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
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从他语无伦次的话语里,大家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疯了。
D.今年的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主题确定为“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意义非同寻常。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更加)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
B. 刮目相待(擦拭) 家喻户晓(比喻)
C. 不期而遇(约定) 讳莫如深(忌讳)
D. 不忍卒睹(完) 胼手胝足(茧子)
3、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纪念白求恩》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
B.《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的一次爬山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学会了战胜一切艰难的人生经验。
C.《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D.《狼》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找到一条通向山顶的捷径了,真是绝处逢生啊!
B.颁奖典礼上,女士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王伟是五(4)班的班长,在班里德高望重,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D.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5、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B. 淫慢∕则∕不能励精
C. 遂∕成枯∕落
D. 夫学∕须静也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 头衔 不可救要 拈轻怕重
B.分歧 爱慕 见异思迁 为罪潜逃
C.决别 眩晕 据为己有 大相径庭
D.坍塌 莅临 恍然大悟 不毛之地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中想象的世界,有时与现实大相径庭,却能恰当地表达特定的情思。
B.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总是骇人听闻,直言天地会崩坠。
C.主持人董卿神采奕奕地走上央视《主持人大赛》的舞台,满面春风。
D.学习不应满足既有的成绩,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8、【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宁越,中牟之鄙人①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②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注]①鄙人:平民百姓。②周威公:战国时期西周国国君。③舍:三十里为一舍。
【丙】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跟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节选《木兰诗》)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B.及鲁肃过寻阳 而不过二里
C.但当涉猎 但手熟尔(《卖油翁》)
D.见往事耳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不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见往事耳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4】[甲]文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尤为重要,那他是如何说服吕蒙“就学”的。
【5】[甲]文孙权认为读书大有所益,这个观点在[乙]文的宁越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6】请写出[丙]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所展现的画面。
【7】请品析[丙]诗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9、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我国古代文人将淡泊名利、修养身心作为立世济民的根本,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他的学生正确对待富贵;诸葛亮在《诫子书》勉励他的孩子在个人修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像骏马一样奔腾
①风很硬,刀片一样刮在脸上,还没等人回过神来,雪就跟着下了起来。
②阴郁的天气让警铃声越发显得刺耳,巴特尔跑到车库,习惯性地穿上工作服,刚刚准备好救援装备,他就被大队教导员给拦下了。
③组织上决定把巴特尔树为先进典型,这是一件好事情,可巴特尔却很平静,他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分内工作,没什么可说的,而且,灭火救援靠的是集体的力量。
④巴特尔出生在一个光荣的家庭,他的爸爸也是一名消防员,爸爸牺牲时,巴特尔才八个月大,他对爸爸没有什么印象,有关爸爸的英雄事迹,全是家里人告诉他的,巴特尔的妈妈曾是一名柔道健将,拿过全国冠军,还代表国家参加过世界锦标赛,捧回了铜牌,那几年,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特尔的奶奶自己炸麻花,拿到集市上去卖,后来,生活好些了,奶奶就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资助更困难的家庭。
⑤家庭的影响让巴特尔决定也要当一名消防员,但是一线消防员意味着流血与牺牲,朋友们得知后劝阻他,巴特尔的想法却很坚定,他要继承爸爸的遗愿。
⑥不过,真正从事这份工作后,巴特尔才发现,当好一名消防员,并不像他想的那样简单。
⑦消防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别的课目巴特尔成绩都不错,唯独单杠卷腹上对他来说是个难题。
⑧巴特尔总觉得,不能给爸爸丢人,更不能让家人失望,家人给他做出了榜样:______,______,______,犹如一粒粒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巴特尔想,他们能做好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
⑨家人的鼓励和言传身教,化作巴特尔刻苦训练的动力,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到了“狠”的地步。
⑩那次,巴特尔参加训练比武,隐隐发觉脚趾钻心地疼,巴特尔脱下战斗靴,发现血已经将袜子涸透了、卫生员跑过来,一瞅脚指甲都快要掉了,劝他退出后面的比赛。
⑪巴特尔心想,不行,后面考核的是团队配合,前期大家已经训练得非常好,如果他此时离场,跟当逃兵没什么区别,他一咬牙揪下了脚指甲,简单包扎后,一病一拐地走到了起跑。
⑫十分钟后,发令枪响,巴特尔像匹骏马一样冲了出去,他居然没感到疼痛,最终,他跟战友们一起夺得了冠军。
