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多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氧气
2、MoO3是一种优良的储能材料,其中Mo的化合价是
A.+4
B.+5
C.+6
D.+7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用水扑灭
B.燃气泄漏时,打开抽油烟机通风
C.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D.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4、将洁净的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质量增加
B.铁丝质量减小
C.溶液中只含有Fe2+
D.溶液质量不变
5、做实验时,一定要观察实验现象。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 CO与CO2 | 闻气味 |
B | 鉴别 O2与CH4 |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
C | 除去 CO2中少量 CO | 点燃 |
D | 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 CuCl2 | 加入足量 Mg粉,过滤 |
A.A
B.B
C.C
D.D
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和臭氧
B.冰和干冰
C.氢气和液氢
D.银和水银
8、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熄灭酒精灯一一用嘴吹灭
B.加油站、面粉厂一一杜绝一切火源
C.燃气泄漏一一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火灾中逃生一一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氮气
B.甲烷和氧气
C.氦气和氧气
D.CO和CO2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
B |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C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A.A
B.B
C.C
D.D
11、下列现象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A.酸雨
B.潮涨潮落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被破坏
12、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B.化学与环境 |
N2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防腐 O2支持燃烧——可做火箭燃料 | 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节约用水 农业上大水漫灌改为喷灌——节约水资源 |
C.日常生活经验 | D.分离或鉴别的方法与原理 |
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立即用水灭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氮气——化学性质不同 空气分离出氮气、氧气——物质沸点不同 |
A.A
B.B
C.C
D.D
13、试管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如图中使用试管进行实验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它们在中充分燃烧时,产物只生成
的是
A.
B.
C.
D.
15、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3H6O3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D.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18、N(NO2)3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8%
B.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C.N(NO2)3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有水生成
D.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52g
19、梅县是“金柚之乡”,是因为其中含有的“硒”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癌的作用,其中“硒”指的是
A.硒原子
B.硒分子
C.硒元素
D.硒单质
20、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B.厕所清洁剂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C.厨房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减小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21、M是甲、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60℃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且都不与水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甲 | 110 g/100g水 |
乙 | 45.8 g/100g水 |
A.无法判断M是甲还是乙
B.溶质质量分数:Ⅱ>Ⅲ>Ⅰ
C.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只有溶液Ⅲ是饱和溶液
2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 NaCl溶液,量取水俯视读数,会使质量分数偏小
23、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应用了钛(Ti),钛(Ti)主要由钛铁矿(FeTiO3)制备,其中Fe为+2价,则FeTiO3中Ti的化合价为
A.+3
B.+2
C.+1
D.+4
24、免洗手消毒凝胶中含有正丙醇(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丙醇是氧化物
B.正丙醇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60%
C.正丙醇中有12个原子
D.正丙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2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生石灰、火碱、石灰石
B.钢、氨气、干冰
C.食盐、烧碱、赤铁矿
D.碘酒、熟石灰、冰水混合物
26、寒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史书中关于寒露记载道:“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露水凝结成霜的过程中发生的微观变化是
A.水分子体积改变
B.分子的种类改变
C.水分子停止运动
D.水分子间隔改变
27、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实验回答:
①气体a是______(写物质名称),检验方法: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实验结论: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式________。
③电解水时常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若收集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原因可能是_______。
(2)B实验_______ (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C实验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的性质。
(4)D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如果将红磷直接放在锥形瓶底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
(5)生活中我们常使用活性炭制作净水器滤芯是利用它的_____性, 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6)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7)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
A.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28、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元素与原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__。
A张青莲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2)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存在________________变化规律。
(3)1-18号元素(除稀有气体外)所在的族数与原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相等。
(4)根据甲、乙图示中信息,请计算出a=_________,b=_________。请根据上图甲说出金元素应该在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已知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请结合乙图计算出金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
(5)F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有利于牙齿的保护,右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
(摩擦剂)碳酸钙
(香型)清爽薄荷
(氟含量)0.14%
(净含量)200g
①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②牙膏中其他成分不含氟元素,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的质量为_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9、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③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④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E.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0、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
(2)放学回家,妈妈正在煎鱼,一开门就闻到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
(3)用微观观点解释测最体温时体温计中汞柱上升的原因_______;
(4)铁锅里的油突然着火了,妈妈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
31、2022年1月,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发生剧烈的火山喷发,汤加及周边国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增高,可能导致酸雨。SO2可与碱性的物质发生反应,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图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反应后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其实质是离子间相互结合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①NaOH和FeCl3两种溶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
②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制碱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该反应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说明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溶解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
32、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小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______。
(3)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______(填“”或“
”),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______(填序号“②”“③”“④”或“⑤”)化学性质。
(4)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用符号表示)。
33、按要求对以下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①水银,②稀有气体③过氧化氢溶液,④液氧,⑤五氧化二磷,⑥氯酸钾,⑦冰水混合物,⑧二氧化硫。
(1)混合物:______;
(2)化合物:______;
(3)单质:______;
(4)氧化物:______。
3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明矾②氧气③氮气④二氧化硫。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______________。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4)可用于净水的是____________。
35、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6、已知有下列物质:a、氧气,b、二氧化碳,c、氨气,d、铁,e、氯化钠。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有(填字母,下同)_________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有_____________。
37、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应可以生成氨气:
A 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
B 氯化铵固体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
Ⅰ.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填“A”或“B”);
Ⅱ.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名称 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3)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38、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CO2。
(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______。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观察到______,则CO2已满。
39、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比原铁丝质量增加了。
40、建设海南自贸区,蕴藏着丰富的海水资源。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______
(2)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哪些?______(写出两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