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面的诗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A.首句中的“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
B.第二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C.第三句中的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
D.“应傍战场开”,描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这句写实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鸟儿将窠巢 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清脆的喉咙,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 着。
A.搭 展示 诵 附和
B.筑 摆弄 叫 混合
C.建 炫耀 哼 搅拌
D.安 卖弄 唱 应和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家严”是对自己父亲的敬称。
B.不同年龄的人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如四十岁称为“不惑”。
C.《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为“孔孟”。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冬风不过篱,春风钻牛皮。”春天的抵达是从风开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是 ……唯有春风吹拂的大地,才有资格见证春光、春阳、春雨、春耕、春种。
A.思念的风 醉人的风 爱抚的风 勤快的风
B.醉人的风 思念的风 勤快的风 爱抚的风
C.爱抚的风 勤快的风 思念的风 醉人的风
D.勤快的风 爱抚的风 醉人的风 思念的风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酿成的种种惨剧骇人听闻,药品市场的整顿工作应尽快展开。
B.在学校文化艺术周上,我班的作品匠心独具,见异思迁,被评选为“最具创意的作品”。
C.抗美援朝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换来的,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D.多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繁华景象。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伴侣(lǔ) 咀嚼(jué) 粗拙(zhuō) 妇孺皆知(rú)
B.揩油(kāi) 亘古(ɡèn) 晌午(shǎnɡ ) 深恶痛疾(wù)
C.山巅(diān) 污秽(huì) 胸脯(pǔ) 锋芒毕露(lù)
D.呜咽(yè) 憎恶(zènɡ) 侮辱(wǔ) 苛捐杂税(kē)
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用法或词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B.俭以养德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C.及其家穿井 其:代词,代指丁氏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本文出自《_______》作者相传为战国时______所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
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天果积气
④其人舍然大喜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9、诗句默写。
(1)《约客》中表现作者含而不露的表达寂寞、焦躁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泊秦淮》中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贾生》中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人认为时间像一个圆圈,世界上的事物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宙”的本意是指车轮。可见古代中国人把时间看成是不断运转的舟车之轮,认为昼夜、月份、四时、岁序都是循环往复变化的,60年完成一个大循环,然后周而复始,启动下一个循环。同时,人们又通过直觉体验,将时间看成单向延伸的直线,强调时间一往无前、去而不返,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孔子云:“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劝慰世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颜真卿警告年轻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材料二】
时间取向是不同文化对时间所采取的不同价值观。受儒家传统思想和农耕经济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在时间取向上更倾向于过去取向。人们对过去怀有强烈的崇敬之情,认为总结过去的生活经验和教训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对未来却不抱有太多的兴趣,因为人们认为未来的事情早已注定,只能接受,无法预知。以史为鉴,博古通今,追本溯源,这些无疑与过去息息相关。民间俗语中的“老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饭要多”“祖宗之法不可变”等传统思想观念也都是过去时间取向的体现。而西方文化更崇尚将来的时间取向。古希腊人认为时间具有客观性和无限性,强调时间无始无终,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因而历史与传统的观念并不深入人心。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不具备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很少崇拜祖宗,很少回顾过去,更加关注未来,常常会推翻前人所创立的理论与思想。
【材料三】
目前人们的寿命平均在80岁左右,那么一个15岁的少年有多少可用的时间呢?据科学统计,人一生睡觉的时间大概24年,吃饭的时间大概6年,花在路上的时间大概6年,看病的时间大概6年,等车的时间大概5年。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代表10岁,减去上述的时间以及已经过去的15年,剩下的就是他可利用的时间(如下图)。
时间扬起未来的风帆;时间是青春的黄金海岸;时间是人类生命的航船。请珍惜你的时间!
【1】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入《论语》的名句恰当的一项是( )
A.朝闻道,夕死可矣。
B.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东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之处。
【3】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认为时间像一个圆圈,周而复始,昼夜、月份、四时、岁序一个大循环的周期是60年。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陶渊明对世人的劝慰。
C.受儒家传统思想和农耕经济文化的影响,人们认为未来的事情早已注定,只能接受。
D.据科学统计,人一生可利用的时间比睡觉的时间要多。
【4】结合三则材料中的信息,说说当今青少年应该树立怎样的时间观念。
11、课外语段练习。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了对他的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2】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3】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
【4】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奇迹”?
12、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亲情呵护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