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省白城市初三上学期一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以其天衣无缝的写作技巧向我们展现了平桥村的民俗风情。

    B.春到金陵,历代的文人墨客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古城春景。

    C.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D.中国政府抗击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行动,让全世界叹为观止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地铁对沿线商圈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整座城市也因此充满活力。

    C.同样是为粉丝签名,有人行色匆匆,有人却单膝跪地、郑重其事

    D.热播的《虎啸龙吟》中的司马懿红袍加身,走投无路时只好黑化。

  •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应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现实。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有《羊脂球》等。

    C. 《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的和《楚辞》中的《离骚》。

    D. 因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 4、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公子行(唐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cōng)蹋烂麦青青。

    A.第一句诗人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以彩霞失色来反衬贵公子“锦衣”的华丽,可见其家世之贵显,生活之豪奢。

    B.第二句描写了贵公子们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骑马去野外春游,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写诗目的,批评了他们的奢华与游乐。

    C.三、四两句的议论与叙事,虽无直接显露作者感情的字眼,但马之“骄”即人之“骄”,他们这些公子王孙的骄横、不可一世可以想见。

    D.这首诗旨在批判公子王孙中的执绔子弟不懂得体恤农民稼穑之艰辛,春游时让马随意踏毁麦苗的卑劣行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②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乐而乐(后:在……后面)

    B.感泣母(辞:不接受)

    C.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

    D.二岁而(孤:幼年丧父)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  遂大通六经

    B.或异二者之      每以天下己任。

    C.必曰            如土石何

    D.则何时而乐耶    有志于天下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表达方式的运用来看,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

    B.甲文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乙文以散句为主,语言简洁有力,一气呵成。

    C.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乙文叙述了范仲淹的身世与刻苦求学的情景,表现他少时就有心忧天下的抱负。

    【4】翻译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现代诗,回答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诗歌讲究炼字。试赏析“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2在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本诗却有较强的韵律感,试分析《礁石》的押韵规律。

    3读完全诗,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你一定收获了许多,请完成下列题目。

    【知识积累】你收集到了许多与气象物候有关的谚语,请写出其中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探究】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

    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横断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在山南,能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  

    ——《地理》八年级上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海撷趣】 根据语境,续写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1)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4)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6)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起来,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的句子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熟悉的声音

    何佳

    ①从来没有想过,会对声音如此敏感和渴望。

    ②宅在家里的那些日子,每天从窗外传来社区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喇叭声,上午和下午,由远及近地响起来,又逐渐远去。还有哨声,是紧邻小区的消防队发出来的,每天早上6点多钟响起,7点多的时候还要再响一次,高亢嘹亮。应对疫情以来,每当听到这些按时响起的声音,就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安心,让我焦虑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③我渴望着更多声音。向每一缕吹进窗内的风儿问好,下雨的时候,与窗前的每一滴雨交谈。我家二楼和顶楼种了花草和蔬菜。常有很多鸟儿光临,麻雀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我也听得如痴如醉。有些菜起苔开花了,菜花招来不少蜜蜂,它们嗡嗡地鸣唱着采蜜。菜地里培育了南瓜、冬瓜、丝瓜,还种了四季豆和豇豆。一场春雨后,果蔬纷纷发芽。刚冒出土的小小芽孢,像举起的小拳头,充满着生命的力量,我仿佛能听到它们生长的声音。柑橘树、葡萄树上缀满小果子,像一串串小铃铛。花盆里的花也长得很好,月季花、绣球花的花枝上,有很多花蕾,有的已经打开,有的还在苞里。小小的、翠绿的、粉红的,一嘟噜一嘟噜的花蕾,仿佛在交谈。

    ④宅家两个多月后,我第一次上街。各种声音一起朝我耳边奔涌而来:火锅店烫锅咕咕冒泡的声音,店铺伙计的吆喝声,挑橘子卖的果农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声音,路边小摊上铁铲在锅里翻动油炸三角粑的声音……也有相互打气鼓劲的声音:“生意清冷只是暂时的,大家稳起、雄起!”

    ⑤“大家都稳起、雄起!”

