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
②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③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⑤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A.④②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③⑤④
2、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春铁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者为司马光,他与阳修均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 “我和张老师是在一个偶然积认的,她在大学教德语,我现在和她学德语。”句中的两个“和”均为连词。
C.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萧红,黑龙江呼三(今属哈尔滨)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D. “谈谈理想、归纳方法、查找原因,新闻记者”均为动宾短语。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他的求学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不要因为人家有缺点,就认为人家一无是处。
D.表哥以为自己完全考不上大学,哪知高考时超常发挥,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真是喜出望外。
4、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尽显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之趣。
②走进颐和园,园内以古老的佛香阁为中心,共有古典建筑百余座,院落20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热门景点。
③亭台、殿堂、庙宇、小桥等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交相辉映。
④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园。
⑤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傲然挺立的两只狮子,游人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所感染。
A.④⑤②①③ B.②①③④⑤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①③
5、下列词语加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钦(qíng)佩 愜(qiè)意 亢(kàng)奋 忧心忡忡(chóng)
B.花圃(fǔ) 粲(léi)然 脑髓(suǐ) 回环曲(qū)折
C.哺(bǔ)育 羸(léi)弱 遒(qiú)劲 心有灵犀(xī)
D.炽(zhì)热 冗(rǒng)杂 吞噬(shǐ) 叱(chì)咤风云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美国检方公布了克里斯滕森杀害中国留学生章莹颖的犯罪细节,看完之后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B.他的作文中心不突出,层次不清晰,语无伦次,写作能力亟待提高。
C.工信部6日发布了惊心动魄的消息: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D.这帮人经过数十次实验,沥尽心血,终于找到了快速制造毒品的简易方法,极大提高了毒品的产量。
7、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描写了来自农村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祥子与虎妞的情感线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
B.《骆驼祥子》借祥子的悲惨遭遇,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味的善良民众在病态旧社会的堕落。
C.《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是: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红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D.《海底两万里》中的捕鲸手尼德·兰是一个保守、理性的人。他说世界上的动物有两种,好吃的和不好吃;世界上的人有两种,倒霉的和不倒霉的。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自 钱 孔 入 (2)坐 客 罔 不 叹 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尝射于家圃 (_______) (2)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
(3)陈尧咨善射 (_______) (4)及守荆南回 (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3)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
(4)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5)《爱莲说》中可用来形容人志趣高洁,不容易被不良环境污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约客》描写诗人寂寞无聊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驿路梨花》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 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 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 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
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夕阳西下,高大陡峭的群山,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人物焦急的心情。
B.文中第一处画线句子,人物眼前突然出现的这片美丽的梨树林,既是对自然界梨花的描绘与赞美,也是对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由衷赞美。
C.文章后半部分在插叙中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D.文章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介绍了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姑娘。
【2】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层层设置了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解放军战士是小茅屋的建造者,梨花姑娘和一群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照料者,所以他们才是小茅屋的主人。
C.文章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起来,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D.文末画线的句子,将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现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1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_,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______,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_____________。
12、以“那天我真高兴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
要求:书写干净整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