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井水清冽有加,人称“范公井”,据说为范仲淹所修。[甲]民间相传范仲淹用井中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
正东有祠堂,祠中不只供奉范公像,还供着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千竿翠竹,蔚然成林。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乙]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丙]他回忆着“浊酒一杯家万里”,戎马倥偬的繁忙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着贬谪地方,见到的民生疾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振聋发聩。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任人官宦。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萧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万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节选自《南齐书·萧子良传》)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3、下列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一般用帝王的年号或王公年次纪年或干支纪年,例如:元和十年、阳嘉元年都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B.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度的三个月依次为孟、仲、季。
C.“参乘”指古时乘车时站在车内右边侍卫的人,“岱宗”是泰山的别名。
D.“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三山”指南海中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① , ② 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 ③ 是值得怀疑的。 ④ ,议员在议会中打架, ⑤ 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 ⑥ 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然而 | 假如 | 一定 | 正如 | 虽然 | / |
B | 可是 | / | 肯定 | 也许 | 即使 | 那么 |
C | / | 一旦 | 似乎 | 也许 | 那么 | 可是 |
D | 但是 | 如果 | 大概 | 比如 | 也许 | 而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句子中根据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⑦燕王拜送于庭 ⑧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⑨无乃尔是过与
A. ①②/③④/⑤⑦/⑥⑨/⑧ B. ①⑨/②⑥/③/④⑦/⑤⑧
C. ①④⑦/②⑨/③⑤/⑥⑧ D. ①⑤/②⑧/③/④⑦/⑥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
(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共享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过剩产能、闲置资产、闲置时间、闲置技术,是去产能去库存的有力方式,不仅提升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而且拓展创新了分工合作的方式和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个人带来发展的契机和动力,而且对企业、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共享开放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共享带来的合作与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
(摘编自陈健、龚晓莺《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材料三:相对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似乎还是慢了一拍,大体量的共享经济企业还不多,涉足的领域也较国外为少。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的共享经济起步本身较晚,在共享出行以外的其他很多领域都还在学习和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二是因为人际信任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的共享经济商业行为都会与不曾相识的人打交道,但在中国对陌生人的信任度相对还比较低,此外也缺乏可靠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供参考。三是文化差异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人们善于也鼓励社交,人们对于在陌生人家里借住、将车借给陌生人出行等事情上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比中国人要小很多,因此在某些领域就会存在西方成功的商业模式无法移植的问题。
(摘编自财新网《共享经济将会在中国如何发展》)
材料四:共享单车矩阵分析图
(资料来源于李琨浩《基于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共享单车发展对策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内驱力,而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成熟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信息技术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首要任务。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重在分析共享经济的益处,材料三则重在分析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不足,三则材料让我们对共享经济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
C. 我国人际信任基础薄弱,这既与中国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有关,也与中国缺乏有效的个体信用体系有关,要克服这一问题需靠个人与国家共同努力。
D. 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落后于世界的步伐,但我们不能为了追赶而照抄照搬西方国家,只能通过自我探索发展本国的共享经济。
E. 材料四中的图表以微观个例—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带出共享经济发展的各项影响因素,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3】从国家政府的角度而言,怎样才能使得共享单车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耸入云霄,而“__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2)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婚后生活贫苦,但她三年如一日,甘贫操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达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
(2)在《观刈麦》中,白居易写农民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苦环境中,还是竭尽全力苦干抢收,突出其劳动之艰辛。
(3)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们的追求都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她日夜劳作、不辞辛苦的美德。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村妇孩童送饭的场景,侧面表现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景色。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窸窣、江波汹涌之状,也委婉地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
(2)其间旦暮闻何物?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鸷鸟之不群兮, 。
(5)屈心而抑志兮, 。
(6)芳与泽其杂糅兮,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佩上繁多而充满芳香的饰品,使身上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时令和送别主题,渲染了送别的氛围。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流歌断春风暮”,这句是说那流水般的一曲清歌,在春风吹拂的暮霭中结束了。“春风暮”为景语,一字一景。
B.“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描绘了一个飘忽迷离的梦境,营造出一种素淡朦胧的意境。
C.“明月随人去”与苏轼的“千里共婵娟”都是写对月怀人,传达出一种广漠旷达的境界。
D.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调,从闻歌入笔,转写梦境,把怀人念远的感情表现得深刻人微。
【2】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 ① 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② 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公③ 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
[注]①指卫庄公。 ②眕:忍耐而不轻举妄动。 ③指鲁隐公。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降而不憾 憾:怨恨 B.难以济矣 济:成功
C.何以得觐 觐:朝见 D.请莅于卫 莅:治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国君来说,如何爱子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所以石碏向卫庄公进谏,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疼爱孩子应该用正道去教导的观点。
B.石碏根据传统的伦理关系总结出“六逆”和“六顺”,用鲜明的对比提醒卫庄公纵容州吁便是去顺效逆,可惜庄公没有听从。
C.石碏深知州吁为人不能以德和民,必将众叛亲离,引火自焚,他禁止石厚与州吁来往,并且在桓公即位后告老退休。
D.州吁弑君篡位,喜欢打仗,不能安定百姓,因此不受卫国人拥护。石碏不但联合陈国杀死了州吁,还大义灭亲,派人杀死了石厚。
【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⑵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4】请简要概括石碏作为“纯臣”的义举。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在一些旅游团特别青睐的大学,每到旅游旺季,校园就成了“动物园”“人民公园”,学生成了“被参观”的对象。众多游客进入,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校方出台限制一切外来人员进入的规定,引发网民热议。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馆长单霁翔说,为最大限度地开放文化资源,故宫除了采用分散参观人流,开放更多区域等措施,目前正在用新技术让国宝《清明上河图》动起来,观众走进模拟空间,就可穿越时光穿梭于北宋市井。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关于“公共资源的开放方式”的什么联想与思考?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