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国家主席是
A.毛泽东 B.习近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一方面集中一切力量于中央,以应付与全国共同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又因地制宜以满足各州和地区的特别需要。与此相适应,在法律制度上一方面确立了联邦法律体系,另一方面保留了州法律体系。这描述的是(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3、某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如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和《大会师》。该次音乐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建党伟业
B.长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岁月
4、2022年上海疫情暴发以来,在上海发展的台湾艺人刘畊宏近来通过新媒体带动两岸民众健身热潮。刘畊宏的做法有利于( )
A.推进两岸三通
B.促进台湾发展
C.早日解放台湾
D.促进两岸交流
5、下图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文件,但它们在实践中都难以施行,这表明太平天国( )
A.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腐败
D.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 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党
B. 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C. 天安门事件被判为反革命事件
D. 邓小平被撤职
7、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外交成就
D.科技成就
8、下面条款出自于(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双十协定”
D.《中国土地法大纲》
9、为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我国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科技强军战略
C.依法治国方略
D.区域发展战略
10、晚清一位人士曾上书朝廷,“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不顾身家,无负朝廷……句忍弃之?全台非滤湖之比,何至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管死守御。”该“上书”针对的是( )
A.英国侵占香港岛
B.俄国侵略新疆
C.清政府割让台湾
D.列强瓜分中国
11、“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成为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D.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刘雯要做一期历史综合实践的小报,她选取了以下内容∶晋察冀根据地、地道战、麻雀战等。据此判断,小报的主题应该是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14、如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中共八大决策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15、以下关于世界三大宗教表述正确的是
①产生的顺序依次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②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③建筑代表分别是:佛教—寺庙、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④三教相同的教义忍耐服从都被统治者利用
⑤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6、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材料中“他们”是指
①聂耳 ②茅盾 ③齐白石 ④冼星海 ⑤徐悲鸿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立体化、宽领域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全方位、立体化、宽领域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8、新疆建省后,其管辖范围同伊犁将军府所管辖范围相比,面积缩小了不少。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 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
C.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19、“戊戌变法”因发生在“戊戌”年而得名。“戊戌”体现的是干支纪年法,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指( )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20、孙中山说:陆皓东是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所牺牲的那次革命活动标志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这次革命活动是
A. 兴中会的成立
B. 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C.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D. 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深圳B.珠海
22、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战役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1)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地点A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方B
(3)这次战争的各个战役在地域上有何特点?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4)“一国两制”构想首次成功实践的地区
24、__________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38年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25、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________。
26、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_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7、结果:中国军队经过拼死抵抗,击退日军,最后,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____,获得会战胜利。
28、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山东______(地区)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9年初,北平国民党总司令______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29、1950年~1952年,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了土地主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一 ______ 。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一 ______ 。
(3)李宗仁指挥的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______ 。
(4)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______ 。
31、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并各自举出两种方式的代表性事件。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32、说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性质。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3、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回答: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指什么史实?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共十五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何举措?
34、历史接力棒在传递,中华正逐步实现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成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材料三:(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节选》
材料四: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
——《文明论概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们在自救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新式学校各一例。
(2)材料二中“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是哪个派别?他们尝试变革中国的什么?发动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过时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制度?它终结于哪个派别领导的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的创立”为何不能给人们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有怎样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