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嗔怪(zhēn) 怂恿(còng) 坍塌(tān) 怪诞不经(dàn)
B. 啜泣(chuò) 干涸(kū) 热忱(chén) 杞人忧天(qǐ)
C. 窠巢(guǒ) 庇护(bì) 殉职(xùn) 畏罪潜逃(qiǎn)
D. 狭隘(ài) 晕眩(xuàn) 菡萏(hàndàn) 哄堂大笑(hōng)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一旦有了烦恼,忧郁、伤感就会_______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
(2)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这一切源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______。
(3)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_______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A. 笼罩 梦想 探索 B. 弥散 幻想 探索
C. 笼罩 幻想 摸索 D. 弥散 梦想 摸索
3、小稠整理出以下几条笔记,请你找出正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此文选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此句子属于直接抒情。
D.“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4、下列句子空缺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____ 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_________着。
(3)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____。
(4)我永无改正我的____的机会了。
A. 冤枉 注视 郁闷 过错 B. 冤苦 凝视 忧郁 错失
C. 冤枉 凝望 忧郁 过失 D. 冤苦 注目 憋闷 错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B. 诘问之下,她终于开口讲了事情的原委。
C. 从宏观来看,人们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D. 我和他一别十年,今日在路上不期而至,不知有多少话要说。
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C.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7、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晦暗 屏嶂 大彻大悟 一泄千里
B.烦躁 蝉蜕 一拍即和 锋茫毕露
C.彷惶 羁绊 义愤填鹰 慷慨淋漓
D.契约 商酌 姗姗来迟 荒草萋萋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二)《史记·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衹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祗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____
(2)不能去云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
(4)孔子布衣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
【4】请结合(一)(二)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9、默写
A.莫言下岭便无难, 。 ,一山放过一山拦。
B.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
C.杜牧的《泊秦淮》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
D.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的句子是 , 。
E.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F.默写朱熹《观书有感》
, 。
?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谎言”
①“手术很成功,都是良性的!”随着电话里父亲声音的落下,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两个月前,母亲所在的单位组织员工体检。母亲被查出甲状腺和乳腺两处都有结块,然而她并没有打算告诉我。
②她是位满分的母亲,而我是个不及格的女儿。从小,她便将一切都为我打理好,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记忆中的她似乎永远都是忙碌的,忙着上班,忙着为我做饭,忙着给我洗衣服,就连休息时也是忙着学几样新菜式给我改善口味。
③“你什么都不要管,学习就行了!”这是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在她的教导下,我顺顺利利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要洗衣服就从最下面的架子里拿,洗衣服用洗衣液,洗袜子用洗衣皂,洗外套用洗衣粉,刷鞋子可以用洗衣膏……”大一那年,她把这些分门别类地放在了我的架子上。大四那年,我毕业离校收拾时才发现有些东西我都没有用完。
④我是在省内上的大学,从学校坐高铁回家只需要半个小时。四年来,只要超过两天的假期,我都会拉着行李箱回去。回时,箱子是满的,里面是我穿脏的外套;来时,箱子还是满的,里面是母亲准备的吃食。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毕业那年,我考上了省外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母亲开心又担心,她有些迟疑,“这回可是真的要你一个人了,你可要好好照顾自己。”
⑤上课,写论文;查资料,写论文……我的生活被无数的论文填满。记得刚考上硕士时,壮志满怀、颇为得意地表示将来想去读博。可现在,现实扑灭了我的热情,打破了我的幻想,而这一切是母亲不知道的,她还在兴冲冲地告诉我,她会供我读博,只要我愿意。
⑥“烦死了,我现在都快累死了!我才不要往上读了!”我满满的烦躁和怒火,一股脑地浇灭了电话那端母亲的兴奋。
⑦“妈妈,我五一假期回去。”我不愿为之前的话低头,可又抵不过内心的愧疚,便出此下策,想着弥补一二。
⑧“好,回头把车票信息发过来,我和你爸去接你!”手机的那边很嘈杂,母亲似乎是边走边说。“你在哪?”我随口一问,却让那边沉默了一瞬。“……没事,在街上呢。”母亲的口吻有些慌张,“有点忙,晚上再打给你吧。”这是母亲第一次主动挂断我的电话。
⑨有些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可随即又释然了。“没事,反正马上就放假回去了。”而在千里之外,坐在诊室里的母亲和父亲正在和医生商量着推迟手术的相关事项……
⑩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直到我回家后的第三天,一张报告单戳破了母亲“高明”的谎言。熟悉的CT图纸,熟悉的形状,这样的报告我曾在一年前,表舅妈那里见过,而后表舅妈被确诊为乳腺癌!顾不得细想,我拿着报告打通了正在上班的父亲的电话。
⑪“你妈妈本来上周该动手术的,但是怕让你过不好节,就推迟了。”父亲沉默了片刻,说出了全部。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任性,可却还是仗着母亲的包容而肆意妄为,这是第一次感觉到被后悔淹没的痛苦。
⑫还好手术很成功,还好命运是垂怜我的,它没有夺走母亲的健康。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间种种悲剧中最为痛苦的一种。我不愿也不敢去品尝它一分一毫,感谢所有的所有,甚至感谢那一块血肉模糊的肉块,感谢它没有生长得太快,成长得太焦急,让医生可以把它切除,也把无尽的痛苦从我的体内切除。
⑬我怀着满心的温暖继续温习之前的功课,这一次,我不再烦闷,不再抱怨。因为纵使前路漫漫,可只要身边人安好如初,即使前路渺茫,也不会孤单。
【1】文章中的母亲在“我”成长过程中为“我”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赏析其表达效果。
记忆中的她似乎永远都是忙碌的,忙着上班,忙着为我做饭,忙着给我洗衣服,就连休息时也是忙着学几样新菜式给我改善口味。
【3】文章第④段写“我”考上省外的研究生后,母亲既“开心”又“担心”,还有些“迟疑”,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一系列细节描写反映出母亲怎样的心理?
【4】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呵护无微不至,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呵护过度,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你认为是否过度?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1、 说茶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⑤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下列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
B.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C.现代社会,茶的文化作用已经不是很明显了。
D.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下列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老舍的话是为了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
B.文中④⑤⑥三段说明,是按照茶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对个人的影响到对群体的影响来说明的,按一定逻辑顺序,不能更改。
C.第⑥段中“化干戈为玉帛”在文中的含义是“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
D.在我国古代,只有宫廷权贵才以喝茶为享受,平常百姓只是用茶解渴而已。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
B.第②段画线句以时间为序,说明在我国喝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C.各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D.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
12、假如你是一面五星红旗,你会飘扬在哪里,看到哪些动人的场景?或者你会跟随主人去到哪里,经历哪些难忘的事件?
请以“我是一面五星红旗”为题,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