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山西临汾初二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前来参观考察的学员川流不息,过去贫穷落后的兰草村如今远近闻名,对于未来,兰草村人充满了信心。

    B. 她一身明艳的黄色古装造型,手拿琵琶翩然起舞,再现了经典的“反弹琵琶”舞姿,轻歌慢舞中生动呈现出千年文化的古老韵味。

    C. 晚会在32名聋哑人和肢体残疾人共同演绎的舞蹈《舞动中国》中拉开帷幕,舞蹈表现出的自信振撼了观众,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D.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换,5G产业链外部风险加剧,中国通信产业链面临着严峻形势。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日( 裂(jūn 招摇撞骗   轻歌漫舞

    B.汩( 默(jiān   暴风骤雨   不修边幅

    C.jìn   峻(chán   穿流不息   怒不可遏

    D.石( 级(shí   纷至沓来   挑拨离间

  • 3、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直到有一天,当我们真正抵达这些人的心灵,接近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才发现,我们对生命的了解竟是那么肤浅,那么简单。②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它浩大而琐碎的表象。③他们的心底,深藏着苦痛,深埋着善良,深掩着真爱,深蓄着大义,我们竟毫不知晓。④而一些人的内心,一些事情的真相,却藏在岁月的背后,我们无法感知。⑤所以,只有岁月的河流在喧响中沉寂下来,在翻滚中平静下来,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一个生命,懂得一颗心灵,才会明白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真实与美好。

    A.第①句话中“那么肤浅,那么简单”运用了排比修辞。

    B.“浩大”和“表象”都是形容词,“沉寂下来”“真正理解”都是偏正短语。

    C.“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它浩大而琐碎的表象。”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们”。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⑤。

  •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马说》)

    B.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北冥有鱼》)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没有出路的处境)(《桃花源记》)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乃记之而去。(居:停留)(《小石潭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诗歌

    题墨葡萄诗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石潭西南一带溪水曲折之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使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______________”的梅花(《卜算子·咏梅》)那样坚贞自守,不改本色。

    (3)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凄凉苦楚,只有身经离乱、夜雨难眠的杜甫才能懂得;“______________”(《卖炭翁》),这种矛盾辛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请简单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说更夫

    古代没有钟表,晴朗的白天可以靠日晷利用太阳的移动来确定时刻,阴雨天和晚上则只能用铜壶滴漏,以其滴下之水的深浅度来定时。但这些计时的器物普通百姓家一般没有,因此更夫一职的设置对于当时的广大人民来说十分必要。

    更夫,又有“更人”“值更人”等别称,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鸡人”。受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司时制度在先秦时期尚未完善,人们靠鸡叫来知晓天明。所谓“鸡人”,最初是官营畜牧业里的养鸡人,他们深谙鸡群习性,最为擅长听辨鸡鸣规律而知晓时间,因此他们逐渐作为报时者活跃在宫廷生活中。随着司时制度的逐渐完善,民间也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守夜并按更报时,于是出现了我们所说的更夫。

    更夫的主要职能是守夜报时。古时以更计夜,一更为一个时辰,即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夜分为五更,从落更(即一更)至五更, 也就是从晚上七点到次日凌晨五点。每过一更,更夫便击柝报时,常用的念词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外,还有“鸣锣通知,关灯关门,小心火烛”等,有的更夫还会根据不同的时段使用不同的念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夫还有了宣传教化、防火缉盗等职能。宣传教化的职能源于先秦祭祀中的驱邪活动。举行驱邪仪式时,人们手持类似柝的物什,向各个方位边敲击边念祭词,认为这样可以将邪祟驱逐。后来的司时制度里保留了驱邪仪式中“念祭词”的形式,即用唱歌报时,但歌唱的内容则注入了教化规劝的内涵。到了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的管控更为严格,更夫到更点时会一边击柝,一边高声喊唱“凡我甲户,钦奉圣谕;谨守律法,各保身家;严禁盗赌,有犯连坐”等句子,这种巡夜报时的唱词成为当时政府在民间宣传教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防火缉盗也是更夫的重要职能。中国古代有宵禁制度,普通民众在夜晚不能随便外出活动。更夫参与当时夜晚的巡逻活动,搜索捉拿可疑人员,提醒人们小心火烛。

    更夫的地位十分低下,在中国传统社会对人“三教九流”的划分中属于下九流的职业,甚至常被人们拿来取笑。比如民间歇后语“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是用来形容马虎的工作态度;俗语“落手打三更”原意是指更夫错将一更天报为三更天,后用来比喻做错事情……清人甫塘逸士在其《续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及有人看过《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本,结局是“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为了表现大家族倾覆没落的惨状,作者安排昔日的公子贾宝玉沦为更夫。由此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更夫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

    (原文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更夫起源于先秦时的“鸡人”,他们的职责是守夜报时、防火缉盗等。

    B.因为古代没有计时的器物,因此设置更夫一职来报时是十分有必要的。

    C.有的更夫报时念词常因在不同时段而有所不同,“小心火烛”是常用念词。

    D.更夫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取笑的对象,是因为更夫的社会地位卑微。

    2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成语“半夜三更”中的“三更”是指什么时候?为什么?

    3本文围绕更夫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相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全文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