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广西桂林初一下学期二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

    ②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

    ③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④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成功面前止步。

    ⑤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A. ⑤②①④③ B. ⑤③②①④ C. ①④②⑤③ D. ①⑤④③②

  • 2、结合语境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淡薄:(味道等)不浓。

    B.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落伍:掉队。)

    C. 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D.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gèn   佩(qīn   重负(

    B.恶(zēng   1án   而不舍(qiè

    C.逗(tiǎo   弱(yíng   迷离(shuò

    D.午(shǎng   zhuò   忍俊不jīn

  • 4、下列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

    解说:句中的“嗯”是拟声词。

    B. 2019 年春节,江都城区严厉打击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C. 贵恙 惠顾 愚见 令尊

    解说:这四个词语都是敬辞。

    D. 初中生活是忙碌的,是充实的,是快乐的。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C.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为了保护家园,我们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但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学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恒心,切忌不可急功近利。

    B.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C.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D.广州少儿图书馆推出的“你拣书,我埋单,即借走”惠民服务,深受家长和孩子欢迎。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杜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可爱者甚____________

    (2)不不枝____________

    (3)陶后有闻____________

    (4)乎众矣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意在为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为入题做准备。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体态、香气、风度三方面凸显莲的君子之德。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遗憾,朗读时要重音慢读,读出对爱菊者的讽刺意味。

    D.本文的章法严密,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文员短小但是意蕴无穷。

    4文章收尾时,作者一改先前的表达顺序,将“自我”放在了中间——“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样写有哪些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⑥《登幽州台歌》中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带您去看看

    麦子

    母亲今年60多岁,这些年胖起来了。由于胖,她婉言谢绝我让她入住大城市的邀请,固执地留守在老家。

    那日,我带女儿旅游回来,照例给母亲打电话,像过去那样不厌其烦地描述所到之处的风景和趣闻。母亲一向爱听这些,边听还边好奇地问:“上海真的繁华热闹吗? 南方的春天跟北方一样吗?故宫里还有宫女吗?”她的问题稀奇古怪,总让我的小女儿跟我吐槽,“妈妈,姥姥真土。”

    我见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乌黑的长辫子、闪亮的大眼睛、唇红齿白、衣着时尚,一点儿都不土。母亲的心很大,即使经济困顿,即使跟父亲经常有吵不完的架,但她仍旧对未来有热切的盼望,偶有闲暇总是跟我说:“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妈是没有机会了,希望你能有一天走出去,带着妈的眼睛啊好好看看。”说这些时,母亲的眼神悠远。

    终于,我考上了大学,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但是母亲却像个被故乡囚禁的犯人,一日日苍老下去。偶尔跟她提出想要带她去旅行,她态度坚决地摇头,嘴里还嘟囔着,“不去不去,那得花多少钱啊。”看到我失望,她还不忘安慰说:“妈知道你孝顺,不是钱的问题,是妈年纪大了,又胖,实在不想动了。”

    有一次带孩子旅行,见到同行的朋友竟然带着年迈的父母,我无比羡慕地说:“你真幸福啊,还能说动他们,我爸妈死活不来。”她欲言又止,随后才偷偷告诉我:“全天下的父母啊都是怕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次肯来,是因为我说老年人免费,这才给哄来的。”

    瞬间,我心有所动。

    那年5月,我便有预谋地把母亲接到家中小住。一日,假装无意说:“有个免费旅行活动,你去不去?”母亲眼前一亮:“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母亲节快到了嘛,人家搞活动呢。你不去我让别人去了啊。”母亲这才笑开了:“去,去。”

    我揶揄她:“您不是说不爱旅行吗?”母亲羞涩地笑了。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带着母亲旅行。到哪里,她都紧紧牵着我的手,我也第一次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她的衣食住行,看着她第一次坐飞机的忐忑不安,看她痴迷地看海,看她欢笑着赤脚走在沙滩上,看她吃着那些普通的团餐还赞不绝口,心里欢喜雀跃。

    最后一晚,临睡前,她眼睛红红地跟我说:“怎么感觉这几天就像做梦一样,从小我就想看看大海,一晃这么多年了。还是有个闺女好啊,替妈把这梦给圆了。”

    我鼻子一酸,我其实早就应该想各种办法带她出来看看。

    还没等再次出发,她却病倒了。病榻之上,我鼓励她说:“您不是还想去草原吗,还想看看长城,看看毛主席的遗像吗?我刚成为上次那个旅行社的VIP会员,能参加很多优惠活动,只要好起来,咱们年年都能去旅游。”

    母亲微笑着摇摇头,絮絮叨叨跟我说起了我的不易——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工作不是过去的铁饭碗,女儿琴棋书画都要学,还背着重重的房贷,经济负担太重了。她实在不忍心我在她身上浪费一分钱。

