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们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伤亡惨重,但仍前赴后继……经此血战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消灭不了的。据此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平壤战役
C.太平军起义
D.黄海海战
2、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科技教育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于求成,步伐太大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到:“相对来说,他们(注:毛泽东和朱德)在江西和湖南腹地,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组织农民和创建苏维埃。”此处所说“不太正统的活动”是指(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长征
4、“台湾人民……奋起抗争,誓不从倭,武装抵抗……割台”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中国,上海的《申报》率先做作出了报道。该报道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香港岛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岛
C. 中日甲午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5、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北伐名将是( )
A.彭德怀
B.佟麟阁
C.叶挺
D.蒋介石
6、以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序正确的是( )
①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 ②“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③艰难探索 曲折发展 ④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7、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A.重视军事训练 B.专门培养政治人才
C.军事政治并重 D.重视军事理论
8、在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开展的“清党”运动中,遇害的共产党人有
①郭沫若
②向警予
③夏明翰
④李大钊
⑤邓演达
A. ④⑤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9、1839年6月3日至25日,广东虎门海滩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销烟运动,从英、美等国商贩手中收缴的110多万千克鸦片被当众销毁。这一壮举的主持人是
A.道光帝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10、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11、“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水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农民起义的新时代
B.国共两党合作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哪些是他的丰功伟绩( )
①建立民国②制定三民主义革命纲领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创建黄埔军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外交 B.独立自主
C.广交朋友 D.四面出击
14、“拄棍当舟渡/风雨每辞家/怀中拥抱兰考/口里啖狂沙/一己沉疴不顾/三百荒丘尽踏/劳瘁任交加/心血化甘露/浇灌泡桐花/真公仆/好榜样/铁生涯/活来就像真理/本色朴无华/宁坐窟窿藤椅/宁盖补丁被褥/岂让地生疤/两袖清风劲/扬我党旗纱。”这首发表于《诗刊》上的《水调歌头》歌颂的是
A.詹天佑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5、上世纪60年代,有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又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他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16、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C.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D.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7、他"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他是被誉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指( )
A.钱学森
B.李四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8、下图是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从那一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 )
A. 中美开始了长期对立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
19、为了改变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3 0% 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的状况,1947年中国共产党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平均地权”口号
C.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0、“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与材料信息一致的是
A.经济文化发展传播推动西欧早期大学的兴起
B.13世纪西欧大学拥有完全独立的教育自主权
C.西欧大学兴起推动了教育体制、文化的变化
D.西欧大学拥有自治地位但仍受基督教会影响
21、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
22、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是什么事件?___ 。
23、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_____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24、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中上第一部具有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北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______的重要成果。
26、根据提示完成填空或列举.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 ________________战役。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________________。
(4)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________________。
(5)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________________。
(6)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________________。
27、(1)下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中A处的建设成就是____;图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局部示意图》中B处的经济特区是____
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图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局部示意图》
(2)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到____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65年8月,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____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____。
(4)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012年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5)2001年12月,中国成为____组织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新空间;2017年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____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8、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9、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_______,这一年是辛亥年,故称_______。
30、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______》。
31、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主要条约的名称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2、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一年来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这场运动前期的口号是什么?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时间是哪一年?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
(4)在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的影响下,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谁?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6)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是谁领导建立的?
33、请你写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的时间。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列举这一计划在交通领域所取的成就实例(至少两个)
34、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出拒绝批准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又名《中外纪闻》)。不久他们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材料二: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3月,首次干部会议决定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孙中山进入广州,决定举行重九起义。但因起义计划泄露,孙中山被清廷通缉,流亡海外。
材料三: 1895年夏,张謇在《在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观点,指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同年,张謇受张之洞委派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历经诸多困难,于1899年成立。
(1)据材料,概括在向近代化迈进过程中,中国的仁人志士们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来进行探索活动。
(2)上述探索活动均发生在1895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三人各自选择了怎样的救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