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云南保山初一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项中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李商隐的《贾生》一诗表达的主题就是讽刺汉朝皇帝不关心民生只关心鬼神的做法。

    B.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的赞赏,刻画出了一个热爱乡村生活、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

    C.《晚春》一诗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表达了对像“杨花”这样虚有外表而无真才实学的人辛辣嘲讽。

    D.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中“商女”就是歌女的意思,“不知”一词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歌女们只知寻欢作乐、不关心国事的愤慨。

  •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颠沛流离  耀武扬威(短语的结构和感情色彩都相同)

    B.桃树顶端,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此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拟人的修辞手法)

    C.《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人生的路有多条,可以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改变。(此句对原文理解正确)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此句表述准确)

  •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考试在即,我不但没有紧张感,反而很平静,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B. 我们航天员是很重视这段过程的:伞开得好等于安全有保障,至少保证生命无虞

    C. 我已经在这个行业气势磅礴多年了,经验肯定比你丰富。

    D. 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会一如既往地投入襄州的公益事业。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这几日精神恍惚,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

    B.五四运动不仅凝聚起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酝酿着更大跨度的历史变革。

    C.他本人的精力与才华,再加上他能咄咄逼人,办法也多,就把许许多多的障碍一扫而光。

    D.我们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 6、下列词语书写全对一项是(     

    A.躇踌   秕谷   磐石   人声顶沸

    B.丽歌   彷徨   臃肿   锋芒必露

    C.筹划   宰割   懊悔   妇孺皆知

    D.亘古   绵延   仰幕   义愤填鹰

  •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______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②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_______的要素呢?

    ③(叫卖者)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_____。

    A. 检测 必需 随机应变   B. 观测 必须 随机应变

    C. 检测 必须 随声附和   D. 观测 必需 随声附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卖油翁担而立 释:__________  (2)微颔之  但:____________

    (3)但手熟  尔:______________ (4)以杓酌油沥之  徐: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亦以此自矜。

    (2)尔安敢轻吾射!

    3第①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词语或短句)两处词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的态度。

    4结合“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遣”两字,说说其表现出陈尧咨怎样的性格特点。

    5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绘了乡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 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姿,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请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贩鱼人

    江少宾

    ①鱼挑子太长了,贩鱼人试了三次,后面的一大筐鱼就是拐不进来。当贩鱼人抓着鱼筐上的绳索,反复调整着姿势,准备第四次上车时,公交女司机终于失去了耐心,不过她并没有绝尘而去,在关上前门的同时她又打开了后门。挑着这样一副鱼挑子,他只能从后门上车,到前门补票。同大多数时候一样,车厢里的乘客都自觉地为他让出一条通道,如果实在让不出来,大家也会帮他传递月票,传过去,再递回来。贩鱼人不安地接受着大家的好意,额头上滚着一层汗,黝黑的脸上浮着一丝卑微的笑容。偶尔,还有人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大部分都是学生和刚刚入职的年轻人),他千恩万谢着,贴着鱼筐坐下来,一只手紧握着扁担,仿佛它随时会飞掉。

    ②也有不许贩鱼人上车的司机,我亲眼目睹的一次,发生在盛夏的一个早晨。那个年轻的司机戴着墨镜,嚼着口香糖,青春疙瘩集结的脸上看不出表情。贩鱼人在他的注视里小心翼翼,但最后,贩鱼人还是放弃了努力,准备像往常一样走后门。就在贩鱼人挑着挑子,快步走向后门时,“墨镜”突然启动了公交车,盛夏的站台上滚过一片烟尘。这公然的欺骗让他措手不及,却又无计可施,看着绝尘而去的公交车,好半天之后,贩鱼人才从肩上缓慢地卸下了挑子。尘烟终于散去,赤日炎炎。站在他的身边,我听见他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黝黑的脸被熊熊燃烧的怒火烧成了猪肝色。一串串密集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滚落。我原以为他胸腔里奔突的火山即将爆发,他会暴跳如雷,装腔作势地挥舞着扁担;或者恶毒地诅咒,喷射而出,像一梭梭呼啸的子弹;最不济也要飚几句“国骂”,以平复内心的愤懑,但最终,他既没有动粗,也没有骂娘,只是一个劲地哆嗦着嘴唇,浑身像筛糠一样……赤日炎炎,我一面不安地注视着这一切,一面翘首盼望着下一趟公交车。

