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前一段时间“霸座”事件频繁发生,归根结底的原因是由于个人素质太低引起的。
B.地方政府必须从秦岭违建别墅拆除事件中吸取教训,才能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近年来,丰富多彩的乡村游已然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D.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地壳(qiào) 锲而不舍(qì) 炯炯目光(jiǒnɡ) 窥园(kūi)
B.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小楷(kǎi) 校补(jiào)
C.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慷慨淋漓(kānɡ) 弥高(mí)
D. 气冲斗牛(dǒu) 臧克家(zānɡ) 赫然(hè) 宝藏(zàn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错综复杂,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 女排队长郎平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C. 2017年,农民王有为参加了人生中第三次高考,他年过半百,锲而不舍,终于圆了自己几十年的大学梦。
D. 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4、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故事。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
C.“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
D.“唉”、“喂”、“哎呀”、“嗯”等词语,通常在口语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称为“叹词”。
6、下列句子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成绩的提高,王要取获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 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C. 写文章语言要精炼,一定要把不必要的罗嗦话统统删去。
D.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
7、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B. 刘启犯错误,老师批评了他,但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
C. 吴京为人一向诚实、正直,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
D. 小福最近写字扑朔迷离,老师连续两天批评他写字不认真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戏:取笑。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孤常读书(孤:孤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B.卿今当涂掌事(掌事:当道,当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推托)。
C.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于:向) 盲臣安敢戏其君(安:怎么)
D.欲学,恐已暮矣(暮:晚、迟) 何不炳烛乎(何不:为什么不)
【2】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B.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C.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D.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B.同样是劝学,揣摩两者的语气,孙权是王者,他的语气是命令式的;师旷是臣子,他的语气是劝谏式的。
C.(乙)文中师旷打了三个比喻劝晋平公学习,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不同。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说自己惜时苦学,学问高深,用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空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⑥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默写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海底两万里》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1)
①珠母沙洲,一片澄净。
②我们像真正闲逛的人那样彼此离得很远地走着,谁愿意停谁就停下来。我呢,也已经不再担心,危险被我的想象力可笑地夸大了。
③十分钟后,他突然停下。我以为他是停下来往回走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打个手势,命令我们藏在他身旁一个很大的洼坑里。他手指着水里的一个点,我注意地看了看。
④那影子显然是一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许是一个印度人,或者是一个黑人,总之是一个不幸的采珠人,他不等采珠季节就来采珠了。一个不幸的采珠入,他不等采珠季节就提前来采珠了。我看见他的小船就在头顶上方几尺的地方停泊着。他不停地潜下水来,一会儿又浮出水面。他用脚夹着一块大石头,石头呈圆锥形,用绳子拴好,另一头系牢在小船上。他便利用这块石头帮助自己快速下潜。这是他所依靠的唯一的下潜工具。潜到五米深处,他便立即跪下去摸珠母,往网袋里放。不一会儿又浮出水面,把网袋里的收获物倒进小船里,再度夹住那圆锥形石头,沉到水里,继续摸找珠母,如此往复,间隔只有三十秒。
⑤那采珠人没看见我们,岩石的阴影把我们遮住了。
(2)
⑥就在这时,突然之间,在那印度人跪在地上的时候,我看到他做了个受到惊吓的动作,站起来就往水面上蹿。我知道他为什么害怕了,一个巨大的阴影出现在那个不幸的采珠人上方。这是一条大个儿鲨鱼,斜着就扑过来了,眼睛里冒着火,嘴巴大张着!
⑦我吓得说不出话,动弹不得。
⑧凶猛的鲨鱼晃动一下有力的尾鳍,径直向那印度人扑去;那印度人往旁边一闪,没让鲨鱼咬着,但没能躲过鲨鱼尾巴;他被鲨鱼尾巴当胸扫了个正着,倒在地上。
⑨这个场面也就持续了几秒钟,鲨鱼游回来,翻了个身,准备把那印度人咬成两段。说时迟那时快,我觉得蹲在我身边的他噌地站起来,拿着匕首径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
⑩大鲨鱼正要咬不幸的采珠人时,发现这个新对手,于是又翻身过去,迅速朝对手扑去。他俯下身去,以令人赞叹的沉着和冷静,等着那可怕的鲨鱼;鲨鱼扑过来,船长灵巧地一闪,躲过冲击,却把匕首插进鲨鱼肚子。鲨鱼吼了起来!血从它的伤口突突往外冒,海水颜色渐渐变红。他紧紧抓住鲨鱼的一个鳍,接着一刀一刀往它肚子上戳,但一直没能给它致命一击。鲨鱼挣扎着,怒气冲冲地搅动着海水,搅起来的漩涡差点儿把我冲倒。
⑪我真想过去助A一臂之力,可是我像被恐惧钉在了那里一样,一步也迈不动。
⑫斗争形势发生了变化,A倒在了地上,是被压在身上的大鲨鱼打翻在地的。接着,鲨鱼张开像一台剪切机似的血盆大口,向A咬去,要不是手持捕鲸叉的B像闪电似得冲向鲨鱼,刺中鲨鱼的要害,A就完了。
⑬鲨鱼心脏被击中,奄奄一息。他与印度人都得救了。
【1】“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许多地方,也经历了很多险情。请把下列冒险经历和其所发生的地点对应。(填写序号)
冒险经历:①冲撞冰盖 ②触礁搁浅 ③遭遇巨型章鱼 ④击杀儒艮
托雷斯海峡—_________红海—_________南极海域—_________大西洋—_________
【2】请结合选段内容①-⑤和⑥-⑬,各拟一个小标题。
(1)_______(2)_________
【3】⑩-⑫小节中,人物A是___________,人物B是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5】选文⑦小节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6】结合整本书和下面的材料,具体分析科幻小说中科学和幻想的关系。
(创作时间)
《海底两万里》先以连载的形式,从1869年3月20日到1870年6月20日在艾泽尔的《教育和娱乐》杂志上与读者见面。
(构思来源)
鹦鹉螺号的构思来自在塞纳河进行的潜水艇试验以及1867年世界博览会展示的潜水摩。
(科技之光)
(1)1875年,约翰·霍兰成功研制了第一艘机械动力潜艇。
(2)1879年,电灯问世。
(3)1897年5月,约翰·霍兰又研制成功了一艘汽油发动机推进的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用电动机,蓄电池一旦用完,必须浮出水面充电。
(4)2017年,我国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其性能基本接近“鹦鹉螺号”,而当时距离1869年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已有149年。
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①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②“我——我——”
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____的思想感情。
【2】①处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②处的标点符号为___________。
【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暗示了什么?
【4】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6】韩麦尔先生“脸以惨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8】文中最能现主人公痛苦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9】对“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解释?
【10】“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
A. 表现人了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 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 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11】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________________部分。
12、作文
青春年少的我们,满怀激情与梦想。有的想去扬帆远航,有的想去沙漠寻宝,有的想去长城怀古……生活如此丰富和美好。
请以“我想去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补充题目,如可以填写“旅游、探险、读书、奋斗”等。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③文中不出现自己及同学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