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资料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某次会议的演讲主题词。这次会议是( )
A.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会
B.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的大会
C.纪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的大会
D.纪念中苏正式建交的大会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重心转移
B.理论创新
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
3、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农奴获得市民身份的条件是( )
A.领主的批准
B.每周在自营地上劳动三天
C.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D.拥有自己的手工作坊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协定关税是方便省事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外交的成功。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清政府尚缺少国家主权意识
B.道光时清政府外交成就颇丰
C.清政府更重视现实国家利益
D.协定关税比自主关税更合理
5、电视剧《觉醒时代》有这样一段叙述: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后,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多地工人也举行罢工,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二十一条”是国耻,是因为它
A.是与日本签订的条约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日本侵占山东
D.牺牲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
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 ④①③②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③④
7、下列对于军阀混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军阀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扶植 B. 主要有奉系、皖系、直系
C. 掌握北京实权的是曹琨和冯国璋 D.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8、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示意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是
A.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B.武汉都曾经是两场革命的中心
C.都是在国共合作背景下开展的
D.都推翻了当时的全国反动政权
9、“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 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 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 争夺地盘,扩大内战 D. 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10、“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这一串串数据共同说明红军长征( )
A.保存了基干力量
B.传播了革命种子
C.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历经了艰难险阻
11、中国古代统治者励精图治,缔造了一时的辉煌局面。其中关于“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 )
①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励精图治,减轻百姓负担
③坚决打击匈奴,消除外患 ④实行汉化政策,向汉人学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13、“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读图识史,图所反映的内容( )
A.颁布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
B.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C.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具有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性
15、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
A.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B.经济发展太慢
C.毛泽东对改革开放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
D.反对林彪、江青的反革命活动
16、马小虎同学利用五一假期帮助学校图书室整理图书。把下列四本清朝人物传记,按照人物活动归类,下列哪一本书和其他三本不属于同一类
A.
B.
C.
D.
17、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时,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上甘岭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反映朝鲜战争题材的小说
C.历史论著中对朝鲜战争的描述
D.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18、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9、[2015·巴中中考]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20、“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在下列选项中指出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 )。
A.辽东半岛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21、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请填写表格空白部分。
时间 | 革命活动 |
1894年 | 在檀香山成立①,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
1895年 | 与陆皓东等人发动②起义,起义失败 |
③年 | 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1912年 | 创建④,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
1913年 | 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1915-1916年 | 发表《讨袁檄文》,掀起⑤战争 |
1917-1918年 | 组织护法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 |
1924年 | 召开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
⑥年 | 创立黄埔军校,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
1925年 | 病逝,终年59岁 |
请填写: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2、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3、《_________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4、姓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反映出时代的内涵特征。下列人物的姓名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建国、援朝、跃进、文革四位同学的名字各取自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_____”的洋务运动。
2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____(地点)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地点),之后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7、1954年,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和平过渡,国家实行了___政策。
28、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_________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_________”的道路。
29、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0、读图
(1)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①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图中①所代表的地名________。
(2)图中④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④为甘肃的________。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上图是两个历史人物合影的照片,该照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
(4)照片中“下面人物”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国民政府陪都谈判。““下面人物” 是________。
31、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3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为捍卫新中国安全,援助邻邦,我国与美国侵略军进行了哪场战争?为摧毁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又做了哪件大事?
(2)到1956年底,哪件大事的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之后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有失误,但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项工业建设成就、一位英雄模范人物。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对外开放,首先兴办了四个经济特区,请举出一个。
(4)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总览全局,励精图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习近平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奋斗目标。在中共 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以及你自身的生活、学习感受,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 如表是1978年12月、1997年8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0 | 0 |
1997年 | 25.5 | 38.1 | 17.9 | 18.5 |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件?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显著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成就中得出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