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阳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就飞跑到存放眼睛的那个小房间里。

    B.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语无伦次地等待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C.爸爸刚去世,妈妈又因悲伤过度住进了医院,夏明家里真是祸不单行

    D.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yùn niàng) 发(jì) 黄(yùn) 巢(kē)

    B.吝啬(lìn sè) 菡萏(hàn dàn) 斜(qī) 收(liǎn)

    C.斑(máo) 皂(jiá) 锡(pó) 甲(kuī)

    D.高(qiāo) 蝉(tuì) 谷(bǐ) 仿(shàn)

  •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课本的第一单元,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B.恰当的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C.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滋润,情感变得更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D.优秀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深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

  • 4、以下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亲爱的同学们,步入初中的校园之后,我们在语文的花园中漫步:A.我们领略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温晴,品味了老舍对济南的脉脉温情;B.我们认识了南朝宋刘义庆所编写的《世说新语》中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和有理有据的陈元方;C.我们感受到英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和莎莉文老师的温柔和耐心;D.我们学习了语录体著作《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A.A

    B.B

    C.C

    D.D

  • 5、读材料,按照“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的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甲骨文的右上角为手,上部为笔,结合下部的“日”表示手执笔画太阳,记录日升日落的一天。金文“书”,承接甲骨文,只是在执笔之手与口之间添加了一些点画。小篆的写法,与金文基本相似,笔画更加匀称,形态更为美观。隶书的“书”字笔画更加粗壮有力,横向伸展,长横具有蚕头雁尾的特征。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 6、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一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即儒家经典,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

    B.做批注是指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它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名著《骆驼祥子》时就可以采用。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D.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又广泛应用的一种文学形式,俗称叫对子,雅称叫楹联或楹帖。它具有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的基本特征。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老师经常教育大家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

    B. 小猴子总是担心月亮会掉下来,天天失眠,真是杞人忧天

    C.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见异思迁

    D. 路面刚结了冰,学校·老师提醒我们走路要小心翼翼,以免滑倒受伤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人不知∕而不愠

    C.吾∕日∕三省吾身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温而知新 _______

    2)学而不思则  ______

    3)曲而枕之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选文中不少语句已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三个。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填空

    (1)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荡胸生层云,   。(杜甫《望岳》)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的语境义是   ;这句话道出了作者   的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有你的冬天不会冷

    周萍

    ①我小时候到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读书,要通过一条小路,小路两旁是空旷的麦田。我很怕冬天,尤其怕在冬日的清晨走上那条小路。干冷的北风迅疾地窜进我的袖管裤管,畅通无阻地一寸寸割过我的皮肤,那种寒冷的感觉我清楚地记得。

    ②学校,同样让我感到寒冷。同学拒绝带我一起玩,他们常常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股脑地扔给我,留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搓着冻僵的手一本一本地做。我知道我穷,衣衫破旧,又不会说话,很不讨人喜欢。说实话,我那时真是自卑。感觉自己就像是田埂边上的那一丛枯茅草,卑微地匍匐在凝满寒霜的泥土上,了无生机。

    A 那个冬日的清晨,阳光似乎格外灿烂。靠窗坐着的孩子“来了来了”地喊着时,我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一颠一颠地从阳光里走进教室。这是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姓杨。那节课他提问同村卖豆腐家的二虎子:两点之间,线段短还是曲线短?二虎子抓耳挠腮答不出来。杨老师嗓门一下子大起来:在麦地里丢一块骨头,放开狗,那狗肯定是笔直地飞窜过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狗都懂的道理……我一下子想起了家里养的小黑,每次我扔出一块饼子,小黑总是箭一般地窜过去。这个例子竟让我对杨老师生出一些崇拜,尽管他脸上少有笑容,我却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子亲切。

    ④我于是第一次喜欢上一个老师,连带着喜欢上了他教的数学。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我快乐地一本本地算来算去,算着算着,我的数学就突飞猛进。我成了全班的焦点。伙伴们不再把本子随手扔给我,他们央求我把作业借给他们抄,然后把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塞在我的手里。清晨上学,二虎子主动在村口等我,常常会递给我一张煎饼,里面夹着几块豆腐。我咬着豆腐和二虎子在小路上一溜小跑,天气似乎不是那么太冷了。

    ⑤快要放假时,下雪了。雪很大,一脚踩下去,齐到脚脖子。中午时我带了干粮,杨老师办公室有一个煤炭炉子,我可以在那上面热着吃。那天我走进办公室,炉子上正搁着一个小铝盆,满满一盆的白菜,还有牛肉;已经煮开了,几片红艳艳的牛肉在白菜间一跳一跳的,发出快乐的"咕噜咕噜"声。我的嘴里不知从哪一下冒出了那么多口水,我艰难地咽下去,听见喉间“咕咚”一声。

    ⑥办公室的老师见我来了,把小盆端下来放在旁边的凳子上。我拿着干邦邦的煎饼在炉子上烤,尽量不去想旁边小盆里的牛肉。可是,那牛肉的香气却始终缠绕着我眼角的余光。我忽然为心中这强烈的渴望难为情,那刚刚散去的自卑又重新笼上心头。就在我站起身想要离开时,杨老师走了进来,办公室的那位老师招呼他:老杨,正等你呢。杨老师看了一眼我手里的煎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怎么没带菜呀?我的脸"腾"地一下热起来。我任他从我手里拿过煎饼,任他在煎饼里裹了几筷子菜,然后我感觉到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好样的,好好学,长大肯定会有出息的…

