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资阳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救(jì)) (lán) (yè   恶(zēng)

    B.痛(chì 辈(xíng) 祷(qĭ (suǐ

    C.哽(yè) (duì) 绊(jī)   (suì

    D.确(záo) (fèn)   然(mù   来势汹汹(xiōng)

     

  •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武汉过江隧道的开通,有助于解决长江大桥的交通拥堵问题。

    B. 世界月球大会上,有关人士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的远景规划。

    C. 在“五个一工程”的推动下,湖北文艺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D.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 3、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中国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舍予,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样子》、《背影》、《踪迹》。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集》等。

    D.《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步(duó) 长()   墙(qì)   粗(zhuō)

    B. 红(yīn) 育(bǔ)   污(huì) 门(kǎn)

    C. 徨(páng)   白(piǎo)   烦(suǒ) 痛(zhì)

    D. 杀(mǒ)   唤(zhāo)   然(hè)   默(qì)

     

  • 5、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是“旧事重提”,“朝花夕拾”这一书名运用了比喻,使题目富有文采,使书中一些久远的“旧事”变得更加美好,更值得回味。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对百草园充满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回忆带有反感和厌弃。

    C.《五猖会》中“我”背完《鉴略》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迎神赛会,心满意足了。

    D.《范爱农》一文抒发了鲁迅对在日本一见如故的好友范爱农的同情和惋惜。

  •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郭茂倩——北朝民歌——《归田录》

    B. 《老王》——杨绛——作家、翻译家——《干校六记》

    C. 《河中石兽》——纪晓岚——清代学者——《阅微草堂笔记》

    D.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一奥地利作家——《三位大师》

  • 7、下列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临近期末考试,你的好朋友王明非常焦虑,每天复习到深夜,白天在课堂上精神不振,严重影响了听课效果,学习成绩不升反降。作为好友,你会跟他说什么?

    A.我们都是中学生了,你这样的学习方法真的不合适,事实证明你是错的!

    B.你难道不知道睡得太晚影响身体健康吗?你这样下去,不但身体会坏,成绩也会下降,真是不划算。

    C.考试没有考好,并不代表你学习不好,你这样也太计较了吧?

    D.总是晚睡不但影响白天的听课效果,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咱们试着制订一个更合理的计划吧,既能提高成绩,又能保证健康。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乙)谢奕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怜,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尊君在

    (2)元方入门不

    (3)至过醉而犹未已

    (4)遂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世说新语》言辞简约,让我们通过阅读填补留白处吧。将下列句中省略的人称补写完整。

     

    谢以醇酒罚之,____________乃至过醉而_____________犹未已。

    4《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为什么甲乙两文中元方和谢安这两个稚童的言行能被记录其中?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别阐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1)乐器、乐曲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往往借这些意象来表达怀乡思亲的情感,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属于上述这种情况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牵挂的复杂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谢道韫:从《三字经》里走来

    ①1600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⑥日子就这样在精彩与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

    ⑦晋安帝隆安三年,孙恩叛乱,会稽被围,城中大乱。作为会稽最高领导的王凝之,并不急着派兵,而是在府中设坛祭神,祈祷神灵保佑。任她磨破嘴皮子,他依然不为所动。后来城破兵败,王凝之被砍了脑袋,他们的儿子也被杀。谢道韫横刀在手,抱着年幼的外孙,杀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手杀数人,乃被虏”。孙恩要杀她,谢道韫神态淡定,气势凛然,那是知识与智慧的沉淀,是深入到骨子里的高贵。孙恩胆怯了,他对才女谢道韫以礼相待,护送其返回会稽。

    ⑧战乱平息后,家园残破,物是人非,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

    ⑨谢道韫最令人钦佩的,不是美貌,也不是文采,而是那种任波澜起伏宠辱不惊的淡定。这位魏晋才女,用一生阐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

    ⑩“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那个读书多的女孩,被后人写进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作者:孟庆果,选自《散文百家》2019.02,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世说新语》关于“咏雪”的记载,有场景,有气氛,有人物描摹,生动有趣,能激发读者兴趣,表明谢道韫文思敏捷,有超越常人的才情;行文思路上为下文作铺垫。

    B.第⑥段:“日子就这样在精彩无奈间切换着,一天天过去了。”加点词语“精彩”是指谢道韫把宾客们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无奈”指谢道韫虽很是喜欢诗酒唱和、谈玄论辩的场合,但不能抛头露面。

    C.第⑧段:“谢道韫把家里收拾干净,在堂上拉一素帘,传道、授业、解惑,受益学子不计其数。”表现了谢道韫面对变故,内心坚定,心境泰然,从容淡定。

    D.文章适量引用古诗文,一方面精妙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另一方面,也使文章语言文采斐然,富有诗意,情文并茂。

    2文中叙写了谢道韫的哪些事件?请简要概括。

    3赏析下列语句。

    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

    4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曾评价谢道韫,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林下之风”是个褒义成语。请你结合文中谢道韫的特点,谈谈你对“林下之风”的理解。

  • 11、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两次难以割舍的目送:一次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 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3简析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从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赏析第(6)自然段。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高光时刻”,网络流行语,指的是巅峰时刻,精彩的、值得骄傲的瞬间。请以《_____________的高光时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用“我”“×同学”“我们班”等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最好能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