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
②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
③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
⑤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
A. ⑤②④①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⑤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⑤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duo) 堕落(duò) 狩猎(shòu) 戛然而止(gá)
B.腈纶(jīng) 反诘(jié) 怅惘(chàng) 怒不可遏(è)
C.襁褓(qiǎng) 寒噤(jìn) 龟裂(guī) 天衣无缝(fèng)
D.踱步(duó) 迂回(yū) 蓦然(mù) 挑拨离间(jiàn)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C.社,指的是社神(土地神);稷,指的是谷神。封建君王祭社稷,祈求丰年,故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D.“黄发垂髫”中的“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4、下列成语中的典故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项是 ( )
A. 刮目相看
B. 鸡鸣狗盗
C. 鞠躬尽瘁
D. 三顾茅庐
5、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注释:此诗是诗人晚年漂泊于安徽龙山登高之作。唐宋时,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
【1】诗中提到了哪些具体的重阳习俗?
【2】赏析“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6、古诗文默写。
(1)《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桃花源记》中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知识填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这部小说以主人公______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的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许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各地过春节主要的庆祝方式之一就是燃放烟花爆竹,然而有许多民众自觉遵守政府的倡议,主动不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
B.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舞狮子、赏灯会等等,所以为了保护空气环境,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总有一天是可以做到的。
C.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D.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说明了网络成了大众表达心声的阵地。
B.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
C.材料一画线句是假设复句,“如果……将……”是表示假定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关联词。
D.材料三画线句子“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的主语是“这些”。
【3】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9、根据要求作文。
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勉互励,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事理;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不少于600字;(3)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4)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