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悚(sǒng) 迭起(dié) 殷红(yān) 扑朔迷离(shuò)
B. 麦茬(chá) 揩拭(kāi) 校对(jiào) 鲜为人知(xiān)
C. 弥漫(ní) 哺育(bǔ) 哽咽(gěng) 鞠躬尽瘁(cuì)
D. 愧怍(zuò) 憎恶(zèng) 亘古(gèn) 气冲斗牛(dǒu)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C.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抖擞(sǒu) 窠巢(kē cháo) 着落(zháo) 莅临(lì)
B. 烘托(hōng) 抚摸(fǔ) 衣裳(shang) 化装(zhuāng)
C. 酝酿(niàng) 应和(hè) 贮蓄(zhù xū) 菜畦(wā)
D. 粗犷(guǎng) 咄咄逼人(duō) 淅沥(xī lì) 静谧(mì)
4、下列加点虚词中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B.何陋之有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山门圮于河 于:介词,在。
D.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成为。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写自已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②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③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④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 -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者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⑤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
A.⑤①②③④
B.⑤①④②③
C.②③⑤①④
D.③②⑤①④
7、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金色花》作者是泰戈尔,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是现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繁星》《春》等。
C.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8、阅读下面《论语》选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⑩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
C.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D.三人行(三:三个)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D.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
A.第②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B.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岁到三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四十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C.第⑤章孔子赞美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D.第⑨章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9、诗文名句默写。
(1)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3)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光匆匆,多少豪情壮志被岁月销蚀,孔子就在《论语·子罕》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
母亲的风筝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 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想来母亲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这回倒真让我心下一动,之后不久,闲来无事,我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竟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⑥再后来,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
⑦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她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爸爸对我们一贯的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出门必须说一句:“过马路小心!”其他都不管了。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地再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倒也简练得可以。
⑧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长大成人,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我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
⑨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英语没管好,画画的天赋也给管没了。倒是那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有删改)
【1】第一段,作者说她母亲“最爱操心”。其中的“最”字,在第2-3段的两个例子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文章第2、5段的结尾都提到我“跳脚”,请概括“我”会在什么情况下“跳脚”。
【3】第7段提到了爸爸的态度。在对孩子的担心上,妈妈和爸爸的区别是什么?
【4】第7段开头,说“风筝断了线”,文章结尾又说“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这两者矛盾吗?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11、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有些爱,我们无权挥霍
那年的暑假,很多同学都没有回家,而是参加学校里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女孩也报名参加了,去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同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一起生活一个月。
临行前,她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你安心去吧,我和你妈在家里挺好的。”
父亲是一家国营老厂的科长,没有什么大本事,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为人敦厚老实,虽然挣钱不多,但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所以也算衣食无忧。
两天之后,她收到父亲给她寄来的1000元,和宿舍里的姐妹们相比,不算很多,但她还是一下子拿出200元,请宿舍里的小姐妹去吃饭。这是宿舍里的规矩。
从肯德基出来的时候,已近傍晚,街上车如流水、人声喧哗。回宿舍的路上,几个女孩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一转头,女孩忽然发现一个腿有残疾的中年男人跟在身后,亦步亦趋。原来,他是一个捡废品的,等着捡她们手中的饮料瓶。
女孩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说:“别跟着我们行不行?”男人脸上露出谦卑讨好的笑,眼睛贪婪地盯着她手中的饮料瓶。
她鄙夷地看了他一眼,把手中还有几口饮料的瓶子丢给那个男人。男人说:“不着急,等你喝完了把瓶子给我就可以了。”她厌恶地皱着眉头说:“我不喝了,麻烦你别跟着我们,以后也别在大街上乱逛,像你这样的人简直影响市容!”
男人并没有计较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捡起那瓶没有喝完的饮料说:“白扔了太可惜了,你们这帮孩子这样糟蹋好东西,简直伤天害理。”他用衣袖擦了一下饮料瓶,递给她。她不屑地白了他一眼,说:“这么脏的东西,你留着喝吧!”他当真喝了起来。
看着他仰着脖子喝饮料,像几年没吃东西似的,女孩忍不住把准备带回去作晚餐的汉堡一并扔到他捡废品用的袋子里。男人红了脸,结结巴巴、语不成句地说:“我是捡破烂的,但我不是要饭的,我靠回收废品旧物供女儿上大学,不丢人。我女儿念的是北大,和你们一般大,一直都是我用收废品的钱供她念的大学,她明年还准备考研究生呢。”
说到女儿,他的脸上瞬间灿烂了起来,透着自豪的神情。是的,他有这么优秀的女儿,让他有足够骄傲的资本。
女孩低着头不出声,她的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触动和震撼。是的,捡破烂、收废品并不丢人,丢人的是自己,拿着父亲的钱,心安理得地和同学们比吃比喝,比穿比戴。自己的父亲也会像眼前这个男人一样以自己为荣吗?她从来没有深刻地想过这个问题,只有要钱的时候,才给父亲打电话、写信,手心向上,无度索取。
男人走的时候,又回头说:“如果爱你们的父母,就别太浪费了,节省一点,你们的父母在家里就可以宽松一点,因为你们花的钱都是从父母手里拿的,你们没有资格浪费。”
她低下头,几个女孩都不再言语了。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她绕路回家看望父母。下了火车,她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背了一捆废品,吃力地往前走,她扬起手中一个刚刚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子,对中年男人说:“我这里有一个空瓶子,送给你了。”
男人说:“谢谢!”回过头来抹了一把汗,冲她露出笑容。她呆住了,那样宽厚温暖的笑容,那样低沉磁性的声音,这不是父亲吗?
父亲每次打电话都说他在家里挺好,如不是亲眼所见,她真的以为父亲在家里挺好的。后来她才知道,其实父亲所在的那家国营老厂因改制分流,职工大多下了岗,父亲也不例外,他两年前就下岗了。每次她回家,父亲都掩饰地拿了母亲给准备的饭盒早出晚归,为的只是能让她安心读书。
而她呢?怎么就没有想想……
她的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有些爱,我们挥霍不起,也无权挥霍。
(作者:积雪草 有删改)
【1】文中女孩和捡瓶子的男人在故事中的神情变化交织在一起,使文章波澜起伏。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女孩 | 不耐烦 | ① | ② |
男人 | ③ | 红了脸,结结巴巴 | ④ |
【2】文中画线句“男人脸上露出谦卑讨好的笑,眼睛贪婪地盯着她手中的饮料瓶。”中“贪婪”怎么理解?
【3】文章结尾处“而她呢?怎么就没有想想……”,她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以补充。
【4】如果删去女孩回家遇到父亲捡废品的情节,你认为对文章的主题表达有影响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定格瞬间的美,凝聚成永恒。对于袁隆平爷爷而言,我们记住了他田间端详稻穗的样子;对于张桂梅校长而言,我们记住了她拿起喇叭给学生鼓劲的样子;对于父母而言,我们记住了他们冒雨给我们送伞的样子;对于同学而言,我们记住了他(她)帮助我时微笑的样子……无论你我他,都有一帧帧让人动容的画面,都有一个个值得被铭记的样子。
请以《我记住了你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写人的文章,写出人物的精神。(2)书写端正规范,不少于600字。(3)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