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邵阳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 2、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哈佛大学宁静的图书馆里,张培刚埋首浩繁卷(zhì),酝(liàng)整理着自己的纷纭思绪。

    B.江都区(bèng)发创新激情,成功(jī)身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是扬州市唯一上榜城市。

    C.《周易》《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中(yùn)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沉(dìng)的智慧精华。

    D.(jié)取生活的朵朵浪花,汇成生命(xuàn)丽的长河是我班手抄报集《拾贝》的创刊词。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笑(nì)祷告(dǎo) 并蒂(dì)

    B. 姊妹(zǐ)菡萏(dàn)  徘徊(huí)

    C. 攲斜(jī)应答(yìng) 荷花梗(gěng)

    D. 负荷(hé)荫蔽(yīn)  莲蓬(peng)

  • 4、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陶冶  劳禄  绚丽  名幅其实

    B.祖藉  仓惶  和蔼  见义思迁

    C.柳絮  蓑笠  诀别  言简意赅

    D.濡湿  落莫  迁徒  浑为一谈

  • 5、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岛竦峙。    竦峙:耸立。(《观沧海》曹操)

    B.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柳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C.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陈太丘与友期行》)

    D. 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儿子和女儿。(《咏雪》)

  • 6、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C.鲁迅背完父亲规定的《鉴略》内容,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了,但他却没有像别人那么喜悦、激动。

    D.《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小说写“讲义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 7、下面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首歌词,所说故事是在(  )发生的。

    “乌云压顶夜森森,塔铃儿响声声。夜色昏暗灯儿不明,知是宝塔第几层?一片禅心悲众僧,师徒扫塔情殷殷。驱除妖雾乾坤净,换来晴空月儿明。”

    A.乌鸡国宝林寺 B.车迟国智渊寺

    C.祭赛国金光寺 D.金平府慈云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古代的一种麻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穿。 ④跣(xiǎn):光脚。 ⑤冠:帽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鲁人身织屦______

    (1)而越人______

    2从“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这句话中,你看出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默写。

    (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完成下面小题。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人脑的生理规律是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就是从字、词、句之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字搪塞了。

    ⑤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高明的文章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所以,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古人的。

    【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3】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4】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 11、阅读《散步》一文,完成小题。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陪伴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本文以“散步”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本文以叙事为主,但文中第④段穿插了写景的句子,请分析其作用。

    4结尾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微写作 安岳柠檬节的举办为世界了解安岳打开了一扇窗,请你从形、色、味等角度向外地的朋友介绍家乡的一道美食。

    要求:表达清晰,文从字顺,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 12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