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B.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C. 那个小伙子穿着新衣服,显得花枝招展的。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恰当的一项是是( )
①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 的骗子,以免上当。
②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 ,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③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 。
A.形形色色 触景生情 混为一谈
B.五花八门 触景生情 混淆是非
C.形形色色 睹物思人 混淆是非
D.五花八门 睹物思人 混为一谈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真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竟能以高出第二名 50 分的总分高居榜首,真是骇人听闻。
B. 只有筑牢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才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不会成为随声附和的“应声虫”。
C. 看到满山的柚子树结满了柚子,长势喜人,果农们一个个眉开眼笑。
D. 邀书法家进社区写春联活动现场年味十足,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刻苦努力,第一次模拟考试,他五门功课的成绩平均都在120分以上。
B. 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文物。
C. 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 为保护益鸟,给它们制造一个安全生存的环境和气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
5、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植树的牧羊人》采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评价。
C.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这篇神话中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绘出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骗的群丑图。
D.泰戈尔在《金色花》一文中,通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6、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瘫痪 人声鼎沸(dǐng) 翻来覆去 应和(hé)
B.粗犷 煞有介事(shā) 呼朋引伴 莅临(lì)
C.狭隘 截然不同(jié) 花枝招展 诅咒(zǔ)
D.诀别 咄咄逼人(chù) 不求甚解 静谧(mì)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缭亮(liáo) 黄晕(yùn) 咄咄逼人(duō)
B.着落(zhuó) 憔悴(qiáo) 人声鼎沸(dǐnɡ)
C.棱镜(línɡ) 贮蓄(chù) 美不胜收(shènɡ)
D.云霄(xiāo) 决别(jué) 小心翼翼(yì)
8、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狼(节选)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牧竖巧逮狼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狼径去(离开)
B. 怒奔树下(愤怒)
C. 眈眈相向(静静地注视的样子)
D. 狼闻声四顾(看,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谋 分 捉 之 各 登 一 树 相 去 数 十 步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9、古诗文默写。
(1)夕阳西下,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生动的描写出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中“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明朗优美的江中月景图。
10、候鸟的迁徙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地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 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选文第②~⑥段从_____________、候鸟迁徙的观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候鸟迁徙的困难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B.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都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C.选文第⑥段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3】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4月底5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11、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下题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小弗朗士看见普鲁士兵操练,看见布告牌前许多人,想了很多。此时的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文段中有两处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请写在下面。
【3】这篇小说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可是小说开头描写的“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的明媚景象,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4】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为什么对韩麦尔和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
【5】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关于韩麦尔先生上述表现,下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 不知从何说起。
12、请以“劳动的遐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见闻,抒发真情实感。
②叙述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
③有生动细腻的描写,写人要写出特点。
④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者,降低一档次评分。
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