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野生动物虽然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B.为了释放“地摊经济”的活力,怀化市管理部门在城区内设置了多个临时摆放点。
C.随着中国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让珠峰“身高”将迎来历史性更新。
D.杜绝不要高空抛物,除了运用法律手段,更需要居民们自发的行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B.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C.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D.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苏炳添首当其冲,率先跑过终点,夺得2017国际田联百米大战的冠军。
B.在市运会开幕式上,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C.真正的朋友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心有灵犀。
D.在汕头市“我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征文比赛中,我们只有异想天开,才能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这句话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创造新时代幸福生活的激情。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充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C.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D.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矜持(jīn) 遨游(áo) 俯瞰(kàn) 心有灵犀(xī)
B.点缀(zhuì) 炽热(chì) 轮廓(guō) 海市蜃楼(shèn)
C.凛冽(lǐn) 粗拙(zhuō) 默契(qì) 酣然入梦(hān)
D.哺育(bǔ) 妥帖(tuǒ) 修葺(qì) 妇孺皆知(rú)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B.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冲击地球所导致的。
C. 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使社区工作上新台阶,升新水平,达新高度。
D. 我的夙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以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口:“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撕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
(2)山门圮于河(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文中讲到了哪三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4】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9、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说和做》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言”和“行”完全一致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下文内容,理解第②段中“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在文中的意思。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⑪段中画线的句子。
【4】如果把结尾一段改为:“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与原文结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理由。
11、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1】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蓝蝴蝶外在的特点。
(2)“人有人性,花有花性。”你是否也从花的身上感悟到了人的美好品质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说一说。
12、按照题目和要求作文。
你是一本书,让我慢慢地去品读;你是一朵花,让我慢慢地去欣赏;你是一份爱,让我慢慢地去感受……
请你以“让我慢慢地靠近你”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字数在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