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的自尊心很强,请同学们说话要多留心,以免不要伤害她。
B.近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找借口,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
B. 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就漫游了大江南北。
C. 电影《战狼2》,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D. 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3、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A.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易逝。
B.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C.这首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凋衰消逝无可奈何的情感。
D.“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一块寻常石头,也许不会被人看重,但是,一旦雕成了一尊佛像、高居于庙堂,就会被万人膜拜;一个寻常的人,一技精可以济世,一艺巧可以愉己。没有人是天生的伟大和卓越,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在默默之中不断地丰富自我,发现自我,不是为了虚荣和利欲,而是为了在有限的人生中尽可能地延展自我!
A. “膜拜”是动词、“利欲”是形容词、“寻常石头”是偏正短语。
B. “一技精可以济世,一艺巧可以愉已”这个句子是选择关系复句。
C. “没有人是天生的伟大和卓越”中“是”充当此句状语成分。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丰富”与“发现”互换位置。
5、古诗文阅读。
【诗歌中的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②。
【游记中的苏轼】
《游沙湖》③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④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他人眼中的苏轼】
陆游:“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凌然。”——《跋东坡帖》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⑤,然终不以为恨。——《东坡先生墓志铭》
注释:①本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与《江城子• 密州出猎》同作于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②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④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⑤用此数困于世:因此一生常常困顿。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因往相田得疾_____________ (2)善医而聋_____________
(3)余戏之曰 ________________ (4)是日剧饮而归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4】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找记梦》,完成下面的问题。
(1)找出词中描写梦中情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请结合“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简要说说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沙湖》中,苏轼戏言“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请结上文所提供的三则材料以及相关的注释内容,请分析苏轼“异”在何处?
6、清平乐·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②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①山园:作者在江西带湖的居所。②床:指“糟床”,为榨酒工具。
【1】上片中用“________”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环境的满意;下片中用“_________”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与心虚。
【2】这首词表达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7、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2个字)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18号台风“泰利”的中心今天(13日)早晨5点钟推进到浙江象山东南方约7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北纬23.9度、东经126.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60-80公里。预计,“泰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沿海靠近,并将于14日夜间到15日上午在浙江中北部一带沿海登陆。
8、按要求填空。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行路难,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的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②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③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材料二】
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单位:万人次)
【材料三】
2019年11月27日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需要保障机制
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材料四】
①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②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③“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④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⑤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⑥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⑦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1】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
【2】下面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是为了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未为促进学生学习考虑,因此引发了许多思考。
B.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还是有些担忧。
C.校长的担忧源自安全责任过大以及经费方面的考量。
D.相比于家长、校长和老师的担忧,专家则是指出了研学旅行目前在社会上所表现出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3】针对【材料四】中“研学旅行”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因为孔子曾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但因夹杂了政治因素,并不算是游学活动。
B.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C.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境外游学人数与境内游学人数都有所增加,国际游学所占比重较国内游学比重大。
D.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可以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谈创造性思维》
【1】从选文来看,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分条概括。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再结合文中的观点分析亚克敦没有成功的原因。
有一个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被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读书最多的人。他一生嗜书如命,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并一直乐此不疲地阅读到他去世的那一年。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后人讥讽他为“两脚书橱”。
【3】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原句: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修改句: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干成事业需要精通各种知识。
11、阅读《老如朽木的父亲》,完成下列小题。
老如朽木的父亲
①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②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车足足要一个小时。等我放学了,他把我送过去,晚上9点再去接我。到家时,已经10点多了,我饭没吃,功课也没做,不得不继续奋战到深夜。于是,父亲决定买一辆摩托车,这样我就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我妈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能学会吗?”父亲握紧拳头,一边展示胳膊上的肌肉一边豪情万丈地说:“穆桂英53岁还挂帅出征呢,我是个大老爷们,小小摩托车还征服不了?”他胳膊上的肌肉松垮垮的,看得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③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收费低,活儿做得又好,常常忙得抽不出身吃饭。以前的同事闲逛到他的摊前,不解地调侃:“老黄,退休工资还不够花呀?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这活。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呀?”父亲一边抱着鞋飞针走线,一边爽朗地笑:“这么年轻就闲着,还不得闲出病来。”看着他沟壑丛生的脸,我忽然感觉有点难为情。
④我读高三那年,父亲执意在学校附近租间房子,学人家搞陪读,还不辞辛苦地把修鞋摊也搬了过来。我上课时,他在家做饭;我放学时,他急匆匆出摊。饭做早了会凉,但他总是把时间掐得很准,每次我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可这样的话,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干活,能吃饭时菜早已凉透。我帮他收摊,一个补鞋的中年妇女说:“你孙子都这么大了呀,那你干吗还这么拼命?让儿子养着就好了。”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他把脸一沉,气呼呼地说:“我还这么年轻,还能多挣点!”说这话时,他68岁,原本挺拔的腰身已经有些佝偻。
⑤大学时,远离家乡,我和父亲难得见上一面,所有的交流都靠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维系。他总是在电话里说:“想买啥就买啥,别太寒碜,我还年轻,养得起你。”
⑥毕业后,我留在大城市发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自己离远方的父母越来越远,连电话都打得少了。偶尔打过去,父亲还是那一套话:“家里一切都好,我这么年轻,能有什么事儿啊?在外面好好干,别瞎操心!”听他这样说,我就真的很少操心,连谈恋爱、买房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经济支援。此时的父亲已经快80岁了,我知道他已经不年轻,但是我却一直以为他至少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
⑦父亲病了,是脑出血。他一直有高血压,常年离不开降压药。他是在鞋摊前病倒的,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年轻人都避之不及,何况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而一周前,他还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年轻……”
⑧看见我,父亲想要坐起来,并努力张大干瘪的嘴,做好了展示年轻的准备,但最终,只发出极低的声音:“我一直不敢老,怕我老了,你就没有父亲帮、没有父亲疼了,可我还是老了……”
⑨原来,这么些年,父亲一直在用行动和语言激励自己、强逼自己时刻保持年轻状态,好给我挣足够多的钱,给我足够多的帮助,给我足够多的爱,也给我足够多的从容与坦然,让我不因有一个年迈的父亲而自卑自怜!
⑩而我,居然根本不懂父亲的良苦用心,竟在他夸耀自己还年轻时,曾生出一丝厌恶与不满。如今,在父亲病床前,看着老如朽木的父亲,我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1】阅读全文,除了“修鞋”这件事外,文章还写了哪些表现父亲良苦用心的行为?
【2】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
(1)我一个劲儿地捂着嘴偷笑。
(2)我站在旁边,脸上火烧火燎的,命令他:“以后不要再摆摊了,家里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
【3】第⑥段中“直到母亲的电话打过来,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秘密,我一直不知道。”这句话里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4】第⑦段中“父亲躺在床上,高大的身躯被岁月打磨得像一片瘦小的叶子,眼窝深陷,颧骨突出,头发白得如一团蓬松的棉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说一说作者以“老如朽木的父亲”为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盂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请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话题,运用标题连缀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