⑬巴特尔有个爱好,喜欢四处搜集消防专业书籍,光摘抄的笔记就有厚厚好几本,巴特尔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战友,如今他们个个都是消防救援的小专家。
⑭可有些时候,战友们也埋怨巴特尔。
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巴特尔抓训练、抓管理太严,有点让战友们喘不过气来,对此,巴特尔不以为意,他说,火场不是儿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⑯道理是对的,可大家有时还是不理解,而且,巴特尔性子急,事情总要当日完成,一些年轻人觉得他在吹毛求疵。
⑰后来有一次队上召开民主生活会,一位年轻的消防员提了意见,说巴特尔只知道埋头抓训练、抓管理,不跟大家打成一片。
⑱巴特尔想,工作标准是不能降的,但是跟大家打成一片,他是可以做到的,那以后他心里就总琢磨着怎样和战友们打成一片,赶上春节,队里联欢,他带头上台跳街舞,为了演出效果,巴特尔可劲儿卖萌,滑稽的舞姿让大伙儿笑得前俯后仰。
⑲从此,战友们真正理解了他,他们也明白了,灾害事故才是真正的敌人,平时要求严格点,没错!
⑳此时,耳边传来阵阵训练号声,巴特尔扭头望向窗外……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13日,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开篇的环境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交代事情发生的天气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
B.运用比喻,将风比作刀片,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C.描写出北方环境特有的环境特点,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D.为下文塑造巴特尔的人物形象作铺垫,深化主题。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①母亲为国争光的拼搏 ②奶奶朴素无私的情怀 ③父亲英勇捐躯的壮举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巴特尔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4】文章最后一段写“巴特尔扭头望向窗外……”试想此刻的他在想什么,请你为文章补一个结尾。
【5】有人认为“逆行者巴特尔”也可作为本文的标题,与“像骏马一样奔腾”相比,你认为哪个更为恰当?请说明理由。
1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心墙
万吉星
①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线蜘蛛网似的爬满了红砖房。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贴满了各种牛皮癣广告。
②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很不习惯。
③搬家时,父母从乡下送来了几大箱土鸡蛋。看着这些土鸡蛋还大多都没动,小王心里很着急:天气太热,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④媳妇说:“要不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家送点吧,以前的邻居们谁家有好吃的东西不都是互送的吗?”
⑤小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便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⑥敲了几下后,小王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到从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连忙后退了一步,用手捋了捋头发。可门并没有开,只听到门后传来一阵“寒窸窜”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他便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
⑦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⑧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门开了,但只虚开了一道不大的缝隙,从里面探出来一颗男人的脑袋,粗声粗气地问道:“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依然冷冰冰的说:“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⑨小王站在楼道里,感觉很冷。
⑩没过几天,孩子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小两口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媳妇说:“孩子都吵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了,要不你去给大家道个歉。与其等人家骂上门来,不如先去陪个笑脸。”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⑪怎么才能给邻居道了歉又不吃闭门羹呢?小王睁着眼想了一晚上。
⑫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
⑬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⑭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⑮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
⑯第五天、第六天……
⑰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⑱关了电视,放下书本,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小王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
⑲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
【1】细读全文,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情节概括完整。
送鸡蛋遭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食物联欢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3】联系语境,请分别从修辞的角度和拟声词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从修辞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拟声词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天或者第六天以及后面的纸条上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发挥合理的想象,拟写一则。
【5】请说说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12、按要求作文
岁月荏苒,快乐的记忆渐行渐远,转眼间孩童已成少年;时光飘忽,少年的味蕾还未及打开,青春就已翩然而至。
请以“回响在记忆中的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记叙类文体为主(不得写成诗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