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新北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主题宣传活动旨在以探访中华文明源头,发掘汉字文化魅力为目的。

    B.陕西西安交响乐团推出的《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直播走红网络,吸引了2300万人次在线观看。

    C.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度逐渐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

    D.线上全民健身活动参与时间灵活,运动类型丰富,可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服务。

  • 2、选出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

    B.如今,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C.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之后,不妨扩大疆域,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D.学生应该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 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入初中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转眼已是初三。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顶礼膜拜

    C.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休戚与共,用鲜血凝结成了伟大战斗友谊。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是一下子一蹴而就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 4、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一诗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D.《岳阳楼记》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两种不同的感情,并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赞美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主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溪而渔   身其境   B. 山间之朝 色苍茫

    C. 杂然而前  推出新   D. 交错 一莫展

    2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

    A. 环滁/皆山也   B. 明月/松间照

    C. 负者/歌于途   D.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下列对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亭谁(的人)   B. 山间四时也(的)

    C. 行者休树(从)   D. 颓然乎间者(他们,他们的)

    4对【甲】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 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5对【乙】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怡人。

    B.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的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

    D.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乙】诗中 “随意”是什么意思?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做简要赏析。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词句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毕业前夕,九年级(6)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珍爱友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

    下表是对班上50名同学进行的调查统计。

    调查项目

    人数

    喜欢网上交友

    35

    有网友

    29

    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5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31

    【1】请综合图表信息,概括调查结果。

    【活动二】

    九年级(6)班计划邀请任课教师李老师参加。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

    尊敬的李老师:

    我班将于明天上午九点在本班教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①活动前,针对同学们的交友情况,我们进行了统计和调查。②本着以善交友,交好友为目的,我们还将举办网络交友的利与弊辩论赛。③诚邀您前来观摩并点评,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衷心期待您莅临指导

    九年级(6)班

    20221230

    【2】这份邀请卡画线部分有三处错误,请任选一处并加以改正。

    我选第_________处,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7)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波澜起伏的感情基调。他的《行路难》刚刚写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失意与悲哀,转瞬之间又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高昂的旋律。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快手刘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到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技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______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______

    漏洞百出

    ______

    ______

     

     

    2“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两句话都是快手刘完成戏法后说的,请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结合全文比较分析。

    ①“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②“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5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简说。

  • 1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昨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2】请为第段文字活到老,学到老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一件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事。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尊严

    ①幸福快乐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相信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也是社会治理追求的目标,当然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在建设强大国家的同时,树立公民的尊严意识十分必要。

    ②就个人而言,人的尊严首先源于自爱、自重与自尊。爱惜自己羽毛,珍重个人声誉,是个体获取并享有尊严的前提。人,生而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不论种族职业,只要遵纪守法、自食其力,都是一种有价值、有尊严的社会存在。如若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标榜过了头,在别人眼里则一钱不值,严而无尊,何来尊严?而放浪形骸、胡作非为,自轻、自贱、不自尊,同样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正如《孟子》所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自尊、自爱、自重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没有自觉清醒的个性修为,个人的尊严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③其次,人的尊严来自情怀、节操与骨气。悲悯博爱的情怀让人超尘脱俗,自带威严;高尚的气节与操守让世人敬仰,有了这样的品格,人的尊严即可不树而立。春秋战国时期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齐国义士不吃黔敖的嗟来之食,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洋人侮辱性的施舍,梅兰芳蓄须明志,贝多芬坚决不给入侵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演奏等等,他们高尚的行止,展示着情怀、操守和骨气的磅礴力量,也把做人的尊严诠释得淋漓尽致。

    再者,人的尊严在尊重与善待他人中形成。谦恭是做人的美德,敬人者人自敬。尊重是一种平等理念深入内心的自然外露,是基于理解、包容和接纳之上的行为准则,它不仅表现在对待长辈、上级、偶像和显贵的态度上,更体现于与平辈、下级、普通人和弱势群体交往的行动中。应摒弃任何不合时宜的虚荣心和优越感,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身份、职业、兴趣与爱好。不以个人观念和喜好为标准来臧否他人,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真诚宽容并接纳与自己不尽合拍的思想与行为,尤其是设身处地理解和包容处在弱势状态人们的想法与诉求,尽可能求同存异、从善如流。在一视同仁、真心实意的平等相待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建树自我的尊严。

    ⑤此外,人的尊严还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持守。人生如幻,从来没有永远不败的赢家。尊严在顺境时易于把握,逆境时最难掌控,尤其是在生活极度贫困和强力逼近生命极限的时候,屈服和妥协的诱惑具体而强烈,信念与尊严的固守则尤为艰难。幼年失怙的清贫少年傅雷,曾为同学家花园洋房里好过自家睡床百倍的高档木地板震惊不已,回家向寡母哭诉。母亲平静地告诫他:不必羡慕人家漂亮的地板,只要我们不亢不卑有尊严地好好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都可以踩在脚下。一句话改变了傅雷自卑的心理,成就了他一生傲视群雄的翻译事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国人崇尚的美好品德,也是锻造和锤炼个人尊严的试金石。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身处逆旅不随波逐流,即便是卑微如尘埃,也决不可扭曲似蛆虫,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⑥尊严是关乎民族和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一个国家没有了尊严,就失去了民族自信;一个公民没有了尊严,就失去了内在灵魂。所以,维系国家和公民的尊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每人都具有清晰自觉的尊严意识,文明进步的火种就永远不会熄灭。

    (文/云德,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直线的内容不能删去,为什么?

    【3】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4】下面的材料能否支持第⑤段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

    苏武被扣押在匈奴19年,面对高官厚禄的收买和酷刑、流放的折磨,持节不屈,不辱使命。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说起红色,你会想到什么?也许是春日里漫山遍野的鲜花,也许是夕阳下浓墨重彩的天空,也许是脖子上轻轻扬起的红领巾,也许是奥运赛场上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

    红色万千,遍布于我们的生活,是烙印在我们国人心中的颜色。你对红色有什么样的记忆?记忆从何而来,又将带领你到何处去?

    请结合所见所闻写一写关于红色的故事。

    要求:1.请自拟题目。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