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中,老年妇女手捧选民证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
A.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D.加入了人民公社
2、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 沿海地区发展快
C. 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 资金少,规模小
3、作者在谱曲时把原歌词“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歌曲结尾处,在原歌词“前进,前进”之后加上“前进,进!”……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A.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B.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C. 《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影响
D. 《义勇军进行曲》的传播过程
4、中国近代某一文献中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据此可知该文献应是
A.《天演论》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天朝田亩制度》
5、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A. 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 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据此推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在鸦片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爱国清军将领有
①林则徐
②关天培
③陈化成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9、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一百年 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100周年
B.抗日战争胜利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C.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100周年
10、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 )
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5年
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3、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有
①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②《大公报》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④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领事裁判权
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益处”是指( )
A.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朝鲜半岛实现了统一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6、“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D.“三步走”战略
17、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一代先进知识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思想觉醒以及唤起中国民众觉醒的过程。陈独秀揭开了觉醒的大幕,他创办了( )
A.《物种起源》
B.《青年杂志》
C.《狂人日记》
D.《每周评论》
18、电影《开天辟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过,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A. 1921
B. 1949
C. 1919
D. 1937
19、据记载,开平煤矿开采的煤炭在天津市场销售,把日本的煤炭挤出了天津市场。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A.增强了清朝军事实力
B.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C.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D.根除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20、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据此分析,“红船精神”的形成源自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五四运动 B.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C.中共“一大” D.红军长征
21、1899年美国提出 ____________政策,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22、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的历史事件,它们都对当时社会有了很深的影响。
(1)开启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也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是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___
2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24、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5、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_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_________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选举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__。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
(4)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______。
27、1956年,我国对农业采取_____________形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
28、武昌起义组织机构:_______和_______。
29、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_______,1895年甲午战争中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3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1、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国政府确立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是“九二共识”?
32、“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根据下图回答:
①该图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毁坏的?
②侵略军有哪些?
3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直到抗战胜利,一共坚持了多少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2)1936年底,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是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3)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列举抗战的正面战场的四次大会战的名称
(5)列举在抗战中牺牲的国共两党最高的将领。
(6)列举在抗战中两个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三例)
(7)抗战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摘自北师版历史教材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建国初期材料一中土地占有现象怎样得到改变的?
材料二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民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1978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这次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有利于农村政策的拨乱反正,以及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的酝 岗人“大包千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冲破了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的束缚,…树起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走新路.敢于担当”的大包干精神……1979年地委在凤阳召开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小岗村后,地委书记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确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1980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
——摘自《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3)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岗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中)
(4)根据材料四说说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材料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5)根据材料五,说一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