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9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教师参加了庆祝教师节活动。
B. 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毒品的危害性。
C. 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们班也名列前茅。
D.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成都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玉器美不胜收,让人大饱眼福。
B.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C.对于经典文章,我们要咬文嚼字,深入分析,做到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起来。
D.我翻来覆去地多次朗读这篇课文,终于能够流畅地背诵了。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新建的长江公路大桥所应用的桥梁技术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斜拉悬索桥。
B.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志们都很尊敬他。
C. 有无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 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但当涉猎:粗略阅读
B. 见往事耳:过往的事情
但微颔之:点头
C.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朔气传金柝: 北方
D. 以我酌油知之:凭、靠
尝射于家圃:曾经
5、苏轼擅长行书,其书法作品行气错落,气势连贯,最有可能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朋友送给小王一件礼物,小王对朋友说:“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B.会议开始前主持人说:“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或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C.张强在劝阻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D.陈红送客出门时正好遇上天下暴雨,她对客人说:“真不好意思,人不留天留。”
7、下列他们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滨:读诗词,要学会关注意象。《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融入了主人公的情感,构成了独特的意象,蕴含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B.小江:读诗词,还要学会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杜甫历经“安史之乱”,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不仅写了个人的身世之悲,也有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C.小滨:读古诗文,要注意谦辞与敬辞的使用。比如常见的“令尊”“惠顾”“赐教”“见谅”是敬辞,“家父”“拙作”“久仰”是谦辞。
D.小江:读古诗文,还要注意常见的文化常识。比如古人会用特定的词语来表示年龄,“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
8、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 ②其家甚智其子(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
【3】甲乙两文一共有三个儿女,你更欣赏哪一个?请说出你的理由。
9、填空
(1)此夜曲中闻折柳, 。
(2) ,弹琴复长啸。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4)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月色的句子是 , 。
(5)《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 。
(6)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
①在朝鲜的每一天,找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③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④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⑤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偶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种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指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想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⑥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1】分析选文第②段设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3】简要概括第⑤段的事例,并说说这个典型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4】选文第⑤段在叙述事件时,作者既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又引用了营长的话,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那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⑪“读书!”
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⑮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下列对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既交代了写作对象,又交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为时间顺序。
B.本文记叙了作者由童年嬉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再现了当时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
C.“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主要是读书、习字、对课,可以用苦中作乐来形容。
D.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是这篇散文的特点之一。例如作者着重刻画的人物私塾先生,只用片言只语,人物的音容笑貌便跃然纸上。
【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选取三个片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幼年读书情景。
B.“人都到哪里去了”和“读书”独句成段,节奏明快,突出醒目,起到强调作用。
C.在课堂上同窗用纸糊的盔甲做戏,“我”则画画,表达的意思是先生没有关注课堂,教书水平不高。
D.选文中最后一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对往事的深情追忆,语气中透露出对三味书屋那段生活的怀念。
【3】鲁迅在这本书中集中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下面是小语整理的人物关系图,请在下图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人名。
【4】两位老师都对鲁迅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位老师更符合你心目中对良师的期待?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阐述。
12、作文
启蒙:(1)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如~老师、~读物;(2)普及新知识,使摆脱愚昧和迷信,如~运动。启蒙老师就是教授知识,培养爱好,启迪心智,教导做人的那些老师、亲人,或者……对你影响最大,使你获益良多的启蒙老师是谁?
请以“我的启蒙老师”为题作文。
要求:(1)阅读文字后作文;(2)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3)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