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2、14~16世纪,世界发生剧变,西欧进入了“人被发现”“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剧变是指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②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 ③这两个“发现”都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两个“发现”都造成东方被殖民的悲惨状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亚历山大东征
B.古代罗马的扩张
C.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4、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实行君主立宪制;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实行联邦制;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扩展
B.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C.民主自由平等的制度探索
D.制度建设各有局限
5、“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他停止分裂。”该材料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废除封建农奴制 C.维护国家统一 D.建立世界霸权
6、《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7、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8、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B.地跨三洲
C.法学兴盛
D.小国寡民
9、“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风教通义》……突破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画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造成“突破”的直接原因是(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 D.殖民扩张
10、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①梭伦 ②屋大维 ③伯里克利 ④汉谟拉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我国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12、1949年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
13、1990年,《纽约时报》一篇关于美国中西部工业的文章说:“有些工厂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见
A.美苏两国冷战达到新高潮
B.工业部门推广流水线生产
C.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D.美国政府推进西部大开发
14、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的观点可分别由哪些史实证明(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15、美国的国庆日被定为每年的7月4日,因为这一天( )
A.美国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 B.美国正式宣布独立
C.英军投降 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6、小明在看杂志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英国有钱人以坐蒸汽轮船浏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这段描述可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17、美国有许多航空母舰的名字与该国独立战争有关,如“来克星顿”号、“萨拉托加”号等,其中来克星顿枪声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地位是( )
A.爆发的标志
B.建军的标志
C.转折点的标志
D.胜利的标志
18、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古代文明是(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19、冷战后,积极扶持日本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0、观察下图,其中的三角圈连线标志着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反法联盟的形成 D.拿破仑帝国形成
21、战国后期秦国在成都附近岷江上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_________,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的是_______。
22、凯撒命人以埃及的 ______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为纠正每年6小时的误差,增加了闰年,新历法称为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使用的 ______的基础。
23、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突出特点是“________”。
24、战国时期秦国兴修的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隋场帝时期开通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5、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_____和_____。
26、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长篇诗作《______》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启蒙运动的旗手是______。
27、优秀文明成果照亮人类的天空。根据信息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明创造者
(1)太阳历—
(2)楔形文字—
(3)《十二铜表法》—
(4)阿拉伯数字—
28、科技与文化发展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1)牛顿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贡献是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的提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3)____________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成为“俄国的镜子”,代表作品有《复活》。
(4)____________是荷兰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一生坎坷。代表作品有《向日葵》。
29、《___________》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30、对号入座(将序号填到适当的位置)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遣唐使来华 ③“交子”出现 ④郑和下西洋 /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⑥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⑦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⑧设立军机处
唐朝 宋朝_____________
明朝 清朝_____________
31、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1)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哪次改革?当时在位的天皇是谁?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2)1868年,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进行了哪次改革?简述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
32、简答题。
(1)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2)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方式之一,英国和法国就是其中代表,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颁布的纲领性文献分别是?
(3)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第一任总统是?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的是?
33、古代亚、非、欧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古代亚非文明】
(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都是农业文明,它们都发源于什么区域?
(2)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汉谟拉比法典》是哪一王国的成文法典?哪个王朝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古代欧洲文明】
(3)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民主法制建设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希腊民主政治发展最典型的是哪个城邦?
(4)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分别写出一例代表性建筑。
(5)古希腊的哪个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34、综合探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所谓“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材料一:
(1)1492年是谁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时空两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历史意义?
(2)横线①应填什么事件?横线②处应填写什么文件?
(3)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是什么事件开始的标志?法国在这次事件中通过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4)上述时间轴包含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材料二 机间宽又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旁有一大屋,女工共百人。外有一间房,童工一百五,并坐捡细毛,不敢怨劳苦。又有一大厅,五十剪毛工,施展好手艺,天衣全无缝。又有八十人,洗呢更浆呢。染工又八十,呢绒着颜色。二十擀制匠,整呢折成匹。都是穷苦人,终日不休息。清晨到深夜,各得一便士。
——16世纪英国民歌
(5)民歌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重要史料。该英国民歌反映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有哪些表现?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16世纪英国成为上述经济模式最繁荣的地区?后来的英国通过什么道路使其政治和经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历史解释)所谓“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材料三:
A.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评价英国:“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
B.有学者称:法国的《人权宣言》是新社会的出生证。
C.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D.1689年10月,英国议会通过《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即《权利法案》。
(7)以上材料中哪些属于史实?哪些属于历史解释?
(8)材料A中“旧瓶”“新酒”分别指什么?材料B中“新社会”指什么社会?材料C中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指什么类型的国家?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材料四:14-16世纪,西欧动力技术出现重大变革,风力、水力等自然力取代人力和蓄力成为新的生产动力。社会分工的扩大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提供了物质条件。
——《世界历史》
(9)据材料四,利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主义原理来解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这一历史现象?同样,请你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解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注: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有与之相应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