿件在12月28日前交到办公楼101室。欢迎积极投稿的同学们。

    校文学社

    2020年12月2日

    ①材料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②画横线句子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

    ③画波浪线句子表意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一名同学准备写篇读书演讲稿,下列最不适合被引用的中国古代成语故事是_____

    A.韦编三绝   B.纸上谈兵 C.悬梁刺股 D.囊萤映雪

    ②补充下列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清若水,诗胆大如  

    A.文心 海 B.君子   天 C.文心   天 D.霜月   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诗文原句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歌常见的写作手法。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______”一句就运用此种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化用了南朝宗悫的话,抒写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5)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出一种寂静空旷的意境,和《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

    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 “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 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 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

    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美丽的邂逅

    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作者:朱东锷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4分)

    【1】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4分)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1】读第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4分)

    【1】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6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罗瑞花

    ①秋雨绵绵,道路泥泞,班车驶到镇街上,不再往前了。我只好把给母亲买的大袋小装物品整理好,下车向老街口走去,那里有摩托出租。冷冽的空气里飘来一股浓浓的豆花香,我耸耸鼻翼,决定喝碗豆花暖和暖和再走。

    ②卖豆花的小木屋里温暖、安静,一对小情侣沉浸在豆花和爱情的甜蜜里。我选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里间厚重的布帘被掀起,腾腾热气中走出来一位中年女子,待她笑意盈盈地走到我对面,我俩都骇住了 她的眉眼,嘴角的黑痣,仿佛一个开关,“啪”的一声,接通了两年前重阳节的那个场景。

    ③那天,我回家协助母亲蒸重阳酒。母亲的脊背弯成了一张弓,她再也抱不起能蒸两斗糯米的木甑。当甜糯的香气从木甑里散发出来时,我盛好糯米饭,端着跨出灶屋门槛。忽见一个40来岁的女子从门外进到我家堂屋,蓝衣黑裤黄球鞋,斜背着一个黑色皮包,眉眼清秀,皮肤白净。嘴角的黑痣很显眼。

    ④“姐姐行行好,家里遇上火灾了,好心人捐的钱我都记着呢。”蓝衣女子拿着一个小学生作业本向我走来。看她模样,我心存疑虑,没搭理她。蓝衣女子走到灶屋门口,对坐在火塘边生火的母亲说:“婶娘行行好,家里遇上火灾了。”

    ⑤“水火无情,房子烧了可怜啊。”母亲叹息着,跨过灶屋门槛,经过堂屋,往卧房里走去。我知道母亲是去找她的钱包了。竟然这么没警惕心,我心里责怪着母亲。见蓝衣女子站在卧房门口等着,我没好气地说:“她80多岁了,弯腰驼背的,你好意思要她的钱吗?你凭什么向一个老弱病残的人撒谎骗钱,就凭你脸皮厚?”“你这样说我……”那蓝衣女子喃喃自语,准备离开,但卧房里响起的脚步声又让她停住了。母亲握着她的灯芯绒布袋出来了,在蓝衣女子身边的小矮凳上坐下,拉开拉链,几张百元大钞显露出来,我怨嗔道:“妈,你干什么呀!”

    ⑥站在母亲身边的蓝衣女子两眼放光,紧紧盯着母亲的钱袋,时刻准备着接受百元大钞,房子烧了的悲苦早已没了踪影。如果我不在场,说不定她的手早已伸向了母亲的钱包。我走到蓝衣女子面前,厉声说:“撒谎骗来的钱,你用一分就有一分的不安。你年纪轻轻,有手有脚,到哪不能挣一份工钱?你不是有难,你是懒惰,你是无耻。”蓝衣女子回过神来,红着脸嗫嚅道:“你这样说我……”

    ⑦母亲终于从百元大钞里翻出了一卷零钱,从一卷零钱里翻出了一块钱,给蓝衣女子,蓝衣女子失望至极,跨出门槛,走了。母亲举着一块钱对蓝衣女子喊道:“哪有讨米还嫌少的呀,积少成多,你多走几家啊!”

    ⑧两年时间,她竟然“骗”成了老板娘。我愤然站起,抓起放在椅子上的东西,准备往外走。她轻轻地说:“你妈妈还好吗?我想请你给老人带一份豆花。”

    ⑨苦难的母亲是我心叶上的一颗露珠,轻轻一碰,就会濡湿我的眼睛。我坐了下来,她忙转身进了布帘。不一会,她用红漆托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花,双手捧起,放在我面前。

    ⑩她坐到我的对面,说:“那天,我从你家出来,哭了一路。我的房子不是烧了,是被我赌光了,还欠了一身债。你说得对啊,我有手有脚,怎么就不能干活呢?我爹娘就是靠打豆腐养一家人的。我姐借了这小木屋给我卖豆花,年底,我就应该能把欠账还清了。”我把手伸过去,她握住了,泪珠从她脸上滑落下来。

    我笑着说:“我妈喜欢甜豆花。你帮她多放点糖吧。”她欢喜地应着,去里间打包了。我拿起白瓷调羹搅了搅碗里的豆花,鲜嫩绵实的豆花,如雪白的絮朵,盛开在青花瓷碗里。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1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我”去喝豆花的缘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如果不是“我”阻挠,“我”善良的母亲会把灯芯绒布袋子里的钱全给乞讨女子。

    C.从“苦难的母亲是我心叶上的一颗露珠”一句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

    D.作者笔下的“豆花”香飘四溢,鲜嫩绵实,表明作者对豆花充满了喜爱之情。

    【2】文章第③~⑦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蓝衣女子回过神来,红着脸嗫嚅道:“你这样说我……”(赏析加点词语)

    (2)站在母亲身边的蓝衣女子两眼放光,紧紧盯着母亲的钱袋,时刻准备着接受百元大钞,房子烧了的悲苦早已没了踪影。(赏析句子)

    【4】文章第⑩段“泪珠从她脸上滑落下来”,这“泪珠”中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豆花开”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此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机翻涌。我听见出发的声音。我们出发,为了不曾改变的信仰,为了追逐梦想的渴望。把每一场胜利的终点,作为新征程的起点。从春天出发,带着穿越寒冬获得的力量;从平凡出发,我们终会铸就新的伟大。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

    读完以上文字,请以“______________再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校名和学生姓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4)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