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湖南衡阳初一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鞭东指即天涯  吟:指吟诗(《已亥杂诗》龚自珍)

    B.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名声(《陋室铭》刘禹锡)

    C.赏赐百千  强:有余(《木兰诗》)

    D.身在最高层  缘:因为(《登飞来峰》王安石)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6月24日中考结束的第二天,我校初三学子如释重负,开始了愉快的暑假之旅。

    B. 看他那惊心动魄的样子,就知道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C. 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D. 与横空出世的深圳平安大厦及周边的入些大厦相比,这些建筑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遗憾  病原体  悲天悯人  锋芒必露

    B.卓越  里程碑  天崖海角  语无伦次

    C.契约  坐右铭  千钧重负  妇孺皆知

    D.烦躁  明信片  颠沛流离  大庭广众

  • 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张中行是学者、散文家。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唐代学者、文学家。

  • 5、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空间上是自近而远,时间上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

    B.首句“岱宗夫如何”写出了乍一望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一句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白云层层,故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似裂。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刘禹锡写的《陋室铭》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丝竹”、“鸿儒”来指代家乡、学生、音乐和老师。

  • 7、结合下面提供的情境,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

    李明和刘志,为了一点小事,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顾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愛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花(助词,的)

    B.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隐逸者也(助词,的)

    D. 牡丹爱(宾语前置的标志)

    2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的清高与孤芳自赏。

    B. “灌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D.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B. 选文中以“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属于反衬。

    C. 选文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D. 选文画线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从句式上看属于疑问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②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空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④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⑥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默写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的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对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对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用的也是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因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了。即便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想问问母亲还缺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候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候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问。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拨通了弟弟的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了礼物,啥礼物?”

    “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1】文章第①段用大量笔墨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文章第段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问”,请分析母亲“怯怯”的原因。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4】一边已经答应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做出什么选择,并且说明做出该选择的原因。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借据

    (佚名)

    ①母亲在中学教政治,爱教训人,爱板着脸讲大道理,不仅学生怕她念紧箍咒,连家长也怵她。

    ②那是15年前的事了。那天,我和母亲从亲戚家借了钱后回家。为省下坐车的钱,我们选择走小路。

    ③我们急匆匆地走着,谁都不说一句话。在过一个小桥时,我右脚的鞋子掉了下来。借着穿鞋的工夫,我看看四周,天已全黑,耳边再次响起亲戚的话:“年底治安乱,今晚别赶回去了。”但母亲谢绝了亲戚的好意。

    ④借到钱,我们还是很高兴的。从亲戚家出来,母亲笑着说:“想吃巧克力吗?我明天给你姐俩称半斤。”

    ⑤那件事发生时,我们离家还有半小时路程。一声凶巴巴的“站住别动”,两个男人像山一样堵住我们的路。

    ⑥我哆哆嗦嗦拽住母亲的手,母亲捏捏我的手心,轻轻说:“不怕,有妈妈。”那是两个男人,每人手里拿着一根很粗的棍子。夜色中,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我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脸上杀气腾腾。

    ⑦我知道我们该跑,可我也清楚,一大一小两个女人无论如何都跑不过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我急得要命,母亲却低头望了望我,她神色平静,面色从容。可怕的沉默之后,右边的男人说话了:“我只想要钱。”

    ⑧他似乎不比我们轻松,我捕捉到他话音里的颤抖。母亲没吭声。

    ⑨男人继续说道:“我们真不想伤害你们,我们也没办法。辛辛苦苦打工一年,老板带钱跑了,我们必须拿钱回家过年。你们城里人好歹比我们容易些。”

    ⑩说话的人语气倒老实,可他的棍子凶神恶煞般戳在那里。我很清楚,此时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受到伤害。

    ⑪对峙片刻,母亲忽然叹气,从口袋里拿出蓝色手绢,手绢里包裹的是借来的200元钱。我记得那是4张崭新的票子,每张面额50元。

    ⑫男人看到钱,自然地伸出他空着的手。

    ⑬“慢!”母亲把钱往怀里一缩,“这钱不能让你们抢走。”那人的手愣在半空。

    ⑭“如果今天你们抢了我的钱,不管数额多少,你们都是犯了罪的。我知道你们有难言之隐,可法律不管那么多,不光法律判你们的罪,就是你们自己内心,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自己的罪。”

    ⑮干什么?这个时候母亲竟讲起课来,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⑯她不慌不忙地说:“我现在写张借条,不管你们多久还钱,5年也好,10年,20年也好,甚至你们没钱还也好,只要记住,今天你们没有抢,你们是借我的钱。我希望,你们以后也不要抢别人的钱。”

    ⑰说完,母亲从口袋里摸出纸笔,在黑暗中凭感觉写了张借据。她把钱和借据一起放到那人手里:

    ⑱“上面有我的名字和地址,至于你们的名字,回去后你们自己填吧!”

    ⑲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歹徒大概也从未遇到过,他们愣了片刻,互相看看,什么也没说就拿上钱和借据跑了。

    ⑳余下的路程,我一句话都没说。我失望极了,我的母亲居然向两个手拿棍棒的劫匪写下世间最愚蠢的借据。

    (21)那个春节,尽管母亲还是给我们买了巧克力,可我心里很难过。关于那张愚蠢的借据,我始终无法释怀,我想,这绝对不是母亲平日嘴里所说的勇敢。

    (22)两年后的一天,母亲从学校下班回家,她手里拿着一张汇款单,上面的数额是1000块钱。

    (23)汇款人的名字却是陌生的,附言栏上写着:“谢谢您没让我们走错路。”

    (24)那张母亲写下的借据,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这位令人敬佩的母亲可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治老师了。

    (25)面对歹徒,她是那么地镇定,慈悲和智慧!她救两人于罪恶之门,并感化他们忏悔、向善,实在是功德无量。

    (文章选自网络)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我”和母亲借钱夜归,路遇两个抢劫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两句话,按要求答题。

    (1)关于那张愚蠢的借据,我始终无法释怀,我想,这绝对不是母亲平日嘴里所说的勇敢。(体会加点词的含义)

    (2)两个男人像山一样堵住我们的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使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第一段写母亲在中学教政治,似乎与遭遇劫匪无关,可否删去?

    5这个故事,以善引善,功德圆滑。但中国古代也有“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的故事。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试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如诗如画的晨曦,都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美丽与温暖。阅读如光,照亮我们的精神家园;亲情如光,照亮心灵栖息的港湾;勇气如光,鼓舞我们在逆境中坚守希望……光洒进心海,幸福便会绽放芬芳。

    请以“你照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