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2年,缔约各国协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协定出自( )。
A. 《凡尔赛和约》 B. 《联合国家宣言》
C. 《慕尼黑协定》 D. 《九国公约》
2、“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技术的选择成了各国争论的焦点,选择的依据不再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而是技术和价格的优势。尽管美国强力打压并游说欧洲国家限制使用华为产品,但欧洲国家不支持美国遏制华为。这说明
A.新技术引发国际政治的新变化
B.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再重要
C.5G技术令美国失去了战略伙伴
D.5G技术是国际关系的核心要素
3、在中英《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条款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意图的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勒索战争赔款 C. 扩大鸦片贸易 D. 开放通商口岸
4、面对当时的社会动荡,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墨子
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写道:“在许乡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选项不属于宋朝“发展、创新”的是( )
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最早的纸币出现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活字印刷术发明
6、《神曲》、《蒙娜丽莎》等作品闪耀的思想光芒是
A.自由主义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共产主义
7、他领导和完成了南美的独立战争,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现在南美北部诸国中,有他的雕像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广场、城市和国家,他就是“解放者”( )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圣马丁
D.卡斯特罗
8、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在青岛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些活动体现了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A.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大力推行结盟外交政策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9、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10、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B.体现了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C.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体系基本建立
11、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大禹曾经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是( )
A. 商朝 B. 夏朝 C. 西周 D. 秦朝
12、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他认为:宇宙构成是因为“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为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诚”。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道家、佛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理学。这里的“他”是指( )
A.周敦颐
B.王船山
C.李东阳
D.何绍基
13、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恐怖主义
B.宗教矛盾
C.民族矛盾
D.霸权主义
14、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实行的是什么对外政策?:
A. 闭关自守 B. 门户开放 C. 光荣孤立 D. 改革开放
15、“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发动国内战争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推行斯大林模式
16、被称为是全希腊的学校,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是
A.埃及
B.斯巴达
C.罗马
D.雅典
1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拥有厂家 | 拥有资本 | 工人人数 |
1913 | 689家 | 33亿元 | 27万多 |
1920 | 1795家 | 50亿元 | 55万多 |
A.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抗日战争的结束
D. 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18、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打击的对象是
A. 南联盟 B. 伊拉克 C. 叙利亚 D. 伊朗
19、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D.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0、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是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英国
21、苏联解体的标志是《______》的签署;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典型是法国贝克特的______。
22、填空题。
(1)汉武帝派 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杰出贡献;状元实业家 提出 “实业救国”主张,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 》,宣传革命思想;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发了《 》。
(3)1861年俄国通过 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里人转折点: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3、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原因:
(1)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人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除________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25、日本扩军备战制定国策基准: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军费开支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并制定了国策基准,即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_____发展。(1937年6月4日,近卫文麿受命组阁)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_____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26、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7、《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8、填空题
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成立于1945年,以维持国际和平友好、促进国际合作为主要宗旨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
(2)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有自己单一货币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3)英文缩写为“APEC”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行分封制 ②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④清朝设军机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0、唐朝时派遣唐使最多的是( ),( )东渡日本,传去了中国文化
31、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不同的主张或口号,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写出下列主张或口号与之对应的事件。
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32、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33、美国历史上曾发生开始于本土并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是指哪次危机?为渡过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4、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注: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前者来自一个小小的岛国,后者来自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国。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材料二 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十八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l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又一次打败列强,取得二战胜利,然后又和美国平起平坐。
——张明扬、丁雄飞《冯绍雷谈普京和俄国政治》
材料三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摘编自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30年内……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及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有何突出特点?
(4)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