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平时懒惰的同学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B.孩子静静地,没有说什么,和平时快嘴快舌的表现大相径庭。
C.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地从宿舍出来,参差不齐地去上课了。
D.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2、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时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这些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 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脊梁”这个词在句子中使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信仰”“凝聚”分别是名词和形容词。
C.“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都是褒义词。
D.“时期”与“时代”是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无轮次 深恶痛绝 修葺(róng) 迸溅(bèng)
B.忧心忡忡 扑朔迷离 挑逗(tiǎo) 粗拙(zhuō)
C.耐人寻味 如释重负 烧灼(zhuó) 猥琐(wěi)
D.心有灵犀 悲天悯人 颤抖(chàn) 诘问(jié)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B. 老师教给我们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全班同学做起题来得心应手,事倍功半。
C.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办案人员毫不懈怠,努力寻找蛛丝马迹。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鹰从天空中俯冲下来,把一只野兔抓走了。
B.只见父亲斜倚在沙发靠背上,随意地摆弄健身球,心平气和,神情安详。
C.他在讲台上说错了一句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
D.楼房倒塌已过去了3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殉职(xùn) 狭隘(yì) 贮(zhù)蓄 参差不齐(chān)
B. 坍塌(tān) 喧腾(xuān) 抖擞(shǒu) 拈轻怕重(niān)
C. 热忱(chén) 废墟(xū) 淫慢(yín) 刨根问底(páo)
D. 啄食(zuó) 感慨(kài) 诀别(jué) 人声鼎沸(dǐng)
8、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至明年春,勾践伐吴,吴师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置胆于坐
②勾践伐吴
【2】断句。(限断两处)
夫 人 自 织 食 不 加 肉 衣 不 重 采
【3】上文给后世留下一个著名的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
【4】阅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勾践战胜吴师的原因有哪些?
9、根据课文和提示完成句子填空。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
(2)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4)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现木兰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演变成成语“扑朔迷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蜜蜂的理想
蒋静波
①李老师气喘吁吁地爬上那座小山时,见到一个男孩拿着一只玻璃瓶,蹑手蹑脚地穿行于花丛之中。
②早晨的阳光穿过薄薄的雾气和层层的花影,给男孩镶上了一道金边。李老师站在离男孩不远的一棵紫藤树下,饶有兴趣地观察着。一只蜜蜂在男孩的身边飞来飞去。男孩手拿着一只瓶子,紧跟着蜜蜂,或走或停,或高或低,好像与蜜蜂系在同一根无形的线上。突然,男孩被一截树绊了一跤,趔趄几步摔倒了。男孩没喊疼,一骨碌就爬起来,继续盯着那只蜜蜂。
③李老师第一次发现,小杰专注起来竟是那样可爱。
④今天是星期六,李老师到小杰家家访。上周,他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孩子们的理想五花八门:科学家、外交家、舞蹈家、设计师、飞行员……虽然写得有些空洞,但好歹动了笔,完成了作业。只有小杰在作文题下写了一句话:我还没有找到我的理想。他生气了,这是什么学习态度?他本想在课堂上点名批评,最后,还是忍住了。自己刚接管这个班,还是先进行一次家访,了解一下情况再说。
⑤远远地,他看见小杰家的院子里搁着两只黑乎乎的木箱,好多蜜蜂出出进进。他喊着小杰的名字,不敢贸然进去。小杰的奶奶从屋里出来,听说是小杰的老师,拿来一只防蜂帽,让他戴上。李老师走进了那间阴暗、潮湿的屋子,老人端给他一杯茶,自豪地说:“小杰用野蜂蜜酿的,他叫我每天喝上一杯。”
⑥他喝了一口果然绵软细腻花香弥漫,不同于市面上买的。老人告诉他,小杰的爸爸替人养蜂,难得回家一次。
⑦“小杰收蜂、养蜂,原来是他爸爸教的。”李老师恍然大悟。
⑧“不是,小杰以前求他爸爸带他去看养蜂场,他爸爸骂他没有出息。后来这里来了一位养蜂人,小杰常去帮忙,养蜂人可喜欢他啰。”老人说。
⑨“这孩子真会琢磨。”李老师禁不住插言。
⑩小杰追着蜜蜂,来到紫藤边,抬头见到了李老师,吓了一跳,怯怯叫道:“李老师。”
⑪李老师笑着说:“山上真美,你在玩儿吗?”