    ⑥最喧闹的是高笋塘广场。

    ⑦茶馆老板吆喝:“东边客西边客,东西南北四方客,请进店里把脚歇——”

    ⑧卖汤圆的吆喝:“盯倒起看倒起醪糟汤圆炒米糖开水烫背呀——”

    ⑨这些热闹的、有人气的、熟悉的声音又回来了。我如饥似渴地倾听着这些久违而亲切的声音,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天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⑩春意越来越浓,好消息也渐渐多起来。我在网上购置了一些果树苗,趁一个下雨天,与两个弟弟相约回老家栽果树。

    出城时还是小雨,路上渐渐下大了,这是立春之后下得比较大的一场春雨,对庄稼来说,这是一场喜雨。到了老家,正是午饭时间,远远近近的乡村房舍飘起了袅袅炊烟。在大兄弟家闲置的厨房里,自己动手做起饭菜来。伴随着屋后泉水涌出的咕咕声,屋下燕儿的呢喃声,一桌饭菜很快做好。那满满一桌土生土长的新鲜菜蔬,仿佛让人听到乡村深处生机勃勃的声音,一时食欲大增。

    正是麦苗青、青菜花黄的季节。午饭后我上田野里走一走,一边采摘野菜,一边聆听声音。水从一丘一丘的田坎翻出来,又一丘一丘往下流。流动的声音急促而不可阻挡。河开、地开、眉开,清朗之气上升,我仿佛听见大地粗粗地呼出一口气,从呼吸的声音里听见澎湃的力量。

    地气升涌,心气复元。大地变得松软又湿润,水塘里的水一波波地往上鼓涌,鲜活而润泽。顶着斗笠披着蓑衣的农人,手拿锄头在培护田坎。干裂的田坎,趁着春雨要培护瓷实。大水牛正在水田里打滚。老牛大概知道,大地生机盎然,盼望多日的鲜嫩将来到嘴边。有农人在修理犁头和锄头,为春播作准备,吱吱嘎嘎的声音格外动人。正是下种的好季节,大地的脉管里仿佛也传出躁动和嚣响声,源源不断地涌现能量。

    听着这些熟悉的声音,它们恰似青山起春雷,又如天公重抖擞。我心爱的土地正在生机勃发!

    选自《人民日报》

    【1】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奔涌”。

    【2】赏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

    【3】根据下面的句子,联系全文进行仿句。

    宅在家里时,“我”听见熟悉的声音,它们让人亲切和安心;

    ①第一次上街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本文所记录的“熟悉的声音”,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可最后一段为何说它们“恰似青山起春雷,又如天公重抖擞”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5】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中多处运用了描写声音的拟声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B.全文内容旁征博引,语言幽默又不失历史厚重感。

    C.第⑤段单句成段,作用是突出强调了大伙儿相互打气鼓劲的声音。

    D.第⑧段中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有拉长语调的作用。

    【6】在你的生活里一定也有某一种“熟悉的声音”,让你感到安心,平静,亦或是欣喜,激动……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简要描述。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温暖的脚印

    ①想起来,那是十六年前的事了。

    ②一场雨不合时宜地从清晨开始飘落,院子里不久就成了湿滑一片。芦花鸡似乎想从屋檐下冲到对面的瓦棚去,但没跑几步就被雨点逼了回来,身上的羽毛打了绺儿,木呆呆却心有不甘地看着远处。某一刻,我感觉它的神情和我惊人的相似。

    ③分配通知书是昨天送来的。几行龙飞凤舞的字迹,把我打发到了一所乡下初中,要求第二天报到。也就在那天,我得知一起毕业的七个女生中,有六个被分到了新建的中心学校。新校条件好,熟人多,不会孤单,而我即将报到的那所中学呢,更像一个被世人忘记的老者,在乡野深处顽强地存在着。房子低矮,破旧,大门洞开,风和沙尘在春季会肆无忌惮地涌进来。A通知书被我折起,又展开;展开,又折起。没人告诉我,我究竟被谁玩弄于股掌。成绩优异如何,实习表现优秀又如何,无须比试,我已败北,睁着一双迷茫的眼,却不知道自己怎么输的。

    ④父亲一直坐在椅子上抽烟,缭绕的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很多年了,他习惯用沉默作为和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但昨夜,很晚了,还听见他和母亲在说着什么,如同风吹树响,偶尔夹杂着一两声叹息,轻轻传来,落叶一样,轻得让人心疼。眼泪就是在那一刻蓄满眼眶的,不为命运,不为自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女儿,只为白日里他紧绷的面孔,以及看我时躲闪的目光。

