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一上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读下面的诗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本诗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题目中的“左迁”是升职的意思。作者李白在听到友人王昌龄升职加官后,写下此诗寄给友人表示祝贺。

    C.前两句诗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其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既点名题目,又为下两句抒情作了铺垫。

    D.诗歌后两句运用拟人,情景交融,将月亮人格化,把眼前的明月之景与对遥远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

  •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仰慕             飓风             爱不释手             正襟微坐

    B.侮篾             慷慨             轻举妄动             相提并论

    C.耳畔             阴霾             家喻户晓             刮目相待

    D.脑髓             吞噬             可歌可泣             历尽心血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解(pō)  (wǔ) 纳(jiāo)  而不舍(qiè)

    B.斑(lán) (qì) 如(bì)   熠生辉(yì)

    C.安(fēn)  育(bǔ) 运(è)    广阔无(yín)

    D.宁(wú)  跚(pán) 热(chì)  息凝神(bǐng)

  • 4、下列对教材中文本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王》是杨绛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表现了作者一家与老王的珍贵情谊,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同情的自我批判。

    B.《驿路梨花》这篇散文以“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展现了雷锋精神遍地开花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C.《太空一日》节选自宇航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文章虽然篇幅长,但易读好懂。作者作为宇航员,文字严谨、科学,普通的词汇、平实的语言,读起来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D.《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雨季即将来临,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

    B.全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大约6小时左右。

    C.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源于全市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D.如今体育运动不仅是增强体质的方式,还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B.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皆知的人物了。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C.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D.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永远不发脾气,在今时今日不大行得通。社会节奏急匆匆,谁会费时地   别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所以一定要   地说出来,可   不得要领,就得釆取比较   的态度——也就是发脾气了。

    (摘自亦舒《生活志》)

    A.考虑   斩钉截铁   虽然   淋漓尽致

    B.琢磨   直截了当   如果   慷慨激昂

    C.揣摩   开宗明义   既然   意气风发

    D.猜测   开门见山   即使   热血沸腾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渡者之言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日西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牡下:指闭门上闩。牡,门闩。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望城二里(许:许诺)

    B.渡者视小奚(熟:仔细地)

    C.予为戏(愠:生气)

    D.束断书(崩:崩裂)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2)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3】本文所讲道理与下面哪个观点匹配?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A.博学而笃志(《论语》)

    B.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请根据展板(二)的要求,完成任务。

    (二)诗词中的节日

    序号

    节日

    古诗词名句

    作者

    清明

    ______________,兴味萧然似野僧。

    魏野

    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______________

    张耒

    立冬

    ______________,明月何年何处看?

    苏轼

    (1)补全诗句。

    (2)上表有一处“节日”与古诗词名句不匹配,这处是( )(填序号)。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具体说说第①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2选文主要写了有关林语堂课堂上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除了神态描写外,还有哪两种,请举例说明。

    ________描写,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描写,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5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6结合文章联系我们的生活,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具有怎样的品质。

  • 11、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像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了人间天堂。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30℃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 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了这里。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为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④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每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⑤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上。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⑥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⑦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1文中第二自然段对霜花的描写是按 顺序进行的。

    2文章描写北国的春天,却在开篇先写杭州西子湖畔梅花的盛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作者为什么喜爱这“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莫辜负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积极向上;(2)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500字;(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