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 娉婷(pìn) 秘诀(jué) 断章取意(yì)
B.拮据(jù) 箴言(zhēn) 儒养(rú) 相得益彰(zhāng)
C.栈桥(zhàn) 端详(xiáng) 诓骗(kuāng) 鸠占鹊巢(què)
D.愧赧(nǎn) 伦巾(guān) 带挈(qì) 根深蒂固(d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已经收到捐款4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冷梅同学后期康复的治疗费用。
B.课堂,只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要铸造健康、优美的灵魂,抵御丑恶的腐蚀,必须课内外协同行动。
C.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D.2018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不光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还为中国队获得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
3、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友情”是名词,“真诚”是形容词,“受益匪浅”是补充短语。
B.“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这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C.“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这个句子中“抹去泪水的”作定语。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与武松有关的精彩情节有“景阳网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
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席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命运的同情。
D.艾青的诗歌意象丰富,语言朴素生动,富有生命力;诗人擅长使用散文化的诗句,非常适合朗诵。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____,他是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______)
(3)伛偻提携(______)
(4)觥筹交错(__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这句话来表示什么意思?
【4】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联系全文你能感受的什么?
6、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行路难》(其一)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诗开头的“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但接下来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揭示了当下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C.“冰塞川”“雪满山”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李白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惆怅。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通过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2】赏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7、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九年级某班正在开展“精准扶贫我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请围绕活动主题,在下列甲、乙两条宣传语中任选其一,仿照上句,补写下句。
甲:精准精确精到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坚定信念跟党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起点。请你根据脱贫项目示例,再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支两招。
示例一:发展养殖业
示例二:打造农家乐
招数一:___________________
招数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材料二:
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通向外界道路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一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身残志坚的昆明市乌龙镇芭蕉箐小组村民张顺东说:“我们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精神上不残,我们还有脑和手,去想去做。”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
你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们村扶贫工作队李队长正在召开脱贫群众科技致富动员会,邀你参加并请你在大会上作一个即席讲话。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 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韩愈《马说》)
(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你是爱,是暖,__________,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6)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7)《沁园春·雪》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乡(节选)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简析加点词“高墙”的含义。)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选段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复杂心理?
【3】“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4】结尾写那些模糊了的美景又在“我”的眼前展现出来,有什么作用?
10、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1985年的一场电影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老李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⑫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㉑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㉒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㉓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㉔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㉕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㉖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㉗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㉘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作者李义文有改动)
【1】阅读⑳~㉘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
电影放映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放映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散场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
(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2)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3】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⑫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 ,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备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整整奋斗了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了“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她说:“只要学习我就高兴,学习我就有收获。”
她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制表、修图等软件,确实令人惊叹!
要求:(1)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榜样”“学无止境”“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不少于600字。 (2)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