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铜陵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当代作家。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B. 《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剧本《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万卡》《万尼亚舅舅》等。

    C. 《热爱生命》选自《热爱生命》。作者杰克•伦敦,英国小说家,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

    D.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人称“亚圣”,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他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口号。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北宋: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张岱。

    B.年号:庆历、崇祯、元丰、太元。

    C.泰戈尔:《飞鸟集》《向太阳》《新月集》《吉檀迦利》。

    D.律诗:《月夜忆舍弟》《水调歌头》《商山早行》《长沙过贾谊宅》。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三词客”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C.《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

    D.“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题目明确地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即论点。

    B. 《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兰西斯·培根。

    C. 《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D.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是指全体中国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课外文言文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禽羽以/男有分,女有   B. 我极知曹公我厚/可计日而

    C. 礼之厚/其妻曰:君美   D. 绍诸将莫能者/咨臣以世之事

    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

    3请结合选文谈谈“曹公义之”的理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回家 田禾

    今夜,月光就像一块冰凉的生铁

    拦在我前头  拦住我回家的路。

    星星就像故乡田野一粒一粒的

    银豌豆 天堂里风很大,吹落了几粒。

    突然从我头顶上飞过一只小鸟 像标点

    像逗号 像飘在风中的一块撕碎的纸片。

    深夜,我与儿子站在一座 城市的高楼上 遥望远方的故乡

    儿子说“回家” 我往二百里之外的方向一指

    我沾满泥粒的指尖,已率先到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中写了那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3说说你对画线诗句的理解。

    4现在中国有 2 亿农民工,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地打拼着。“回家”是他们永恒的期盼。请你编写一则手机短信,为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上拟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小组正在制作手抄报,想将下列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帮他们完善栏目二名称。

    栏目一:书里书外

    《水浒传》版本众多。比如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间“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甚至把七十回以后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她在1933年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书名取自《论语》,这本书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

    栏目二:_________

    首先要通读原著,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西游记》线索单一,头绪比较简单,头绪比较复杂,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方式。《西游记》里的故事充满哲理,要注意从阅读中获得启示。

    (2)《水浒传》早期曾命名为《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义”实为水浒英雄的精神纽带,在整部小说中呈现多重表现维度,请选择其中一位英雄及其故事情节来谈谈你理解的“义”。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论语〉十则》中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4)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

    (5)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调动想象,迅捷如飞地回到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窑变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⑪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⑫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⑬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⑭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⑮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⑯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⑰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1小说的①-④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⑫自然段中的画线句。

    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3第⑮自然段“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这一情节虽出人意料,但细细品读后发现在上文中作者早已埋下伏笔,请你找出其中两处并简要分析理由。

    4谈谈你对小说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訏、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訏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来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获取有效信息;连看电视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有些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别人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1】阅读第①-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3】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4】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 1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男儿有泪

    ①国强永远都会记得7岁那年奶奶下葬时他流下的泪水,像是两条河从他心底通过眼睛,流过腮边,然后钻进脖领里的那种冰冷。那一天,奶奶的骨灰盒被放进了一个土坑,一锹锹的土呼呼地扬起来覆在上面,他知道再也没有疼他的奶奶了。人们每埋下一锹土,那个盒子就在眼前震一下。

    ②母亲和国强随着亲戚们从坟地里往回走,她把国强的手攥得紧紧的:你上二年级了,要学会不哭了。最好的想念是放在心里,泪水不是给别人看的。国强似懂非懂地点头。一点头,泪水又流出来了。

    ③国强永远会记得15岁那年暑假,他和父亲一起在工地上干活,胳膊被机器划开一道血口子时,自己惊恐地哭泣。那年夏天,学校要求学生在暑假勤工俭学,他便和父亲商量着到工地上帮着做一些活。看着长到自己鼻梁处的儿子,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仅一天下来,国强的手上便磨出了几个水泡。水泡一鼓一胀的,好几次国强委屈得想哭,可是他怕被人看到不好意思,咬咬牙挺过去了。劳动到第三天时,国强帮着父亲往搅拌机里上料,结果一个不小心滑倒了,胳膊顺着进料口划了下来,一道十几厘米长的伤口顿时渗出血来。父亲惊慌失措,一时也找不到止血的东西,国强看着滴滴答答流进水泥里的血,吓坏了。他感觉自己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掉,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

