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同学搜集了很多孔庙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副。下面按上下联顺序组成的两副对联中,最恰当的是( )
①杏坛礼乐冠华夷 ②至圣无域泽天下
③威德有范垂人间 ④泗水文章昭日月
A.上联①下联④;上联③下联②
B.上联①下联③;上联②下联④
C.上联②下联①;上联④下联③
D.上联④下联①;上联②下联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王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在场人士听得津津有味。
B. 看到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搬起石头砸缸。
C. 他站在台上窃窃自语,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D. 草原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
3、习近平主席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下面对传统节日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传统节日 | 传统习俗 | 相关诗句 |
A.春节 | 贴春联、放爆竹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B.端午节 | 吃粽子、赛龙舟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C.重阳节 | 登高、赏菊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D.中秋节 | 赏月、吃月饼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A.A
B.B
C.C
D.D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之“乐”: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B.《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提到谋死隐鼠一事,隐鼠是被阿长踩死的,这篇写谋死隐鼠的散文是《狗·猫·鼠》。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五猖会》中“父亲”严厉而尽责,他能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支持。
5、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明天开始”、“向我点头”、“你怎么才来”(这句话中加点字都属文介词)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这句话没有语病)
D.一个人是否成才,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习惯。(这句话存在“两面对一面义的语病)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蓑笠(suō) 倘若(tǎng) 嫩芽(nèn) 居心叵测(pǒu)
B.喉咙(hóu) 酝酿(liàng) 俯视(fǔ) 人声鼎沸(dǐng)
C.抚弄(nóng) 并蒂(tì) 沉寂(jì) 兴味索然(suǒ)
D.窜逃(cuàn) 倜傥(tì) 莅临(lì) 淅淅沥沥(xī)
7、根据课文,下列古诗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鞍鞯。
C.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D.早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人咸②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③,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寝陋:丑陋②咸:都 ③匕箸:调羹和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 睨之(斜着眼看)
C. 幼时殊无异之处(特别)
D. 人咸易之(容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久而不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有
C. 幼时殊无异之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 如是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如是在噬,石又再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4】从郑板桥学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9、诗句默写。
(1)《约客》中表现作者含而不露的表达寂寞、焦躁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泊秦淮》中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贾生》中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又见秋风起
①深秋,渐起的冷意使整个校园花草萧条,生命全无。飒飒秋风中,两株奇崛的古槐硬是挺着虬枝到现在,也再无还手之力地落个满地枯枝败叶。冬天未到,我早已佝偻了腰背,像一只僵硬的蚂蚁踟蹰着。
②“丁零零……”清脆响亮的电话铃声响起,一看,是妈。
③“天气转冷了,你衣服够吗?棉被厚不厚?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下降 10 度,不 够的话我明天给你拿来……”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通。
④“够了够了,你不用专门跑一趟了。”妈仍不放心地嘱咐了好几遍,才不舍地放下电话。
⑤从她的声音里我似乎能感受到她急促的鼻息,耳边萦回的叮咛撩动我隐约的遥想。 我仿佛能看到此刻的她正拿起亲手为我新织的毛衣,铺平又叠起。其实远在异乡工作的我每年秋寒时都会第一时间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那些琐碎的唠叨如时光深处的温暖烙印,为我拂去秋寒,融化冬雪。
⑥记得还在读师范时,秋寒刚刚到达的一个大清早。我懒洋洋地拿着饭碗,不情愿地走出寝室。被迎面的寒风一吹,我浑身瑟缩,慢吞吞地朝食堂走去。
⑦下了楼,发现门口有两个熟悉的身影。走近了,却发现是父亲和母亲。父亲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中山装,袖口的卷边已经磨破。他通红的脸上直冒热气,一双粗粝厚实的大手正凑到嘴边哈气。母亲的头发上沾满了细碎晶莹的冰霜,脖子里土黄的围巾衬得她的脸色有些泛黄。她把双手叉进棉裤口袋里暖手,肥大的棉裤使她瘦小的身躯看起来更加单薄。他们的身旁支着一辆 28 寸的加重自行车,一边的脚踏上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车子不堪重负似乎将要倾倒。
⑧“你们怎么来了?”我赶忙把母亲拉到一旁的桂花树下低声询问。父亲在一旁笑盈盈地望着我,眼里却盛满疑惑。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这身乡下人的打扮在这县城里有多扎眼,我真怕会有同学看见。
⑨“这不你爸昨晚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冷空气,怕你冻着,一大早就赶来了。”母亲边解释边伸手去解蛇皮袋,里面装满了我的衣裤鞋袜。“还有你最爱吃的土酱炒冬笋肉片, 天冷要多吃点!”母亲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保温杯塞到我怀里。
⑩我一边应声一边催促他们赶紧回去,父亲便骑上车带着母亲回家。我一看表:才 7 点整,而他们却空肚子骑了 15 里路,把掌心的温暖捎带到了我的手里。我愣愣地站在那儿, 嗓子眼儿被哽住。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花树下泪流满面。父母亲每天夜晚为我看天气预报,牵挂着他们一辈子也不放心的儿子,而我却忘记了问候一声右手还植着钢板的父亲和惧寒的母亲。
⑪想起“气象先生”宋英杰接受电视采访时说的一个故事。
⑫家住北京的他看完电视后,寝不安席。他拨响了远在武汉的儿子电话。告诉儿子寒流快到武汉,嘱咐儿子注意保暖,要不就寄点衣物过去。儿子在那一头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挂了电话。他准备再拨时,哈尔滨的母亲打来电话,关切地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没有?”他来不及答话,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母亲急了,唠唠叨叨地说了半天“责备”的话。她问母亲那边天气,母亲说:“雪还在下呢。”
⑬他愣住了,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记了北风起处的哈尔滨和自己的母亲。
⑭为什么人间最温暖的亲情都是自上而下的?在秋风起时,父母常常惦记着远方的儿 女,而我们却忘记了去关心下独守家中年迈的双亲。父母永远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灯,照亮黑暗,驱逐寒冷。而生活在融融爱意中的我们是否能用及时的问候抚慰他们,让他们的心远离寒冬?
【1】文章记叙了三件事情,请仿照例句,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例句:母亲打来嘱咐的电话让“我”添衣注意保暖,“我”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
(1)读师范时一个秋寒的早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风未到武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⑩自然段画线句“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花树下泪流满面”表达了“我”此刻 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为何要叙述“气象先生”宋英杰的故事?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的理解。
11、改变一生的闪念
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那是在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她回头看看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肯定有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
她当然可与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在大声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湖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简单地梳洗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她还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多少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了这件事。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着,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的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多年之后,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使我摆脱了困境,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的脸上立刻变得忧郁起来,轻轻摇着头说:“我也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那样” 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一句中,“冲”“搂”两个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4】文中④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文中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6】指出下面各句话描写人物使用的方法或角度。
①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____________)
②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____________)
③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湖涂的脸。 (____________)
④而旁边的大人们,正在大声地斥责着。 (___________)
12、请以“ 初识的中学生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刚刚进入中学写出你感触最深的人或事 (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3)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500字 (4)立意新颖,内容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