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中国三大国粹”的是?( )
A.京剧 B.国画 C.瓷器 D.中医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封建时代君王建立的专门与官员议事的宫殿。
B.侯,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属于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C.太傅,中国古代的职官。古代某段时期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次于太师。
D.薨,中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称帝王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一个给力的厨师是怎样炼成的呢?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起步,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用心揣摩,功夫到了,自然 ,烹制出各种美味佳肴。
②他舍弃过去 的办法,在新时代里按薪方式来制作《旋风九日》,同时坚持要让这部主旋律影片接受市场的检验。
③那时候,我知道自己棋艺不精,所以每天完成作业后就摆出棋盘自己打谱,将棋谱上记载的“飞象局”、“中炮局”等传统棋局背得 。
A.驾轻就熟 滚瓜烂熟 熟能生巧
B.滚瓜烂熟 驾轻就熟 熟能生巧
C.熟能生巧 驾轻就熟 滚瓜烂熟 ‘
D.滚瓜烂熟 热能生巧 驾轻就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当水温降低到一定阀值时,微囊藻营养体下沉至湖泊底部(多为单细胞生物),并继续保持以营养体的方式度过冬季。
B.他们演奏的作品是梅西安在战俘营里写的《时间终结四重奏》,《时间终结四重奏》这个标题的典故出自《圣经·启示录》。
C.这是一只多么神奇的枯叶蝶:从右边看是蝴蝶,从左边看却似桔叶;飞翔时看是蝴蝶,落地时却又像一片枯叶。
D.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的项目十分丰富,既有赛马、赛车、赛跑等径赛项目,又有跳高、跳远、标枪等田赛项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优秀人才不足、人才适应性差、技能型人才短缺等问题正在制约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竞争力的提升。
B.通过一个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
C.由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的广泛传播,使橘子洲美誉广传,蜚声中外。正是这种自然天赐和历史文化的凝结,使橘子洲成为长沙的“瑰宝”,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D.虽然漫画家英韬先生离开了人世,但他那自甘寂寞、豁达乐观的精神仍感染着我们,他那求真务实、忠于艺术、敢于批评的人格魅力犹在眼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究竟在哪,近日又有新说,让这一本该辨明却一直未受重视的问题浮现出来。在我看来,廓清网络文学的起点,不只为追溯一种事实真相,更在于给中国网络文学找到一个可供认同的时空坐标,以确立起文学实践与观念逻辑相一致的历史合法性,让这一文学的“来路”与“去向”在观念建构时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直以来,网文界的约定俗成是把1998年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其根据是基于一个重要事件,2008年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收获》等20余家文学期刊和众多媒体的积极响应,产生了广泛影响,于是人们便将1998年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起始年。这一认定也依据两个标志性事件:我国第一家大型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于1998年开始公司化运营,当时颇有影响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诞生于1998年。这种以文学高光事件认定网络文学起始年的观点,可称作“事件起源说”。
新近出现的另一种观点可称作“论坛起源说”,是由邵燕君、吉云飞提出的。《为什么说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是金庸客栈?》一文提出,1996年8月成立的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理由是: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只能是一个网络原创社区,而不能是一部作品。金庸客栈是中国最早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这种“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即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等“趣缘社区”性质,具备网络文学生产的“动力机制”。文章认为,被称作“网上《收获》”的“榕树下”走的仍是投稿、审稿、编发的传统文学路子,算不得网络文学起点;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晚于罗森的网络长篇《风姿物语》(1997年),将其算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更是于实不符、于理无据。因而提出:“为什么金庸客栈应该被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其依据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论坛模式的建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其次是趣缘社区的开辟,聚集了文学力量,在类型小说发展方向上取得了成绩,积蓄了能量;第三是论坛文化的形成,成为互联网早期自由精神的代表。”
应该说,“论坛起源说”从文学网站功能和网络文学的文化底色来锚定起点,较之传统的“事件起源说”是一大进步。但是,如果我们抛开其他附加因素而回归“起点”的本意;抑或说,如果我们承认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媒介载体而“创生”于网络的新型文学,那么,就只能回到这一文学的原初现场,选择“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即如前文所说的“用事实回溯的办法,而非概念推演”,我们将会得到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结论——中国的(汉语)网络文学诞生于1991年的美国,1994年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后才穿越赛博空间而挺进中国本土,并延伸壮大出蔚为壮观的中国网文世界。2003年起点商业模式的建立,刺激了类型小说的爆发式增长,文化资本的大范围介入打造了盛大文学、阅文集团这样的超级平台,实现市场分发的全媒体、多版权经营,直至延伸传播半径,让源自海外的网络文学以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开启“出海”之旅,打造了世界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基于这个可供验证的时空节点,是否可以说,这个“网生起源说”更具历史真实性与逻辑合理性呢?