    ⑤将近九点,雨停了。父亲把烟头掐灭,走出去探路。不一会他折回,眼神依旧躲着我,说:“能走了。”又说,“第一天上班,耽误了不好。”我把通知书揉成一团,扔在了桌子上。纸团滚动了几下,好像落到了地上,我也懒得去理会。从杂物间推出自行车,刚要走,父亲从后面赶过来,把车子接了过去。

    ⑥门前的路,向东约五百米才是油漆路。父亲扛起自行车,一步一滑地出了家门。我跟在他身后,躲闪着泥水,可鞋子上还是沾上了泥巴。我一皱眉,他好像背后长了眼睛似的:“踩着我的脚印走!”果然,他的脚踩过的地方,泥巴被带走很多,我再踩,就不大沾脚了。只是这样一来,他需要把步幅缩小,来迁就我。却也不焦躁,一步一探地谨慎地落着步子。B由于用力,一侧膀子歪着,黑色的自行车座子牢牢地倚着他的头,衬出头上星星点点的白。脖子上青筋暴起,最粗的一条突突地跳着,仿佛那里活跃着一轮即将喷薄而出的太阳。

    ⑦太阳终于跳出云层了。浅草窝里,一朵蒲公英黄艳艳地向着天空挺起了身子。叶底还沾着泥,花茎的顶端却托举起一圈干净的花瓣。那么美,那么自在,那么快乐地绽放自己啊,在这风雨之后!眼睛碰到它的刹那,心中某根弦忽然放松了许多。

    ⑧到公路上,父亲放下车子,跺了跺脚,拍了拍手。只是短短的几百米,他的脸上却见汗了。到底岁月不饶人。我让他回去歇歇,他转身要走,又回过头看看我,把手伸进上衣口袋里,我以为他要掏手绢擦汗,摸出来的却是一张纸。交到我的手上,还带着父亲的体温。定睛一看,是那张被我揉皱的通知书,已经被叠得四角分明。他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吐出一句话:“闺女,啥事没有一辈子定性的……好好教,咱要得对得起那些娃娃!”这一次,他的目光没有躲闪,似乎有光亮在他的眼底闪动。我低头答应着,不敢去看他的眼睛,也无暇分辨那闪动着的是期待的神采还是一言难尽的眼泪。车子拐弯时,发现他还在站在那里朝这边张望。巨大的天空背景下,他成了矮矮的一个。什么时候,他开始老了呢?鼻子一酸,眼泪终于掉下来。小时候,我多么喜欢跟着他去田间劳作。他人高,步子也大。每件事,都做得有板有眼,手里的活就像文人笔下的文章一样讲究。人前谦虚,不吹牛,人后要强、努力,也是他教给我的。

    ⑨就这样,踩着他的脚印,我一步步走出了乡村。

    (作者;刘丽丽)

    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起因:______

    经过:①上班第一天,“我”踩着父亲的脚印走过泥泞的道路,感受到了父爱的力量;②______

    结果:“我”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超出了山村。

    2第③自然段交代其他六个女生被分配到新建的中心校,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3赏析文中A、B两处画线的句子。

    A通知书被我折起,又展开;展开,又折起。

    B由于用力,一侧膀子歪着,黑色的自行车座子牢牢地倚着他的头,衬出头上星星点点的白。

    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 11、阅读张永权《天上梯田听古歌》,完成后面小题

    ①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已是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

    ②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苗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

    ③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搭金梯,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

    ④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回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苗插在歌声里。

    ⑤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春天飞来白鹇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他还告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从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不息,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

    ⑥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这时,山风停止了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

    ⑦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自己的家园。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裉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

    ⑧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

    ⑨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

    ⑩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

    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梯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

    1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①__________,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梯田的壮美景观,②_______,③_______,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以元阳梯田为描写中心,以诗一般的笔触,写出了它的壮阔、美丽,从而突出了哈尼族人民勤劳善良的品格。

    B.“诺玛阿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指心中理想的家园,第二次是指安家之地,第三次是指哈尼人创造的美好家园。

    C.文中特别提到了一位哈尼古歌的传承人---那位小姑娘,是她把哈尼古歌艺术带到了意大利,传唱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D.“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这句话突出了天上梯田在哈尼族人民心中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E.元阳梯田与哈尼古歌,是与哈尼族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它们将长久存留在人们的心间。

    4结合你的理解,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是人生旅程的足迹,是一种生命过程。有经历就有体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积累,有经历就有成长……

    请以“经历了   ,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限制在600—8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