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这里的“握旧物”和“新其心”分别是指( )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孙中山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发表
A. 《讨袁檄文》
B. 《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民报》
4、澳门回归时,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容韵琳当时是9岁,今年她应该是
A.26岁
B.22岁
C.30岁
D.19岁
5、某班举行“中日甲午战争祭”的主题班会,以哀悼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下列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①邓世昌 ②丁汝昌 ③谭嗣同 ④ 刘步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胸怀
C.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林则徐曾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下列最能印证林则徐担忧的史实
A.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C.甲午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
8、“大火红透了北京的天空,5000年的文明结晶、百年的诗化建筑和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壁残垣和不绝于书的愤怒.”上述历史事件发生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9、《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10、“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11、下图是小王同学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曲线图,其中①②处应填入的事件是
A.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事变
B.①永安建制 ②天京事变
C.①金田起义 ②天京陷落
D.①永安建制 ②天京陷落
1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成功地实现了两次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后发动了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北伐战争 D. 五四运动
13、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通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中国模式”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表中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史论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加快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步伐 |
B | 中共十三大 | 确立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C | 中共十五大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D | 中共十九大 | 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
A.A
B.B
C.C
D.D
15、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16、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谭嗣同”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A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B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C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D慷慨就义
17、历史遗迹承载着历史记忆,下图见证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些列强犯下的暴行( )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18、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 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19、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0、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是
A.魏源 B.严复 C.林则徐 D.詹天佑
21、______年清政府废除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2、____________1894年率致远舰船员于黄海海战力战日本联合舰队,终壮烈殉国。
23、中共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24、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相关的地名。
(1)目前,汽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一五”计划期间第一个载重汽车制造厂在 。
(2)它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它是 。
(3)它很美丽,既是我国最早被迫开放,同时又是最早主动开放的城市,它是 。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会议的名称。
(1)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会议——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会议——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
(4)“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5)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会议——
26、(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以(_____)为国旗。
(2)(_____)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_____)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一次会议。
(3)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_____)之间的矛盾。
(4)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交接入列;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_)大战区,构建起了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5)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15年,(_____)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我军策略:八路军_________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隐蔽设伏。
28、为了避免“文化大革命”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
29、1951年,以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为了密切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川藏公路、_____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______ 。
(2)孙中山开创的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一一 ______ 。
(3)提倡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的思想解放运动—— ______ 。
(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一一 ______ 。
3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分别是谁?
(3)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半个世纪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在什么时间离开祖国怀抱的?日本是依据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台湾的?这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是什么?
32、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创业难】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当时被誉为“铁人”和“党的好干部”的人分别是谁?
【守业更难】
(2)“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一批科学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潜心研究。请写出此时期在核武器和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成就伟业】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哪一重要思想?
【感悟品质】
(4)你从以上人物身上能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3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联合开展的重大军事活动是什么?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共关系破裂,请写出其失败的标志。
(2)随着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合作,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什么主张?促成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七七事变后,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综上所述,谈谈国共关系的变化给你带来的启示。
3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工业起步】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这一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这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出现失误】
材料三:公社的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的哪一严重失误?
【拨乱反正】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党的工作重心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哪一会议上做出的?说说这一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以史为鉴】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