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是不正确的。
B. 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对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漠不关心,“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
C.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D. 讨论班级事务时,他和我的意见常常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合作非常愉快。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疫情不再扩散,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要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确定“冰墩墩”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
C.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勇当先锋,敢打头阵。
D.青岛市的“十个一”项目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好做法。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选聘(pìn) 模拟(mó) 萦带(yíng) 锲而不舍(qiè)
B. 朦胧(méng) 祈祷(qí) 舷窗(xuán) 海市蜃楼(shèn)
C. 累赘(zuì) 迸溅(bèng) 凛冽(liè) 忍俊不禁(jīn)
D. 粗拙(zhuō) 譬如(pì) 憎恶(zèng) 悲天悯人(mǐn)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曙光自然而然地宛如花蕾初绽、波环散漫,在天空和水上______开去。水越显得白,东方的天空越显得黄,弦月也好,灯塔也好,都淡离我而去,_______相距有限_______不得见了。此时一列尚未忘记使命的候鸟拖曳着啼鸣,从海面上掠过,_______大海的每一道波涛全都翘足而立,一起回首东方。
A.拓展 虽然 但 于是
B.扩展 尽管 却 因而
C.扩展 虽然 却 于是
D.拓展 尽管 但 因而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抖擞(sǒu) 着落(zháo) 莅临(lì) 翻来覆去(fù)
B. 不愠(yùn) 倜傥(tǎng) 徘徊(huí) 咄咄逼人(duō)
C. 拆散 (chāi) 侍弄 ( sì ) 憔悴 (chuì) 混为一谈(hùn)
D. 分歧 ( qí) 搓捻(niǎn) 直窜(cuàn) 人迹罕至(hǎn)
6、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所作,“秋思”是该作品的曲牌名,暗含着游子思乡的愁绪。
B.全篇仅五句,既无夸张,也无用典,纯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
C.小令言简意丰,前三句仅用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
D.小令静景与动景相映,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景色又与情思相融,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B.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8、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爆,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蒲松龄,世称_____,清代____ 家。
【2】下列各项加点词与“恐前后受其敌”的“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下雨)
B.衣锦还乡(穿着)
C.今王鼓乐于此(敲鼓)
D.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坠落)
【3】狼的“狡黠”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尽管两只狼贪婪狡,但是屠户面对危险能急中生智让自己成功脱险。屠户的“急中生智”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狼的确是极其狡猎的动物,这一点在当代著名小说《狼图腾》中也有所展现。请结合链接材料片段分析,作者是怎样把狼的狡猾刻画出来的呢?(可从修辞、描写、写作方法中任选其一作答)
链接材料∶陈阵很快发现那条狼王就在缺口旁边站着,它那姿态异常沉稳,好像是一个闸工,在故意开闸放水,放掉一些大坝盛不下的洪峰峰头水量。黄羊群中那些还保存了速度和锐角的羊刚刚冲出间口,狼王立即率狼重又封住缺口。款刻包围圆里的全买些没速度,没武器,没脑子的傻羊。——姜我《狼图腾》
9、回忆课文《心声》的内容,京京为什么那样喜欢朗读《万卡》,并且能把《万卡》读好?
10、(二)文学名著阅读
姥爷家里充满了仇恨,在人之间的一切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加入了这个行列。
后来从姥姥那儿我才知道,母亲来的时候,她的两弟弟正强烈要求姥爷分家。
他们怕母亲向姥爷讨回本应该得到的嫁妆。那份嫁妆因为母亲违抗父命而结婚扣下了。两个舅舅都一致认为那份嫁妆应该归他们所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认为有些别的琐事,诸如由谁在城里开染坊,又由谁到奥卡河对岸纳维诺村去开染坊,等等等等,他们吵翻了天。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站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
“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
姥姥痛苦地说:
“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的弟弟一个耳光!
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1】上面文段节选自原苏联著名作者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叫 ___________ 。
【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加横线句子语言表达效果。
【3】阅读上述文段并结合全书,谈一谈两个舅舅是怎么样的人?(请举例)
11、(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坏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在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在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在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比如消费就瓶普通在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在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在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放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那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2】说一说,“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生么连用两个‘更多的’?
【3】第3自然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
12、作文
题目:我要说声“对不起”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