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达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或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例如《桃花源记》。

    B. “词”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故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晏殊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热风》等。其中,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社戏》都出自《呐喊》

    D.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字重光,世称李后主。以词著名,婉约派词人。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   愕然   画龙点睛   怒不可遏

    B.亵读   洋溢   头晕目眩   无精打彩

    C.灌溉   沉湎   辨伪去忘   如坐针毯

    D.狡黠   掂量   走头无路   天伦之乐

  • 3、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途(zài)             (xī)             日(yì)             无动于(zhōng)

    B.粗(zhuō)             (tì)             问(jié)             自出裁(xīn)

    C.斑(lán)             (jí)             (jìng)             悲天人(mǐn)

    D.红(yīn)             (liáng)             (pì)             藏污纳(gòu)

  • 4、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用语得体。比如:与别人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称自己有才华的学生为“高足”。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诸葛亮,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字孔明,号卧龙。为匡扶蜀汉政权鞠躬尽瘁,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垠:边界,尽头。 ②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③梁欐(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底以出 ⑵其疏数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往来翕忽折蛇行

    神寒骨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⑸其一北而东 ⑹又其不为之于中州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4】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篇文章抒发的不同情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圆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是指融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不同,诗人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结合诗词作品的上阕内容作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三年的时光即将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射阳实验初级中学举行《难忘的初中生活》主题活动,豆豆作为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为自己的策划稿而苦恼,请你帮帮他。

    (1)【活动策划一   朗诵诗会】

    豆豆打算朗诵一首诗送给母校,他已经初步筛选三首诗,你认为以下三首诗哪一首比较合适,并说说理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乡愁》 《青春之歌》

    (2)【活动策划二   时光胶囊】

    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豆豆想从他所学作品中任意选择一篇,就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示例: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策划三   探究论坛】

    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豆豆经过思考写出以下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 16 年。仅在前后创作 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 17 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

    (3)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5)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6)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8)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两句诗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运动提高孩子智力(10分)

    普遍家长及教育者认为,锻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尽管科学家还不清楚,锻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也许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认知能力。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锻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这些生物因子都是建筑能手,能建立或巩固用来交换和处理信息的大脑网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

    但也有证据说明跑步过量有副作用:每天在转轮里跑几个小时的老鼠在一周后,海马区内神经生长因子的浓度又会有所下降。因此,强度过大的锻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三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锻课。

    【1】下列对文章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师生和家长形成关于运动的正确认识,如:孩子们适度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肥胖,还可以提高智力。

    B.这篇文章引用了一些实验事例,虽增强了可信度,但例子过多,如③④⑤段中都用有关老鼠作实验的例子,重复多余,使文章不够简洁。

    C.这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些科学术语,如第段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使文章阐述的内容更科学、更准确。

    D.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严密,运用词语十分讲究分寸,如也许”“极为即属于此。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据文章可知,在课间进行体育运动都有利于延长保持专注的时间。

    B.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不清楚锻炼会对大脑有什么好处。

    C.体育锻炼并非越强烈越好,应该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

    D.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平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有关。

    【3】中考体育测试结束,学校停掉了初三的体育课,减少了体育活动课,爸爸妈妈也不主张你运动了。对此,你与同学们有不同看法。请结合这篇文章内容,阐述几条理由,为你的不同看法增强说服力。(4分)

     

  • 10、用脚丈量四九城

    ◆曾金秋

    舒了,原名舒世忠。改名字,是退休后的事情。

    5岁时母亲过世,经历过4次失学,当司机,被打成右派,下放,转岗当列车员、检验员……舒了形容自己的前半生:理想破灭,工作不得志。“想做大事”却又碌碌无为。

    退休后,舒了决心和“没什么用”的前半生“决裂”。“了”,是退休了的了,完了的了,心未了的了。

    这个“老北京”,花23年的时间,寻访北京城外二环、内二环的大小胡同,用手、纸、笔、脚,描绘老北京城的胡同全景。

    和前半生“决裂”

    “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既无成就,也无建树,想上学、想做大事理想的破灭,使我一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走了过来,实在是太不甘心了。”舒了在《最美乡愁》中坦言。

    到了1987年,正值北京现代化建设热火朝天,为改善居住条件,水泥森林拔地而起,不少灰墙土瓦被夷为平地。当时新闻上屡次提起北京胡同被拆迁,一向痴迷于老北京文化的舒了,开始谋划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绘制胡同地图。

    这个从小生活在四九城(二环)以里的满族人,出生在陶然亭湖畔西侧的龙爪槐胡同。那里有一两座旧宅门、一座太清观、一座栅栏门很讲究的坟茔。

    “改善,会拆平房盖楼房。”舒了意识到,拆房就等于拆胡同,胡同要远去了。“这辈子我一事无成,大事我是做不了了,这件小事就由我来做吧。”这件小事,就是用手、纸、笔、脚、相机,把记忆留下来,以便后代了解,老北京胡同到底是什么样子。

    串胡同成了他的新事业。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舒了一串就是一天,用脚步丈量胡同,边走边记录。

    这一“串”,就是15年。

    与拆迁赛跑

    那些年,舒了出门的标配是自行车、笔、相机,以及用来做尺规的腿和脚。

    天刚蒙蒙亮,他就将自己甩进二环线以里的胡同。舒了形容,那感觉像是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海里,越走越感到事情的庞大和繁杂。

