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河北秦皇岛初一下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g)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cāng)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jìn)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qióng)浆?

    C.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chōng)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zhù)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D.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qiàng)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háo)的暴风雪。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创造、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能力。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 3、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是否实行“天空地一体化”监管,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促进江河大保护。

    B. 精忠报国”四个字,从小时候一直记到现在,是习近平一生的追求。

    C.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D. 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前一段时间“霸座”事件频繁发生,归根结底的原因是由于个人素质太低引起的。

    B.地方政府必须从秦岭违建别墅拆除事件中吸取教训,才能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近年来,丰富多彩的乡村游已然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能量。

    D.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汹涌澎湃的乌江泛着滚滚的波涛,挟裹着高原独有的霸气,浩浩荡荡地在天地间日夜奔流。

    B.很多获奖作家,从不把自己的作品看得那么高,反而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微不足道的。

    C.祖母说,她从二十几岁开始就待在这座小城,已经五十年了,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D.关羽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忠、义、勇成了老百姓口口相传、经久不衰的话题。

  • 7、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振宁,1922年生,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出自臧克家的代表作《老马》。

    C.萧红属于“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

    D.《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纪传体通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二)阅读下列古诗文(段),完成各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蒙以军中多务  辞:   ⑵当涉猎  但:

    往事耳  见:   ⑷鲁肃过寻阳  及: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蒙辞军中多务 自为大有所益

    B. 之:大兄何见事晚乎  康肃笑而遣

    C. 而:结友别  释担

    D. 者:卿今才略  晓之亦舍然大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从吕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默写。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

    (2)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无怨无悔的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

    吴志彬

    ①当历史步入十六世纪中后期,在欧州大陆,一个国土只有两个半北京城大的国家,依靠海上贸易运输崛起了,它就是荷兰。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馆长讲述的一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②1596年到1598年的某一天,一艘荷兰商船起锚了,船上是船长巳伦支和他率领的水手,共计17人。此行他们除了要完成客户委托的贸易业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海上通道。凭借着水手天生的冒险精神,他们在海上航行探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但是在经过俄罗斯一个叫三文雅的岛屿时,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③他们只能等到春天到来,才能完成剩余的旅程。三文雅地处北极圈内,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们只要打开船上的那些货物,那些衣服和药品就足以挽救生命。但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物。

    ④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   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   不会指责他们。但400多年前的十几位荷兰水手,没有这样做。巴伦支带领水手们,在冰天雪地里依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存。用猎物肉充饥,皮毛做衣服御寒。但还是难以为继,一个个伙伴相继病倒,连船上的甲板都被拆掉用以烧火取暖。这一等就是8个月,这是何等漫长的冬季。陆续有8名水手死去,而那些货物依然完好无损。

    ⑤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幸存的9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人们记住了巴伦支的名字,历史也记录下这感人的一页,荷兰人为此骄傲。

    ⑥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欧洲海上运输的垄断地位被动摇,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做出的牺牲,为荷兰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输贸易量,他们创建的东印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

    ⑦荷兰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荷兰人就是这样坚守诚信之本,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

    ⑧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

    1认真阅读文章,请为第④段画线部分补充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2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做出了一个怎样“惊人的决定”?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是“惊人”的?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崛起的关键是什么?文中还有什么示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5第⑧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11、阅读《母亲的栀子花》,完成下面小题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栀子花开时节。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了。过往的行人总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大小枝丫挂满了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经常留意栀子树的变化,到了花开季节,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盛开的栀子花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栀子花就开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上,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羞像个小喇叭,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发髻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母亲把花分成四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最后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工作,很少顾得上家,母亲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一要看儿郎,二要看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兴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一家人很是着急。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端午节便到了。五六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只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时,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与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选自《光明日报》,蔡建和,文章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们的心理

    每到初夏

    母亲精心照料栀子树

    那一夜电闪雷鸣

    感恩

    有一年

    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

    端午节

    欢乐、难忘

    【2】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

    【3】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凝望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4】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5】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言传身教的看法或感悟。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应该心存感谢。感谢朋友的帮助,感谢家人的关心,感谢老师的教导……

    请围绕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不少于500字;(3)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