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B.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C.我们家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D.赵一平是和我从小一直玩到大的朋友,二十多年不见,如今萍水相逢,回忆起往昔的岁月,还是感到那么快乐。
2、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②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④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⑤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A.①④②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④⑤①③② D.①③②⑤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说《荷花淀》以白洋淀为背景,叙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B.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想到海伦·凯勒在逆境中的拼搏,是不是不会产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呢?
C.超过半数的中国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投入和经营业绩方面均表现欠佳,意味着还有大量企业还未踏上智能化。
D.孩子在与父母争辩后积极反思自己当时的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有利于今后在处理同类事件时积累经验。
4、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相得益彰(zhāng)
B.濒危(bīng) 叱咤风云(zhà)
C.参错(cēn) 沤心沥血(ǒu)
D.风靡(mí) 不勘设想(kān)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是否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B.电视剧《在人间》虽然处处透着“老”,却“圈”住了全年龄段观众的心。
C.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约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D.济南将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策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速度。
6、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喜出望外 情不自禁 人迹罕至 安详
B.津津有味 一丝不苟 随声附合 依恋
C.疲倦不堪 蛛丝马迹 由然而生 取决
D.洗耳恭听 头晕目炫 不可救药 宽敞
7、下列关于小说《骆驼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虎妞。
B.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孙侦探。
C.祥子和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D.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乙】
齐王欢字君厚,乐陵①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②不营③产业,常丐④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⑤,意怡⑥如也。其妻患⑦之,或⑧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⑨不闻朱买臣⑩妻邪?”时闻者多哂⑪之。欢守志弥⑫固,遂为通儒⑬。
选自《晋书》
【注释】①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境内。②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③仲营:谋求④丐:乞求⑤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⑥怡:愉快。⑦患:对……感到担忧。⑧或:有时。⑨卿:你。⑩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⑪哂shén:讥笑、取笑。⑿弥:更。⑬儒:学识渊博的读书人。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人不堪其忧 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
B.匹夫不可夺志也 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C.时闻者多哂之 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
D.其妻患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陈太丘与期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3】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安 贫 乐 道 专 精 耽 学 不 营 产 业
【4】甲文中的颜回和乙文中的王欢都安贫乐道,颜回甘居陋巷,________;王欢______________,专心治学,终有所成。甲乙两文都强调“___________”的重要,乙文写“其妻患之”“时闻者多晒之”,反衬出王欢的_____________。
9、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2)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3)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5)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
(6)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2】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线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他想对诺比斯说什么?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
【4】结合全文,说说文中这位绅士是怎样一个人。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时候,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再演一遍,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农具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
⑨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交代了下雨给孩子造成不爽,突出了“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童年是无聊的、乏味的。
B.第⑤段中“果然”一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C.第⑥段是过渡段,既宣告了小孩子时“狂欢”的结束,又引出下文长成大孩子时新的“狂欢”。
D.文章结尾写道“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留恋。
【2】根据第③段至第⑦段,概括“我们”雨天有哪些“开心的事儿”。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揪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12、作文。
请以“甜蜜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补全题目,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2)文字清楚,内容真实,条理清晰,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