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新时代青年披坚执锐、挺身而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诗篇。
B.随着市场规模的飞速成长,使移动社交媒体所承载的社会交往和信息传播功能不断革新。
C.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能否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观,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D.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2、“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以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历史的星空,光辉灿烂。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古今多少奇丈夫,至今热血犹殷红。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深入不毛之地,为中国的核武器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闻一多怒对敌人的手枪,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平和、幽默的鲁迅,夜以继日的工作,只在工作之前,才稍微hé一下眼,他们是站在高山之diān的人,却也是为国为民,谦xùn自律,负重前行的人。
【1】文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叱咤zhà 殷红yān 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
B.叱咤zhái 殷红yīn 鲜为人知xiān 气冲斗牛dòu
C.叱咤zhà 殷红yān 鲜为人知xiān 气冲斗牛dǒu
D.叱咤chà 殷红yīn 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
【2】文中拼音处依次所填的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粹 和 颠 孙
B.瘁 阖 巅 逊
C.粹 阖 颠 逊
D.萃 和 癫 孙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提高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认同与保护意识。
B.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我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今天张晨露又在会议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zhì) 厄运( è ) 海市蜃楼(shèn)
B. 瞬息(shùn) 矜持(jīn) 千钧重负(jūn)
C. 商酌(zhuó) 轮廓(guò) 当之无愧(kuì)
D. 笼罩(lǒng) 拖沓(tà) 五脏六腑(fú)
5、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nì) 高邈(miǎo) 粗犷(kuàng) 混为一谈(hǔn)
B.狭隘(yì) 淅沥(xī) 坍塌(tān) 呼朋引伴(péng)
C.倜傥(tì) 菡萏(hàn) 侍弄(shì) 拈轻怕重(niān)
D.黄晕(yūn) 发髻(jì) 攲斜(qī) 咄咄逼人(duó)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瘦骨嶙峋 小心冀冀 怡然自得
B.津津乐道 高不可攀 头晕目眩
C.恍然大悟 萍水相逢 问心无愧
D.举世无双 明察秋毫 一往情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政府部门承诺,老百姓在线反应、投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乱编。
B.在这神圣的时刻,在这庄重的殿堂,我用青春的名义宣誓:选择了大海,就去乘风破浪;选择了蓝天,就去展翅翱翔。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8、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欧阳修传(节选)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解】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母尝谓曰(尝:曾经)
B.我求其生(其:代词,指犯人)
C.修闻而服之终身(服:佩服)
D.犹失之死(犹:仍然)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3】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谈三点)。
9、古诗文默写:
(1) ,各领风骚数百年。
(2)有约不来过夜半, 。
(3)苍苍竹林寺, 。
(4) ,崔九堂前几度闻。
(5)春潮带雨晚来急, 。
(6)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 。
(7)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8)双兔傍地走,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鞋架
①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②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③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④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⑤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⑥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⑦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1】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答出四点即可)
【2】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下面的语句。
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了呼吸的年轻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紧紧护住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的被子里塞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一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结合选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再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母爱的理解。
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静静地等着。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只能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④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梳理文章情节并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完成下面表格
妈妈的行为 | 我的行为 | 我的心理 |
让我等 | 藏在大门口 | 期盼 |
买菜 | ① | ② |
③ | 追在母亲的腿底下 | 焦急 |
洗衣服 | 蹲在洗衣盆旁,哭了 | ④ |
【2】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母亲这一形象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显智慧。
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抒情或议论。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