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记,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作者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现代杂文相似,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被奉为道家经典。
D.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幽默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登勃朗峰》,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 (xǐng) 羁绊(pàn) 幽悄(qiǎo) 戛然而止(gā)
B. 翩然(piān) 缄默 (jiān) 龟裂(jūn) 销声匿迹(nì)
C. 寤寐(mèi) 蛮横 (héng) 缅怀(miǎn) 强词夺理(qiáng)
D. 寒噤(jìng) 棱角 (léng) 拾级(shí) 挑拨离间(bō)
3、下列关于撰写演讲稿的技巧,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演讲稿要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尽量体现书面化、大众化的特点;多用长句,少用生僻词语。
B.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做到有的放矢。
C.演讲稿要注意写好开头和结语,开头要吸引听众的关注,结语要调动听众的情绪,将听众的思考引向深入。
D.演讲稿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要注意提高自己观点和思路的“辨识度”。
4、下列加点字注音和短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翘(qiáo) 翌(yì)日 目空一切 海枯石烂
B.行(háng)辈 蓦(mù)然 戛然而止 消声匿迹
C.幽悄(qiāo) 缄(jiān)默 挑拔离间 格物致知
D.翩(piān)然 出轧(zhá) 行将就木 目炫神迷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描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所展现的画面。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6、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__________________。
(3)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7、走近名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语段选自《______》。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____”的艺术家。文中的“你”是作者的长子______。
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各题。
人类会爱上人工智能吗?
①在今天的科幻小说影视里,人类和人工智能发生爱情或亲情关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桥段了,譬如《AI》《机械姬》《真实人类》《西部世界》……故事中的机器人或优雅美丽,或风度翩翩,实在比一般人可爱得多;即便现实中,也有越来越多人迷上机器中的虚拟人物,比如游戏的主角,甚至Siri之类的助理程序。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忧虑:这么下去,人会不会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转移到机器上呢?如果人不再爱他人,只爱机器又会如何呢?
②这种忧虑有其道理,不过许多人认为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不容被低下的机器玷污,不免有点狭隘。人类之爱并不是天赐的,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为了保障种族的延续和发展才会产生和发展。
③动物进化到比较高等的阶段,很难在胚胎阶段就发育完全,出生就能独立生活,从而需要一定照料。所以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母亲对子女一般都有强烈的母爱,譬如袋鼠从小住在母亲的育儿袋里,小熊长期跟着母亲学习求生和捕猎技能。有时候母亲不够还需要父亲,如很多鸟类都是父母一起孵化和喂食的。在群居动物中,因为必须作为共同体生存,爱的表现更加普遍和丰富,影响也更为深入。狼(狗)可以为首领奋不顾身地冲杀,猿猴会对伤心的同伴表示慰问,大象甚至会为死去的成员举行某种“葬礼”……没有这样一种相互之间的关爱,群体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④人也是群居动物,人类社会的庞大和复杂程度是任何动物群体都无法比拟的,所需要的爱也就更多,类型更加丰富。所以人真正的爱是指向“同伴”的,是对他人安全和幸福的关切,而不是对于物件的贪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许多人很爱小动物。这种爱基本上还是来源于亲子之情,我们觉得很可爱的猫猫、狗狗以及大熊猫(当然这个没法自己养)等萌物,都是因为模仿了幼儿的形态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豢养它们又比养孩子容易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人会把宠物当成孩子和同伴,也仍然是当成某种“人”去爱。
⑤而说到机器,人类很难真心去爱它们。外观就是一个重大的障碍。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罗在1930年做了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哈罗和助手设计了两只假的母猴,一只是铁丝编成的,安有一个橡皮奶嘴,一只是仿真的布偶猴,发现小猴非常喜欢后者而疏远前者,即便前者有奶汁可以吃,也会在吃完奶后回到“妈妈”的怀抱。所以笨重冰冷的金属机器人,诸如《星球大战》中的C-3PO和R2-D2,虽然因为故事情节编排而显得很可爱,但这种造型的机器人恐怕得不到人类多少情感寄托。
⑥不过,正如那个仿真的布偶猴那样,还有高度仿真的机器人。这种用生化材料制成,外貌拟人的机器人(英文称为android)今天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过将来很可能会出现和人拥有难以分辨的容貌、仪态甚至对答如流的机器人。如果这样的“人”问世,我们的理智虽然可以分辨,但是感性上发生情感的羁绊是完全可能的。说不定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爱”这样的造物,就像我们爱宠物一样。
⑦不过这种爱仍然有一些限制,比如说我们对于人的爱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爱你的父母、伴侣和子女,即便你知道有其他更好的对象,你也不会选择去换掉他们。但假如有一个更高级、升级版的机器人问世,你会想要换掉原来的那个吗?恐怕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替换吧?
⑧另外一方面,机器人是出于商业目的制造出来的,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和取悦人类。人类爱上对自己好的他人,那是因为人理解他人是和自己不同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这种“好”才弥足珍贵,但对于机器人忠心地服务于自己,我们会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感受不到它们的人格和独立性,也就很难有真正的爱。
⑨当然,假如像科幻小说影视中那样,出现真正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想的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拥有了人的灵魂,我们当然也就可以去真正爱他们了——不过那时候他们爱不爱我们,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⑩爱是人类数百万年来进化出的高级情感,有了它人类才能发展到今天,但今天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科技提出的问题,我们没有确定的答案,惟愿对于人类的爱给我们以找到答案的勇气。
(摘编自《南方周末》)
【1】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第⑤一⑦段是如何做到逻辑严密的?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新华网)
2019年4月26日,中国科大先进科技研究院在合肥举办了创新成果展。此展会上,机器人“佳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佳佳”除了美貌,还非常内秀。说话时会张嘴,还会点头、转动眼珠等,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躯体动作搭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不仅如此,她还能对用户的面部表情进行识别,“看清”你的喜怒哀乐,从而做出相应反馈。在同意对方观点时,“佳佳”会点头示意;较远距离与她说话时,她还会主动来到你的身边。
随着高仿真机器人的不断升蚁,有人认为人类有可能会爱上像“佳佳”这样的机器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上述材耕,简述理由。
9、阅读下面一段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你这疲惫的路人/云正低,风正冷/这个冬天来得迅雷不及掩耳/雨已冰封你的来路/雪正掩埋你的前途/我不能留你/注定了我只能是你路途中的一个过客/紧紧衣,紧紧帽/你还得行走在这个冬天的路上/路的尽头鲜花盛开。
请以“路的尽头鲜花盛开”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