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嘛的事情,表现了“我”的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B.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是古埃及作家伊索所著。书中的故事篇幅虽小却寓意深厚。
C.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在文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D. 《天上的街市》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成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
2、下列各项搭配安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记叙文
B. 《植树的牧羊人》——莫顿•亨特——美国
C. 《走一步,再走一步》——让•乔诺——法国
D. 《诫子书》——诸葛亮——《诸葛亮集》
3、贴对联,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的( )
A.左边 B.右边
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中“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只”是副词,表现邓稼先在危急关头的镇定与勇敢。
B. 《回忆鲁迅先生》里的这句话:“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来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从”是介词,强调鲁迅陪客人的时间之长。
C. 《最后一课》写道:“可是他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可是”是连词,表示转折,紧承上文韩麦尔先生即将被迫离开四十年的岗位,表现他战胜痛苦的毅力。
D. 《黄河颂》有“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啊”是叹词,间接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硬朗 派遣 徇职 见异思迁 杞人忧天
B.收敛 坍塌 怅然 哄堂大笑 惊慌失措
C.分岐 静谧 诅咒 怪延不经 神彩奕奕
D.嘹亮 热忱 高邈 畏罪前逃 莫不关心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老舍,现代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有《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等作品。
B. 泰戈尔,印度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园丁集》、《飞鸟集》等作品。
C.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有《夜莺》,《海的女儿》等作品。
D. 海伦·凯勒,19世纪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
7、下列各句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īn)的笑容,就要绽(zàn)开似的。
B.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shè)香鸭代孵(fú),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
C.每走一步都要粘(zhān)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sh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D.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jīn chí)的我,原来也是个孱(chàn)头。
8、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谢以醇酒罚之/下车引之
B.乃至过醉/过中不至
C.老翁可念/撒盐空中差可拟
D.何可作此/白雪纷纷何所似
【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3】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9、古诗文默写。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3)《逢入京使》中抒发诗人思念亲人却只能托人捎去自己口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动物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借“昏鸦”渲染一种冷寂暗淡的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借“蛙声”渲染一种清新恬静的氛围。
10、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上坡(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朦胧起来。
(摘自《润•文摘》)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母亲让儿子替父亲拉煤→①_______→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②_______。
(2)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
(3)品析下列加点的词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②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5)生活中,你也曾得到老师的帮助或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历。(提示:不能选文语句,字数不超过60个字)
11、第十一位
①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②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③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④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⑤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⑥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⑦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⑧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⑨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⑩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⑪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⑫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中“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第⑤段划线的“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
【3】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4】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
【5】第⑩段中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要把他们产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这就是孔子讲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