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选项中对诗句的朗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棵树枝也别碰!(朗时要缓慢、深情,要读出诗人那真挚的祈盼的语气)
B.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朗读“何年何月何日”要快速读出,从而突出诗人急切回归“故国”的情感)
C. 星光因你而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曳(两句的“你”朗读时要读出重音,是表明星光闪烁、波光摇曳的必要条件,也是重点突出“你”)
D.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朗读时,在读了含着两句的“笑”后面,要有节奏的停顿,以突出表现“她”的勤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2、下列有关文学、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C. 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一个没有民族偏见、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悄然(qiǎo) 喝采(hè) 深恶痛疾(wù)
B. 畸形(jī) 锃亮(zhèng) 婆娑(suō) 坦荡如砥(dǐ)
C. 洨河(jiāo) 夯实(hāng) 濒临(bīn) 意趣盎然(àng)
D. 秀颀(qí) 遒劲(jìng) 依傍(bàng) 惟妙惟肖(xiāo)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这应该感谢广大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
B.三年来,这些可爱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共享天伦之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C.某些国家企图限制中国的崛起,这简直是异想天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D.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不作为的官员如坐针毡,他们深感必须切实改进工作。
5、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习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6、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7、阅读下面有关《水浒传》的文段,回答问题。
宋江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本选段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请按照“人物+情节”的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并请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说说宋江因为什么“倒被纹了双颊,配来了这里”。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
【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4】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9、作文
我县某镇发现了新冠阳性个例,为防止疫情扩散,该镇所有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周末留校学习。某中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留校感言:“我爱家,所以想家,我更爱国,所以没有回家!”
这句留校感言,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从以下两题中选做一题,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一)给父母写一封家书(信); (二)就以上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家书按照书信格式书写;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具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