    ④国强任由父亲给自己做简易的包扎,阳光照在他微闭的眼睛上,他感觉模糊的双眼前是一片血红。父亲给他止住血后,心疼地对他说,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伤痛,疼也不哭,就长成真正的男人了。

    ⑤国强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兵入伍那天,在暗夜中沁出眼角的泪水一直流到嘴里时,那种咸咸的滋味。读到大三时,国强意识到如果再不参军,恐怕机会会越来越少。他喜欢军营里那种钢铁力量汇聚到一起澎湃着的感觉,他梦想汗水在训练场上浸透青春的那种疲惫,他更羡慕在国庆阅兵队伍中闪过的那一张张刚毅的脸。

    ⑥然而,让国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未能如愿。那年,学校的参军指标太少,哪怕他体检政审都没问题,他还是与梦想失之交臂。大四的这一年对于他来讲,有些煎熬,他在做着所有入伍准备,而且更加关注部队上发生的事。那一年,他在新闻中看到有战士牺牲在了抗洪一线;那一年,他听说又有一艘航母下海奔向了一片蔚蓝;那一年,他看到网友评论边防战士“离家还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他更加为自己没有入伍而觉得遗憾。

    ⑦当在秋季接到入伍通知书时,早已经发誓不再哭的国强躲在黑夜中,藏在被子里,再也没忍住泪水。他努力地安慰自己,这不是哭,这是兴奋。这种兴奋随着血液沸腾着。

    ⑧国强入伍后被选进了三军仪仗队,而且入伍一年后,他又被选出来参加一次盛会的护旗任务。这是他羡慕已久甚至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几百名队友只选出少数人员参加执勤,这是何等的荣耀呀。由于激动,他又想流泪,但是想起母亲和父亲说过的话,他的牙把嘴唇咬得一片青白也没敢让泪水掉下来。

    ⑨一双双皮靴在迎接盛会的时光里磨损着,一件件军衬衣被汗水浸渍着,一声声口号在胸膛中响亮着,一寸寸目光在风里雨里坚定着。盛会终于开幕了。

    ⑩国强的任务是在主会场站礼宾哨。他站立的位置对于偌大的体育场来讲算是一个偏僻的角落,他笔直得像是一棵白杨。他的眼前是摇晃着的各国国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国强听着现场的音乐,心潮起伏着,他努力地不去想这个美轮美奂的会场里最美的画面。他按照训练的要求,脸颊微微地上扬,坚定中透着自豪。背对着舞台,面对观众,此时的他就是东方的面孔。

    国强听到了迎国旗的指令。通过现场的音效,他听到国旗班的战友铿锵的正步行进的声音。那整齐的脚步每向前踢一下,他都感觉胸膛胀成了一面巨大的鼓,在有节奏的咚咚地响着,他的呼吸不畅起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

    国歌奏响了,那熟悉的旋律,那豪迈的声音,那神圣的乐曲,猛地让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了。渐渐地,国强好像听不到国歌在奏,只有温热的泪水划过脸颊的声音,他的眼前是一整片一整片的红,这种红是无比熟悉的红,是无比热爱的红;这种红是无比渴望的红,又是无比温暖的红。

    一滴泪滑过国强的脸颊。

    【1】请仿照示例,梳理主人公国强的经历及流泪的原因。

    ①7岁时,奶奶去世,这是伤心的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学毕业时,终于接到入伍通知书,这是兴奋的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想一想,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小文写作时不明白如何刻画人物心理,老师从小说中找到下面的句子让其从两个角度体会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请阅读下面的句子,帮助小文解决问题。

    那整齐的脚步每向前踢一下,他都感觉胸膛胀成了一面巨大的鼓,在有节奏的咚咚地响着,他的呼吸不畅起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

    【4】母亲和父亲的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宇航员回家,孟晚舟回家……每一次回家,背后都是我们强大的祖国;每一个回家,也意味着新一段征程出发!在你的生活经历中,“回家”也有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