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可克达拉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人物传记、纪实类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事实。

    B.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这句话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

    C.青春的选择决定了人生大方向,只有舍得眼前小利益,就能收获将来大希望。(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叙述为主,兼用议论和抒情的写法,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的伟大胸怀。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B. 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C.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表率。

    B. 台上演员那滑稽的表演,让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C. 她曾经有过无数希望,都像虚幻的海市蜃楼,全部化为乌有。

    D. 听说妈妈手术成功,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 4、加横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王老师说这番话时,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C.他看到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自豪地笑了。

    D.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心旷神怡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

     

  • 5、在下列语段中填入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有这样一些名言警句,或表达对祖国的感恩,或抒发对故土的思念,或(     )爱国精神的实质,或思索个人与国家(     )的命运,(     )都是“只言片语”,却因其语言精炼,颇具思辨色彩,而更显情思(     ),精警动人。

    A.阐述       休戚相关       虽然       隽永

    B.陈述       息息相关       即使       萌动

    C.解说       同甘共苦       由于       绵长

    D.阐发       利害一致       不但       缱绻

  •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B.一些网民听到骇人听闻的谣言,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群起响应,结果在键盘敲打的瞬间,谣言的威力便被成倍放大。

    C.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 7、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一定要坚定果敢,不能见异思迁

    B.校园里,大片紫荆花开的正盛,掩映在典雅的教学楼旁,真是美不胜收

    C.元旦晚会上,课本剧《皇帝的新装》令同学们忍俊不禁

    D.近日,朋友圈传出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将享受住房补贴。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吾身: (2)不习乎:

    (3)元方入门不: (4)相而去:

    2下列各句中,与“学而时习”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B.四海 C.知之者不如好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读了(乙)文,说一说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杜甫《望岳》中,写诗人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5)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完成下面小题。

    手掌里的清凉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①______________;哥哥行动,感受清凉;哥握弟手,②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4本文中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鸟语

    梁晴

    ①我一直不相信鸟会说话,因为以前家里买过一只鹦鹉,至死都一声不吭。

    ②有一次陪母亲去看眼疾,不期然发现医院对面新开了个很大的花鸟市场。我走进一家卖鸟的店,向一大排的鹩哥发问:“你们谁会说话?”不料鸟笼未见有什么动静,却是上上下下都有“人”

    在踊跃答话:“我会说话!”“我会说话!”这真是太叫人惊喜了!我母亲当即决定买一只回去。可是没想到鹩哥的身价太高了,我们只能暂且抱憾离开。

    ③后来我弟弟专程去买了一只年幼的鹩哥回来,从头开始训练它说话。它最早学会的是“你好”,完全是我弟弟的男中音,绅士味儿十足。

    ④它说得最好的一句话竟然也是“我会说话”,发出的声音像播音员一样字正腔圆。

    ⑤这只鸟叫“爷爷”叫得最是千娇百媚。我父亲平生不爱宠物,现在他成天忙着和鸟儿应答:“爷爷!”“哎,鹩鹩!”“爷爷!”“哎,乖乖!”……母亲教它念唐诗:“春眠不觉晓……”鹩鹩偷工减料成“春眠晓”,腔调倒是力求吟咏,母亲只好同意让孟浩然的五言绝句缩水。

    ⑥这只鸟无疑是我们全家的宝贝,更是我母亲的心肝。

    ⑦有一次,保姆喂完食忘了关鸟笼,鹩鹩不辞而别,我母亲站在阳台上望眼欲穿,午睡时间也不肯回屋。这时候对面那幢楼的单元门开了,一位女士出来遛狗,只见她的两条大狗出得门来,一头扎进路边的灌木丛,尾巴拼命地摇,然后其中一只叼了个黑东西蹿出来。

    ⑧我母亲失声大叫:“那是我的鸟!那是我的鸟!”

    ⑨鷯鹩奇迹般地失而复得之后,很快就由惊恐不安恢复到原先的衣冠楚楚和滔滔不绝。

    ⑩母亲后来因糖尿病导致肾衰和眼底病变,每逢需要下楼走动,我父亲就负责推轮椅,我负责提着鹩鹩的鸟笼。我们刚在小区花园里散完步找处长椅坐下,鹩鹩就立刻大声地、不厌其烦地开始了它的“语言秀”。这时候小区里的大人孩子越围越多,大家不停地惊叹、不停地大笑,导致鹩鹩将骨子里的“人来疯”发挥到了极致,母亲开心当然也毋庸置疑,她笑得眼泪都流出来啦!

    我们楼下的邻居于是也想弄一只鹩哥了,他们说:“养鸟比养狗有意思多了——狗又不会和人对话。

    不料随着我母亲去世,鹩鹩变得寡言起来,后来难得发出声音,吃得也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显出站都站不住的样子。我把它从笼子里取出来抱在怀里,用毛毯住为它取暖。它把小脑袋靠在我胸口上,眼睛微微闭合,很舒服地打起了瞌睡。当天夜里,它慢慢地变僵了。数九寒天,我弟弟开车带它去了母亲的墓地,很费劲地在冻土上刨了一个坑,把它埋在了母亲的脚前。

    鹩鹩就这样被我的母亲带走了。

    (选自《意林》,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我一直不相信鸟会说话”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鹩哥的“能说会道”。

    B.第⑤段通过写父亲母亲与鹩哥的对话,写出了鹩哥深受家人的喜爱。

    C.第⑧段通过对母亲的神态描写,突出了母亲对隔壁大狗行为的愤怒。

    D.从第段中的加点字,可以看出“我”对将要离开的鹩哥的不舍。

    【2】请分析文章标题《鸟语》的含义及作用。

    【3】请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品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大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泰戈尔《金色花》

    学习了上面的几篇课文,你对“亲情”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亲情”的经历和感悟呢?以“你(您)让我幸福地长大”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温馨提示】①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②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