    ⑦那个冬日的中午,我坐在校园的一处墙角根下,用我尖利的小牙齿咬着渐渐变冷变硬的煎饼,咀嚼着杨老师的那句话。学期结束前的全校大会上,校长给单科和综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我一趟一趟地上去领奖。杨老师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在班里狠狠地把我表扬了一番。我还拿到了三块钱奖金,我用这三块钱给自己挑了一本数学应用题集,给家里买了一斤肉,还买了一大堆花生、瓜子。那天我拎着一大堆东西走在那条小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路边的积雪,B、忽然间发现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我蹲下身仔细地看了好一会,然后很快乐地自个儿笑起来…

    ⑧有时候,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我一直相信。很想告诉杨老师,因为他,我的冬天不再寒冷。

    1仔细阅读文章的第①②段,说说“我”为什么很怕冬天?

    2体会画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A、那个冬日的清晨,阳光似乎格外灿烂。

    B、忽然间发现积雪覆盖下的枯茅草的根部竟泛出了一丝新绿。

    3第④段中"当伙伴们又把本子扔给我时,我心里竟充满了快乐"的原因有哪些?

    4你觉得杨老师哪些特征值得敬佩?试举例说明。

    5阅读选文第②③④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你的感悟。

    (链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老房子会说话  李丹崖

    ①假如你有一座老房子,你一定要善待它,不要冷落它,不要淡漠它,因为,只要你留心,会发觉:老房子自己是会说话的。

    ②老房子会帮我们感知雨意。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有这样的句子“山云蒸,柱础润。”这与民谚中所说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有异曲同工之妙。常住老房子的人都知道,每每柱础上返潮或是生了水珠,就预示着很快就要下雨了。久在樊笼里的我们,忙到甚至没有时间看天气预报,但是老房子会告诉你,快下雨了。而这些是住在商品房里的人感受不到的,我们被蒙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里,别说是预感下雨,就是真正下了雨,我们也只有后知后觉,甚至沦落为“从电视上看到”、“从手机上浏览到”、“从电脑上查阅到”……我们成了不接地气的人。

    ③老房子会让我们感到惊喜。近一段时间,我做文化旅游行业,常常流连在各色古建筑中,蓦然瞥见天井院里的一角天幕,让人顿然明白“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味;墙角石缝里钻出来的一棵楝树苗,春夏之交开出淡紫色的小花,散发出弄弄的春意;经年的白色石灰墙,经过雨水漫漶,形成的图案,俨然水墨画,远远望去,或怪石嶙峋,或烟云弥补,或如僧枯坐;裸露的土地上,长起来一株桃树苗,主人并未栽种,仔细推敲,不知道是谁家顽童吃剩的桃核,仍在这里,爆发出顽强的绿意。

    ④老房子最能与我们交心。你欢喜时去老房子,敦厚的石鼓会教会你隐忍低调,会告诫你“得意莫张狂”;你忧郁时去老房子,望一眼房顶上倔强而立的茅草,想起它的身世,或许大风,或许出自鸟的粪便,已然生长得如此生龙活虎;你受挫折时到老房子散心,看到已然斑驳的木门生出了木耳,似乎在告诉你,即便行将朽木,也可“枯木逢春”。所以,老房子是最能养心、最能励志的。

    ⑤老房子最适合天长日久相处。城市的单元楼千房一面,就好像星级大酒店,万菜一味,哪有私房菜来得亲切,老房子,就是餐饮中的私房菜,百吃不厌。老房子里常常住着百岁老人,他们的年龄与门前的老树一样久,皱纹和树皮一样多,老树窜出院落,老人的厚德街巷皆知。那些老房门开开合合,磨出了包浆,好似人的手经年劳作,磨出了老茧,包浆的老是一种保护,老茧的也是一样,那些老窗纸破得通透,好似人经过岁月的阅历,世事洞明。

    ⑥老房子是老朋友,也是老知己,甚至可以是忘年交。一个人与一座房子的情谊,有时候远胜于他和一个人的关系,老房子在岁月的风雨里缄默不言,它就那样静静地坐落在那里,窗外的云卷云舒,屋后的林木窸窣,俗世的情境变迁,它都看在眼里。因此,每每走进它,似乎就走进了一座能量场,为我们空虚的心灵,苍白的灵感,萎靡的心志“充一充电”,然后,我们轻掩房门,借着门环的叮咚声,走向另一个生命的晨辉。

    ⑦老房子,自己会说话。

    1通读全文,说说为什么说“老房子会说话”?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经年的白色石灰墙,经过雨水浸润,形成的图案,俨然水墨画,远远望去,或怪石嶙峋,或烟云弥补,或如僧枯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房子在岁月的风雨里缄默不言,它就那样静静地坐落在那里,窗外的云卷云舒,屋后的林木窸窣,俗世的情境变迁,它都看在眼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观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老房子是老物件,引起了作者无限感念,请你回忆一下你的家里有哪些老物件,选择其中一件老物件,谈谈你和它之间的故事。(不少于100字)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升入中学以来,你一定遇到了更多的老师或同学,他(她)的真诚、他(她)的开朗、他(她)的才华、他(她)的乐于助人……可能对你产生了积极影响。

    请以“他(她)的 影响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②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