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秋五年级(下)单元测试语文考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B.面对大家的赞扬,医生们纷纷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是微不足道的。

    C.亮亮真是别出心裁,办的手抄报内容很新颖。

    D.亏他手疾眼快,要不这个刚买的大花瓶非碎了不可。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仪态    棉羊    铃铛    威尼斯

    B.船梢 窗帘 板凳 恢复

    C.飞弛 保拇 笼罩 码头

    D.遮掩 簇拥 床垫 翘起

  • 3、下列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官:古代对客人的敬称。

    B.郎中:古代的医生。

    C.货郞:古代搬运货物的人。

    D.驿站: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组词语。

    吭(______    祥(______   施(____    衷(______

    坑(______    样(_____   拖(_____    衰(_____

    筹(______     镯(______  裆(_____    争(_____

    寿(______     蜀(______  铛(______   峥(_____

  • 5、查字典填空。

    字是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再查______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浇;灌溉。②倒进去或装进去。③指录音。④强制别人喝。下列语句中加点字应取哪个解释?(填序号)

    进门来_____    _____

    农田_____ 唱片_____

  • 6、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名言警句或歇后语。

    (1)我一走进教室,忽然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弄得我“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间竟不知所措。

    (2)八路军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正气凛然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我是不会屈服的。”

  • 7、词语解释。

    拱伏无违:_____________

    人而有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_

    七手八脚:_____________

    各式各样:_____________

    飘飘扬扬:_____________

  • 8、积累运用。

    1.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

    3._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4.人有耻,__________

    5.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

    6.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

    7.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仿照例句,用上这种表达特点,写一写游子回到家乡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白杨》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几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2在第一节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3“——”划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白杨树,又陷入沉思,此时爸爸在沉思什么?

    爸爸沉思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大的白杨树是指________________几棵小树是指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作者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你们家的电话到底是什么号码?”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

    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词)

    【3】文中的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用“____”画书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后面一片寂静。”“这次”指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为什么后面会一片寂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泥人张(节选)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儿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儿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1在体现泥人张的技艺高超的句子后“√”。

    (1)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

    (2)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

    (3)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

    (4)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  )

    2泥人张是用哪两件事来“回报”海张五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抓住文中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突出了泥人张艺高胆大的特点。

    4请分别简要评价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泥人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感悟。

    草 船 借 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本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_____ 妒忌——___________

    推却——__________ 惩罚——___________

    4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童年河

    【材料一】

    【材料二】后记选摘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感谢画家万芾,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材料三】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变成了文字——无论是对小读者,对大读者,还是对他本人,都是很好的一部著作。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评论二:《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意外收获。小说追求一种深入心底的真,这是经过生命体验和岁月淘洗的记忆,是以过去岁月为题材的面向当下的活的文字。

    ——刘绪源,儿童文学评论家

    评论三: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1】《童年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该书适合阅读的人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小说。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童年河》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的故事。( )

    (2)赵丽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自己童年时在北京发生的真实故事。( )

    (3)梅子涵、刘绪源、金波三人从不同角度对《童年河》进行了“点赞”。( )

    【3】在班级读书会上,你需要向同学们推荐《童年河》这本书,请结合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推荐理由。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想象《童年河》的封面会是怎样的?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以“童年回忆”为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除了《童年河》这本书,你还想推荐哪几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部分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沉重 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下岗了,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儿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也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liǎo le),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盒,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走动  挪动)。硬币往罐头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 轻脆)的响声,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谢。

    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的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我听来,他的吹奏已达到大师级的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达终点站了  他高兴地对大家说   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  一路平安 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  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盒里掷下硬币  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小儿子,让他把数(shù  shǔ)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盒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  空气) 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请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合适的拼音和词语

    2查字典

    1沉浸的音节是_________,字典中关于的意思有: A.逐渐;B:泡在液体里;C:液体渗入或渗出。此处应为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屏息细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第四小节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   画出1句表现乘客们倾听口琴独奏时反应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概括出这篇短文讲述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细读一读划线部分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这一句话中居然的意思是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这一切是指  

    ②想一想大人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8本文以庄重的乞讨为题,说说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仁爱无价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 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栋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 高升 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___________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出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

    【3】写出近义词。

    孤独________ 依旧________

    【4】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此时此刻,老人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年为什么能赢得购买权呢?在最后自然段横线上写上合适内容。

    【6】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外对比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

    1这段话主要描述的是五指中的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画上“  ”,并概括食指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_____________

    4这个指头又令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渔王的儿子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渔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显而易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 是:________________(一个成语)。

    【4】“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 差?”“渔王”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如何呢?渔人的失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说说如何教育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的巴尔扎克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勤奋写作。一把咖啡壶,支持着他一天写十几个小时的文章。

    一次,他写一部小说已经( )写了一个通宵,可他还没有停笔的念头,快到中午时,巴尔扎克累得实在( )不住了。碰巧,有位朋友拜访他,巴尔扎克对他说:“我睡一会儿,请你过一小时后叫醒我。记住啊,就1小时。”朋友点头答应。

    一小时很快就到了。朋友看见巴尔扎克睡得那么香,心想:“他为了挤时间写作,一点儿也不顾及身体,就让他这一次好好睡一觉吧。”于是,这位朋友没有( )把巴尔扎克叫醒。一会儿,巴尔扎克自己醒了,他一看手表,呀!自己竟然睡了近两个小时。他马上生气了。对着朋友吼起来:“你,你,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可知道我已经( )了多少时间吗?”巴尔扎克没等朋友解释,径直走到书桌前,头也不抬地飞快地写起来。

    被弄得尴尬的那位朋友,望着巴尔扎克奋笔疾书的背影,无奈地摇着头说:“你呀你,真是惜时如命啊!”

    【1】请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从下面的四组词语中选择一组你认为最合适的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

    A.继续 支持 耐心 延误

    B.持续 支持 忍心 耽误

    C.持续 坚持 信心 耽误

    D.继续 坚持 忍心 延误

    【3】巴尔扎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重点段落品析。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毫不(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1填空。

    2从哪里可以看出船夫技术高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示威尼斯安静祥和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 21、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 22、句子练习。

    (1)改为字句和字句。

    战士们好了浮桥。

    字句:

    字句:

    (2)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与表达。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弟弟变得懂事了,妹妹变得爱美了,妈妈变得不爱唠叨了……他们的变化,牵动着我们的情感。请你用心捕捉这些情感体验,并诉之笔端,以“他(她)变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写出人物的变化来。

    ◇可以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变化。

    ◇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