网络文学皆因网络而“生”,而“网生”文学需要两个基本要件:一是技术基础,二是文学制度。前者为网络文学的出现提供媒介载体和传播平台支持,后者则让网络文学形成机会均等的生产机制和互动共享的话语权分发模式,而1991年诞生于北美的汉语网络文学就最早具备了这两个要件。有鉴于此,将1991年锚定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就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判断,“网生起源说”无非陈述了一个客观史实。
现在,当我们回溯中国网络文学的生长线时,以“网生起源说”来锚定它的起点,当然不只是为了厘清一个事实,或者执意将生辰前置而为网络文学争得某种荣光,而是为了找准历史原点,知道中国的网络文学“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廓清这一文学的正根和主线,以历史自觉而明史鉴今,让未来的网络文学发展行稳致远。
(摘编自欧阳友权《哪里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材料二
网络文学自上个世纪90年代长足崛起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断走向题材的丰富与类型的多样,产生了不少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也为影视、游戏、动漫等文艺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在这一过程中,也累积了不少的问题,如由写作的快捷性、作品的速成性造成的文字粗鄙化、叙述同质化等,呈现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不足。
因此,当前的网络文学,事实上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走出“数量”增长的粗放阶段,为以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谋求更大的发展。文学的使命与创作的追求就是“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所迫切需要的。网络文学的广大作者与从业者,委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须为此孜孜以求,努力奋斗。
(摘编自白烨《在强国战略的大格局中发展网络文学》)
【1】下列对“中国网络文学起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件起源说”认为1998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年,这种观点以文学高光事件作为认定依据。
B.“论坛起源说”认为1996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年,其提出者邵燕君等锚定金庸客栈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并依次提供了三点依据。
C.作者认为“事件起源说”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算作中国网络文学起点于实不符、于理无据,与之相比,论坛起源说可以说是一种进步的观点,但网生起源说才更具有真实性和逻辑性。
D.作者则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年是1991年,是以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媒介载体而“创生”于网络的新型文学为前提的。
【2】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和论证的相关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作者认为廓清网络文学的起点,不是为追溯一种事实真相,而在于给中国网络文学找到一个可供认同的时空坐标。
B.材料一指出网生文学以文学制度和技术基础为基本条件,前者为网络文学出现提供支持,后者让网络文学形成一定的生产机制和话语权分发模式。
C.材料二肯定了20多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以游戏、动漫等文艺形式的创作资源都来自网络文学为例,论证了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D.材料二对网络文学当下的现状辩证地进行了概述,指出当前网络文学还处在“数量”增长的粗放阶段,迫切需求提升质量,并对网络文学的从业者提出了要求。
【3】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据统计,目前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的主要分类近20个,细分类别达到200余个,其中建党建国、改革开放、反腐倡廉、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正能量题材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B.从《琅琊榜》到《少年的你》,从《庆余年》到《大江大河》……在大量由网络文学IP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中,诞生了不少大热的优秀作品。
C.当前,网络文学维权困难重重,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总体盗版损失规模为56.4亿元。网文作家“愤怒的香蕉”深受盗版之害,其小说《赘婿》一更新完,就有人在《赘婿》百度贴吧里放盗版章节。
D.网络文学目前出现的“融梗”“洗稿”现象,让很多人阅读作品后总会觉得情节似曾相识,一些作品尤其是同一类作品中的人物虽然姓名不同、身份不同,但行动元是一致的。
【4】材料一作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的生长线是什么?根据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描写阿房宫楼阁的盘旋、屈曲,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楼阁的形状之奇特和数量之多。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茅草被抢之后,诗人的焦急和无能为力;“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生活的穷困。
(3)苏轼《赤壁赋》中,作者感到人生短暂、自身渺小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希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即将离别的两人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气结声阻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4)《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议论部分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2)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行人面对路途的艰难、山的高危,只好以手抚着胸膛而无可奈何的叹息。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国风·秦风》)
(2)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4)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5)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 (《孟子》二章)
(7)_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8)___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离骚》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颔联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
B.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诗歌描写景物带有鲜明的时间特征。颔联“灯火”“星河”,颈联“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夕”中之景。
D.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2】“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谕询:“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成龙奏:“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得盗,赏;藏盗、纵盗,罚。”下部议行。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注释:①拨什库:清代官名。②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③靳辅:清代治河专家。
(节选自《满汉名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B.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C.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D.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如“擢”,表示兼任的如“署”。
B. 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C. 保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户籍编制,以便统治者通过层层管理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D. 畿辅是清代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成龙虽然在乐亭任职时间不长,但施政深得民心。后来,又因为为官清廉,得到皇帝诏令嘉奖。
B. 皇上向于成龙询问畿辅重地兴利除弊首要的事是什么,于成龙认为是消除盗贼,大力推行保甲制。
C. 皇上认为可能会有借钱纳资捐官的人,这些人最终会剥削百姓来偿还债务。于成龙认为皇上说得对,于是主动认错。
D. 皇上亲临察看于成龙负责修缮的高家堰、归仁堤各处,命令于成龙继续筹办增筑疏浚的事务。不久他因病请假,回乡调养治疗了。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2)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了,美盲却很多。教育家蔡元培说:“在嚣杂的剧院中,演简单的音乐,卑鄙的戏曲。在市场上散步,止见飞扬尘土,横冲直撞的车马,商铺门上贴着无聊的春联,地摊上出售恶俗的花纸。在这种环境中讨生活,怎么能引起活泼高尚的感情呢?所以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美,犹如生活之需要阳光。美育是培养健全的人不可缺少的教育,犹如维生素之于生命。
向美而行,不是为了让少数人掌握“一技之长”,而是为了让所有青年学子在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中追求更有品质的人生,领悟到人类精神疆域的自由、富饶、高远和博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眼中的美育”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