    看我边听边哭成泪人,母亲的眼眶也红了,用温热的手轻轻拍着我的手:“别替妈打算了。妈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的眼就是妈的眼,你看到了,妈也就看到了。”

    我反将那只苍老粗糙的手紧紧握在手里,流着泪倔强地像是对她说也像是对自己说:“不,我看到了跟您看到了也不一样。世界这么大,我看到了,也想带您去看看。”母亲忙不迭地答应,在泪水中笑成一朵好看的花。

    虽然她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但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携着她,陪她看穷其一生渴望看到的风景,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带她去看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眼前一,“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母的养老

    郑宪

    ①那天,母亲说:“我们去养老医院。”

    ②有没有听错?94岁的母亲,为自己,为92岁的父亲,也为忙碌辛苦的我们,提出此愿望。因帕金森病导致行走艰困,生物钟日夜颠倒的父亲初听去养老医院,有点被惊到,心惴惴,但之后对母亲说:“你去,我去”。

    ③终是去了。入门不适的是父亲,知识分子的他觉着突然失去了“自由”。因怕摔倒,护理阿姨会阻止他随意走动;床边有高高的护栏,他视如手铐脚镣,忍不住对其踢打……此时,我们四个子女是伤感的,自責的:将父母送来此地,错了?母亲说:“没错的。决定到这里的,是我们自己。适应需要时间。”她只是要我们子女有空就常来看一下父亲。

    ④我们常去探望。那天,我带父亲到他们隔壁房间,见到一位背很佝偻的84岁老太。一问,她乃是病人家属。每天家里、医院来回,风雨无阻,服侍精神失常病痛住院的88岁丈夫。之后,父亲抱怨减少了。再一日,我给他们吃在家里煮好带去的鱼香肉丝面。父亲说好吃,母亲也说好吃。他们吃我煮的面,我吃他们在养老医院食堂烧的赤豆粥,炖蛋,冬瓜。吃完,父亲竟来了精神,甩开我搀扶的手,自己走了几步。母亲说你一个人不能,摔了不好。父亲说:“我看见你倒着走路了,这年龄,不能的。”那天他们俩说了许久的话。

    ⑤其实入院前,给父母检查,母亲可以不住院。母亲说:“他脾气大,胆小。我不在他身边不可能,”一次,父亲又闹情绪,吵回家,母亲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几根银白的胡子“你回家,我就一个人住这里。这是我现在和以后的家。”父亲木然,低头,无语。

    ⑥一日,护理阿姨不在,我给父亲擦洗,发现在稀落的毛发下,他后颈上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父亲92岁,我才第一次看到这个隐藏的胎记。父亲说:“儿子,你是第一次帮我擦洗。”我内心猛一惊

    ⑦意外和不幸,有时就在一切看似晴朗的日子里突降倾盆暴雨。

    ⑧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父亲在养老医院一次没跌倒,生物钟的日夜颠倒也大为改观。“一片大好形势”下,那天清晨却传来了消息: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了。家人一起急速赶往医院。见到痛苦又好像做了错事一脸歉疚的母亲,她只说大意了,两只手握着东西,没支撑,转身一滑,倒地了。和护理阿姨无关,更和护士医生无关,就是她一个人的错。护理阿姨和护士医生在一边都红了眼眶

    ⑨母亲骨折后的两天,要去专业医院动大手术,换一个髖关节,还要全身麻醉。所有人都极度担心,但94岁的母亲坚决地要换回一个健康的自己。医生最初觉得保守治疗好,母亲闻之轻轻点头。后来又推翻:唯有手术,才有康复可能。母亲闻之再次轻轻点头,但要求我们对父亲“封锁消息”。医生术前说了句:“这老太太即便100岁,我也敢为她主刀。”

    ⑩过了五天,母亲就急着回养老医院的家。开刀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忘记了独自一人在养老医院的父亲,而护理人员说,父亲那几天的“表现”出乎意料地好,不来气,安静,饮食佳,配合度高。

    父亲和母亲“劫后团聚”,父亲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平时他的手因病会不停抖动,但那天不抖,整个一只左手,稳稳地握住母亲的左手无名指。这时,母亲从被子里伸出右手,很自然地罩握着父亲的左手。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推着轮椅,和父亲来到养老医院的花园。父亲说:“阳光好,桂花香。”又说,他其实早就清楚母亲动了大手术……

    哦,这桂花的醇香!

    (选自2018年11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1精读语句,根据要求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护理阿姨和护士医生在一边都红了眼眶。(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

    (2)这时,母亲从被子里伸出右手,很自然地罩握着父亲的左手。(从人物的描写角度分析)

    2说说朗读第⑤段画线句子时应采用怎样的语气,并简述理由。

    “你回家,我就一个人住这里。这是我现在和以后的家。”

    3第⑥段中“我内心猛一惊”包含了“我”哪些心理活动?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末句“哦,这桂花的醇香!”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谢谢你,______________》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