    “每天早上,我一起床他就不见了。”妻子回忆。自1987年以来,舒了串胡同一天不落。刚开始妻子不支持,可看到他大夏天,回来热得全身汗透,还那么高兴,也就不拦着了。

    舒了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计划:先走远处的胡同,再走近处的胡同;先走要拆迁的胡同,再走不拆迁的胡同——前者为了防衰老后腿脚不利索,后者为了防拆迁造成遗漏。

    家里订了好几份报纸,一旦得知四九城里哪个胡同要被拆迁,舒了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赶往拆迁现场。

    有几次推土机正在胡同里作业,舒了就站在旁边,用腿脚进行实地测量。还有一次,他正要勘测的一处胡同里盗窃案频发,舒了一大早骑着自行车过去了,却被警察带回去问话,直到查完身份证、绘图本,盘问了好一阵后才被放走。

    2002年,逛完了二环以内所有胡同的舒了,开始绘制准备已久的地图。根据步数和记录,他按比例缩小,用铅笔勾出胡同、街巷的轮廓后,用重笔勾边,最后往图上填文字说明。

    这一画,又是8年。

    四九城的记忆

    2010年,舒了描绘出了《20世纪末北京胡同全图》。

    全图共30张。一张一开的大纸,密密麻麻布满线条和文字,复兴门至西四(对角线距离)间的街巷、胡同分布状况“尽收眼底”。每条街巷、名人故居、历史故事,都在图上详尽记录,其中很多内容填补了胡同研究的空白,部分已经湮没的古迹“重获新生”。

    地图全为手工绘制,笔触偶有歪斜抖动,但胡同巷道的窄宽曲直、长短交会等,均勾勒得清楚明了;会馆宗祠、古树门墩等胡同细节,都一一呈现。

    前前后后23年,舒了的眼睛从近视300度,升高到700多度。他换了10副眼镜,画图时常用放大镜。这个“北京最后的守城人”心心念念,要把四九城的记忆传下来。

    地图画完了,年过八旬的舒了并没有停止脚步。他又着手将胡同里未被发现的、记录不完善的历史写下来。

    这一写,又是5年。

    与时间赛跑

    2014年夏天,舒了的大腿根部被诊断出了恶性淋巴癌。当时他已83岁,到了癌症晚期。他的身体坐也坐不直,躺也躺不下,只能靠着,垫子从一个增至八个。但他说,癌症没什么可怕,只怕自己完不成胡同的工作。

    这一次,与他赛跑的,是时间。

    手术后,舒了住到石景山的新家。这是舒家人的第三次“搬迁”。几十年来,他们从皇城根儿一直挪到这里。新家有了更亮堂的居室,更智能的电器,更新鲜的空气。“我却只怀念草桥欣园小区那个6层阁楼。”

    2015年,舒了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坚持完成了《最美乡愁——老北京门联的故事》一书的写作,书里记载了数十副1949年以前的老门联,都是他挑选的,还配有上百张图及大量历史见闻。他铆足了浑身力气,留下记忆中的老北京胡同。

    2016年9月8日,舒了于石景山病逝,享年85岁。如今,舒了家中,他手绘的北京胡同地图、使用过的放大镜、老花镜和一张在胡同内测量的照片,讲述着他的晚年岁月。

    1阅读全文,请你用一小段话向身边的人介绍舒了,说清对他的评价以及他的主要经历和成就。

    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题目一:本文四个小标题对应着四部分,下面的材料插入哪部分最为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舒了的记忆里,有着四九城清晰的模样:老北京的城墙宽到能够跑马;北海白塔的尖儿、先农坛的大殿依稀可见;低头是湍湍流淌的护城河,两岸垂柳千丝万绦;拉菜的老夫赶着驴车;身后胡同紫藤缠绕的四合院里,京胡声悠扬;胡同里小孩子追逐打闹,大人坐在树下,摇着蒲扇逗闷子。

    题目二:本文选入试卷时作了删改,请对照下面的原文(第三部分末尾和第四部分开头),说说你是否认可这样的修改,以及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前前后后23年,舒了的眼睛从近视300度,升高到700多度。他换了10副眼镜,画图时常用放大镜。这个“北京最后的守城人”心心念念,要把四九城的记忆传下来。

    铆足了浑身力气

    年过八旬的舒了并没有停止脚步。他又着手将胡同里未被发现的、记录不完善的历史写下来。

    这一次,与他赛跑的,是时间。

    2014年夏天,舒了的大腿根部被诊断出了恶性淋巴癌。当时他已83岁,到了癌症晚期。他的身体坐也坐不直,躺也躺不下,只能靠着,垫子从一个增至八个。

    但他说,癌症没什么可怕,只怕自己完不成胡同的工作。

    3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可谓“无声胜有声”,请你从词语、主旨、写法、情感中任选一个角度来进行赏析。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时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老朱,我也老了。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⑤“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⑦“三十七年了。老康说。三十七年啊!老朱说。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⑩“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1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2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段和第段画线句中写到老康两次哭了,老康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

    【4】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最后三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_________________,对我很重要”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