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征死后,唐太宗心痛不已,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斯人已斯,遂亡一镜矣。“这一史实最能说明唐太宗治国理政非常重视
A.人才培养
B.用人纳谏
C.官吏选拔
D.改革创新
2、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A. 西域都护 B. 军机处 C. 驻藏大臣 D. 宣政院
3、据统计,清朝文字狱年均数量在康熙年间约为0.21件,雍正年间约为1.5件,乾隆年间约为2.2件。由此可知,至清中叶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传统习俗日渐衰微
C.外来文化快速涌入 D.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4、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康乾盛世” D. “同光中兴”
5、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古时候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6、“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典故出自我国古代哪一部古典名著(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7、与隋唐相比,宋朝改革和发展的科举制,主要表现是
A.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B. 创立殿试制度
C.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 提倡八股文
8、准确掌握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部分史实的概括表述,其中不准确的是
A.唐代农民发明使用的筒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灌溉工具
B.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C.明朝改革科举考试,要求考生答卷必须撰写“八股文”
D.1636年,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政权
9、“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强盛局面?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高宗 D.唐太宗
10、洛阳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掘,印证了隋朝
A. 国力强盛
B. 日趋衰落
C. 奢侈无度
D. 纵情享乐
11、关于下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626年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
C. 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12、“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着甚为……至于元,百年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材料反映了元朝的什么历史现象?( )
A.民族融合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 D.科技发达
13、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
A.4.5亿 B.3亿 C.2亿 D.1.5亿
14、陶瓷业在唐代有了重要的发展,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15、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中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 B.
C. D.
16、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深情地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精忠报国”四个字,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其中,习近平“一生追求的目标”是下列哪位英雄的写照
A.文天祥 B.戚继光 C.岳飞 D.郑成功
17、以下钱币中,能直接反映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是( )
A.秦朝统一后通行 全国的圆形方孔钱
B.汉武帝下令全国 统一铸造的五铢钱
C.唐代长安城遗址 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D.北宋四川地区最 早开始使用的交子
18、元朝时,把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及以西的这片地区叫做“腹里”,由朝廷的中书省直接管理,这片地区包括
①山东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河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与蒙古族有关的是:( )
A. B.
C. D.
20、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2、重文轻武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____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_____。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
23、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____________”。
24、唐朝时被周边众多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明末,__________成为起义的主力军,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得到农民拥护,1644年结束明朝统治。
26、背景:_____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和____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7、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外的__________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8、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他就是明太祖。
29、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______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___。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30、______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北宋文学家_______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31、将下列剧作家及其作品连线。
A、汤显祖 ①《桃花扇》
B、洪 昇 ②《牡丹亭》
C、孔尚任 ③《长生殿》
32、举出元朝的建立者、都城和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材料一中“三种发明”分别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
图一 紫禁城 图二 明长城
(2)根据材料二,指出“紫禁城”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明朝修建明长城的目的及其两个端点。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