⑫小杰脸微微一红,想把玻璃瓶往口袋里藏。
⑬李老师说:“小时候,我可喜欢捉蜜蜂了。”他告诉小杰捉蜜蜂的秘诀。
⑭“真的?”小杰眼睛一亮,将玻璃瓶递给李老师。
⑮这时,李老师好像成了小杰的小伙伴,兴致勃勃地看着玻璃瓶,问:“这两只蜜蜂怎么那么大?”
⑯“这叫黑大蜜蜂,是蜜蜂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产蜜量比一般蜜蜂多。”小杰的声音响了起来。
⑰“你家里养的是什么品种?”
⑱“李老师,你去过我家了?”小杰兴奋地说,“那些中华蜂是我在山洞里发现的,熏烟后,抓住蜂王,关进收蜂笼,其他蜂就跟了进来。”
⑲李老师竖起大拇指,说:“想不到你还有这个水平。小时候,记得有一天,我抓到一只蜜蜂,突然想吃蜂蜜,就咬住它的尾巴,没想到蜂蜜没吃成,嘴唇反而被蛰成了喇叭筒。”
⑳“蜂蜜是蜜蜂从嘴巴里酿出来的呀。”小杰哈哈大笑。
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俩好像换了角色。小杰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说到养蜂的最大喜悦是收蜂蜜,最大的烦恼是蜂蜜产量不高,冬天还得喂它们白糖或蜂蜜吃。
㉒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李老师试探着说:“后天的班会,你能不能给同学们讲讲关于蜜蜂的知识?”小杰一愣,舔一下嘴唇,调皮地笑了。他举起右手,敬一个队礼,高声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㉓那一天,小杰穿着一身新衣,拿出一瓶蜂蜜,在教室里传递、品尝。他走上讲台,流利地讲着关于蜜蜂的见闻和知识。课堂非常活跃,提问声、掌声接连不断。渐渐地,小杰的声音高了起来,语言更流利了。有时候,还发出笑声。放学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央求着要到小杰家观察蜜蜂。李老师当场提议,班级成立科学探索小组,就推选小杰任组长。
㉔第二天早上,小杰交给李老师一本作文本,说:“李老师,我补上《我的理想》。”李老师翻开本子,在一行行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有小杰对于蜜蜂的探索,对于理想的迷茫和向往,整篇作文一气呵成。李老师的目光落在小杰作文的最后一段话上:“理想并没有高低之分。袁隆平爷爷一辈子种水稻,成了‘杂交水稻之父’。我要研究蜜蜂,培育新的品种,让蜜蜂酿出更多更好的蜂蜜,为人类健康服务。这是蜜蜂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
【结尾一】正巧,一只蜜蜂嗡嗡地飞进来,好像在回应着小杰的理想。
【结尾二】数年后,小杰成为了一名蜜蜂研究专家……
(选自2022年第4期《小说选刊》)
【1】本文以“蜜蜂的理想”为题,有何深刻含义?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男孩手拿着一只瓶子,紧跟着蜜蜂,或走或停,或高或低,好像与蜜蜂系在同一根无形的线上。突然,男孩被一截树绊了一跤,趔趄几步摔倒了。男孩没喊疼,一骨碌就爬起来,继续盯着那只蜜蜂。(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2)小杰一愣,舔一下嘴唇,调皮地笑了。(此句表现了“小杰”怎样的心理?)
【3】文中的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末有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请说明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妈妈是老虎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地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再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地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着。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重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未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⑪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⑫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⑬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1】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
【4】本文刻画母亲的形象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12、写作
做人应懂得感激。在你的小学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给予你无私关爱和帮助的人,你都用体会并表示感谢了吗?今天,让我们细细体味并用笔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以“我最感激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文从字顺,内容具体,感受真实,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