    ③好在,等车的人大多目睹了事情的经过,他们异口同声地谴责司机的言而无信,一面又安慰着义愤填膺的贩鱼人。这时候,他终于慢慢地恢复了平静,连声附和着大家的谴责,大家骂一声,他也跟着骂一声,仿佛他自己羞于开口,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骂人。最后,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鱼挑子吸引了过去,一头是活蹦乱跳的泥鳅和拇指粗的黄鳝,一头是半尺长的鲫鱼和草鱼。天气太热了,贩鱼人的焦虑溢于言表,他解开鱼挑子上一只大号的矿泉水瓶,粗糙的大手捏了捏,瓶盖处便射出一条亮亮的水线,鱼筐里响起“呲”的一声。泥鳅欢快地蹦跶着,鲫鱼和草鱼甩了甩尾巴,只有黄鳝,始终在鱼筐里扭动。“望着像是野生的,可是野生的?”贩鱼人微笑着点了点头,就有大爷大妈问起了价格,但贩鱼人语焉不详,继续追问,他便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④见的次数多了,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也愿意帮他说几句好话,助他顺利地登上公交车。早一分钟出发就能早一分钟到达,就意味着可以早一分钟赚钱。这是贩鱼人最迫切的现实。若非如此,他大可不必如此奔忙,时时遭人冷眼,处处委曲求全。

    ⑤在乡下,贩鱼是件力气活,脏,而且苦;在城里,贩鱼的大多是二道贩子,像这种肩挑背扛的贩鱼人,低成本经营,大约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计。当西风吹黄了梧叶,古庐州短暂的秋天即将来临时,我忽然在移动电视上看到一条令我错愕的消息。是的,我没有看错,深夜的塘埂上灯光如昼,那个木讷而腼腆的贩鱼人,被一伙人推推搡搡着,反剪着双手。他一声不吭,眼里满是哀求。

    ⑥谁能想到呢?他,居然是个惯偷!当他像往常一样潜入那片鱼塘,准备收网时,守候多日的养殖户们终于联手将他逮了个正着。他们的愤怒溢于言表,咬牙切齿,想打,又不敢公然施暴。不远处,幽蓝色的警灯呜呜呜,在夜空中一刻不停地闪烁。

    ⑦车厢里人声嘈杂,乘客们无动于衷,对他们来说,那个耷拉着脑袋的可恶的惯偷,只是一个罪有应得的犯罪嫌疑人。只有我,内心纠结,五味杂陈,久久无法平静。

    【1】文中多处细节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①段中划线部分的细节描写。

    【2】结合相关文章,分析加点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①但最终,他既没有动粗,也没有骂娘,只是一个劲地哆嗦着嘴唇,浑身像筛糠一样。(《贩鱼人》)

    ②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骆驼祥子》)

    【3】文章结尾贩鱼人是惯偷,这个情节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结尾,请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4】联系全文,概括贩鱼人的形象特点。

    【5】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我看到贩鱼人被绳之以法,内心纠结,五味杂陈,久久无法平静”一句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中会遇到无数的人和事,有些让人顺心,但绝大部分让人焦头烂额,当感到忧虑不安时,曹操以杜康解忧,闻一多醉心书海以忘千愁,当代网友说暴富可以解忧。那么你呢,在你忧虑时,是谁给你抚慰?是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友人轻轻的呢喃,还是窗外迷人的风景?或是……

    请以“   为我解忧”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阅读理解题及本题题目中的语句;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及地名等信息;④文理清晰,情感真挚,主题明确,字数不少于5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